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引”乐学于“探”
2018-02-12王荣
王荣
摘 要:小学美术绘画创作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他在实施美育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绘画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绘画;引导;探求
多年来在绘画创作课教学中我一直采用“引”于“探”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课堂活力,启发学生的灵感,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引探教学法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形成了美术引探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那么绘画创作课,教师该怎样引?学生怎样才能主动看呢?我认为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创作的氛围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主动去探求知识。
创作课大凡都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既课题。如《家乡的新建筑、《泡泡飞呀飞》、《淘气的小猫、《鱼儿游游》等等。面对一个主题我们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才能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想象、去创造、去探索这个主题下的奥秘呢?才能让学生把心中的所想所感表现出来那?采取谈话法、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放录像、利用课件等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客观空间,让他们用整个心智去“听”、去“说”、去“看”、去“感受”,引导他们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主动积极的创作。如在教学《泡泡飞呀飞》这一课时,因为学生都玩过“吹泡泡”这种游戏,而且他们对此吹泡泡非常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玩相互吹泡泡的游戏。学生沉浸在游戏中,此时他们的情绪、思维都达到了最佳状态。以此为契机,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如何蘸肥皂水、如何吹泡泡等的人物的动态,观察大、小不同的泡泡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彩虹一般的七色光。学生此时兴奋极了,此时在引导学生构思:你要画几个同学在吹泡泡?怎么吹?吹泡泡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吹泡泡的人物表情是什么样的?学生便会根据刚才的体验,说出他们的想法、感受,此时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一副副吹泡泡欢快的情景就会跃然纸上。学生参与这项创作活动丝毫没有心理的紧张状态。他们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主动的去“探求”、去表现他们的感受。
再如《淘气的小猫》这一课,小猫咪是学生最熟悉的小动物,关于他们的故事学生知道的可多了。那么引导学生讲故事,再配合课件、动画片展示各种形态的猫,使学生谈猫来神,进而议论:“我们生活中的小猫又会干些什么呢?”学生就会生动形象地描述出小猫种种淘气的过程。教师在配以课件演示从故事走进生活,又从生活走进故事。学生好像置身于现实到梦幻的猫的世界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豁然开朗了,于是一副副小猫顽皮淘气的画面,开始浮现在眼前,画面的构思开始了,紧接着再追问:你要画小猫干什么呢?你要表现怎么的小猫淘气的情景那,这样层层创设、层层引导,学生就会一步一步地将自己心中所想、所感一一说出来,而脑海中的这个画面情景越走越近、越来越清晰,這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学生就仿佛看到这个画面跃然于眼前了。整个创作过程,经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探究”美术知识,完成了美术创作。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就像导演一样,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导到精心设计的情景中,让他们进入角色,好像自己就置身于其中,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主动去“探求”、主动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心中所想、所感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只有“引”与“探”的结合,才能真正将学生带入创作的天地,才能让学生进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创作出表现学生童心世界的好作品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