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灵魂
2018-02-12刘诗清
刘诗清
摘 要:素质的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德育是这五个方面中放在第一位的,而体育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德育也是体育教育的核心。但是,目前的小学教育中,一方面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对体育教育中的德育不够重视,造成,小学体育的德育作用被严重削弱,文章简单分析了小学体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育;德育教育
一、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政府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与各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四项教育内容中“德育”是首位,这体现了才以德为首的观念,也表明了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灵魂作用。
德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灵魂,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由于小学体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性,德育在体育教育中的体现更加深入和具体。通过组织和进行体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的培养,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锤炼学生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德育教育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首先,小学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体育教育重视度不够。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高考的选拔方式仍是以分数为主,多数学校和教师对分数的仍然极端重视,从而忽视小学体育教育。现阶段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体育课时不足,在笔者所了解的小学学校和教学点中,大部分没有设置体育课,既是一部分设置了体育课,其课时也经常被其他学科的教师占用。这样的话,小学体育教学基本上难以开展,不但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保证,体育教育的德育作用也无法发挥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校应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对于体育可的认识尚有待提高。要在全社会中弘扬体育教育不仅仅是玩乐而已,而关乎学生身体成长和道德培养的重要课程,普遍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小学的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小学的体育教育设施不足或利用不充分。由于投资缺口大,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学除了校舍和基本的住宿条件之外,难以解决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存在许多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虽然建成了体育教学所需设施,但是由于不重视体育教育等原因,体育教育工作没有良好开展,这些设施大多闲置或者利用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小学体育老师的缺乏。由于体育教师本身的稀缺,数据显示在2013年我国仅有48万中小学体育教师,出去中学体育教师外,小学教师数量很少,难以满足广大小学体育教育的需求。同时小学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没有认识到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作用,没有注重扩大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再加上市场带来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在乡村和贫困地区体育教师更是稀缺,多数乡村小学仍然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即使设置了体育课也是由其他课程老师代课。
最后,体育教育的内容十分单一。在乡村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教学设施和教师数量的限制,即使有开展体育教育,体育课内容也是十分单一可枯燥的。同时这些地区的小学学校往往存在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情况。这些教师在没有经过必要的课程培训,加上没有充分的设施保护学生们,他们会因为怕出事故担责任而不敢安排丰富的课程进行体育教学。而在发达地区小学体育教育相对丰富,但由于应试教育等方面原因,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开发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同时对于学校和家长对体育教育的忽视会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他们一方面避免课程上出意外担责任,一方面会努力减少体育课对其他课程的影响,从而减少体育教育中的活动项目和趣味性活动。
(二)小學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问题
一方面,人们对体育教育的德育教育作用认识不足。体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但是其更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相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来说,体育教育更具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就决定了体育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德育是育人之本,通过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形式。但是目前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德育教育作用认识不足,即使在体育教育中存在德育教育的渗透作用,也是由于体育教育本身特质的作用,而没有对这一作用进行系统全面的挖掘。
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作用发挥形式单一。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挖掘,目前小学体育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发挥,处于简单地通过体育活动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通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对于进一步地做人,做事,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没有进一步的培养。体育教育的德育教育作用发挥形式单一,且作用十分有限。
三、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体育教育的德育教育作用
(一)要发挥体育教育的德育教育作用就要更加完善体育教育
一要提高对小学体育教育的认识。小学体育教育是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学生是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必要课程。要通过宣传等手段提高人们对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教育是为小学生培养强健体魄的开始。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存在视力问题的事情已经受到国家的重视,教育部都已经发文要求保护中小学视力。
二要增加教育资金投入。教育资金投入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一些欠发达地区,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投入更多,但是面对我们国家发展不均衡状况,要使我们的小学体育教育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一方面增加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扩大和提高我们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三要研发体育教学课程。小学生由于身体原因,课程的要求高,研发困难度也相对大。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体条件研发丰富的课程度开展小学体育教育。同时由于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同,课程的研发也要因地而异。在发达地区条件充足,可以开展球类、田径等标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而在欠发达地区可以结合本地情况开展各种趣味性活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开展相对丰富的体育教育课程。
(二)要发挥体育教育的德育教育作用就要注重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结合
一要利用教学各环节和一切契机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育具有实践性,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练习,通过同学之间的配合来获取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供了条件。在体育教育中可以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比如:长跑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障碍跑可以断粮学生不惧困难的精神,体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武术练习让学生了解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既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又要对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指正,使学生跟随体育课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质教育。
二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在各大赛事汇中获奖的中国选手的事迹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体育活动往往充满激情,尤其在大型赛事中,不同国家之间选手的竞争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在足球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们了解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道路是多么坎坷,无数足球健将和元老们又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让学生知道中国足球在追求胜利的道路上市怎样愈挫愈勇,用体育精神来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中国足球需要他们的一份力量和热心支持。在排球课的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佳绩和在郎平带领下重夺冠军的艰辛和付出,通过向学生展示女排健将们互相协作,为国争光的光荣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德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灵魂,应该利用榜样的力量,应结合体育教育的特点,不断地向他们进行愛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使学生对国家产生一种深深地热爱之情。
三要利用体育教育的内在特质,通过多种体育形式,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体育教育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体质、强健的体魄,在此过程中更是培养了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体育教育通过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多种形式,强健学生体魄,同时通过体育活动中的竞技体育和协作体育的形式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培养。一方面体育教育要引导学生注重身体的锻炼,在身体外形上朝着健康和美的方向发展,通过形体美、姿态美和动作美的结合,打造学生优美的风度。另一方面,通过外在影响内在,让学生拥有身体素质上的美的同时,能够领略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内在美和外在美相互呼应,互为促进,通过练习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通过身体机能展现美的动感和韵味,同时在体育锻炼和竞技中磨练学生顽强、坚韧、自信、勇敢等个人品质,也能通过团体协作培养学生的坦诚、互助的精神。体育运动中的形体美、动作美、节奏美和服饰美等可以吸引学生的加入,同时体育中健、力、美的和谐统一,陶冶着学生高尚的情操。体育教育的德育教育培养着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三)发挥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灵魂作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进行最为深入和全面。德育教育也贯穿整个体育教育的始终。只有做好体育教育,发挥体育教育的德育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在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我们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然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佳男.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73+75.
[2] 王维涛.我国中小学体育研究现状与展望[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S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