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2-12方巧玲
方巧玲
摘 要:核心素養是国家新提出的对人才的新型评判标准,是指学生应从学校学习中掌握和学习到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对初中历史教学及历史核心素养进行相关研讨,旨在切实提升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以期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历史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到的学科之一,为积极响应国家及有关部门关于新课标改革的号召,也应从提升师生双方间的互动、联系、引导等方面做起,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及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历史知识点及难点进行掌握及应用。
一、培养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就目前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1)历史学科所占分数较少,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2)教师在课堂之上占据着中心地位,所应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因此为从根本上改善这些问题,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现阶段相关教育工作者应从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入手,转变原有教学观念,始终坚持以个人发展及终身学习为主的核心素养来取代传统应试教育体制,让学生通过与历史事件的学习及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
二、培养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
历史学科开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及了解,客观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断,不断吸取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及学习生活。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的学习黄金期,更需当前教师紧抓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能够用全面客观的态度对待历史及生活问题。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时为改善历史教学内容过于固化的形象,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也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加以辅助,并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在现有基础上强化设问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学任务,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而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式。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在提出甲午中日战争对后期对当时中国造成何种影响等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结合原有历史知识点,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深入的剖析。
2.积极应用历史事件
在历史教学期间,教师也可结合历史事件,提升学生的理解表达及分析能力。其中,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及学习,也更有利于其上升为情感的取向以及理性的认知,让学生通过系统详尽的历史知识,更好地感悟及理解历史因果关系,使其能够更为客观地处理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其中的历史知识,而教师就可让学生通过联系这些历史知识,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给予一定的改革建议,让学生通过对此种方式,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最大化延伸历史教育价值。
3.强化历史问题的分析
注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历史思维模式。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组内以相互“授课”的手段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了解。同时,此阶段学生在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历史资料等方式,加深对此部分知识点理解,并通过此种历史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4.善用历史时间链
学生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可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及地点的有效记忆,串联起详尽的历史知识链条。同样,历史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高度的既定性及客观性,因此要求学生尊重历史真相、结合多方历史资料佐证历史知识。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构建起从炎黄时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链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地进行查漏补缺,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能力,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高质高效性。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进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当前绝大多数教师都以认知到在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得重要性,但这其中依然存在着诸如:学生学习兴趣欠缺、教学手段没有发挥出其应有作用等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现阶段的教师就应从认清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等方面做起,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将素质教育的改革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齐燕春.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核心概念”突破:从“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实践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