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和”法论治冠心病

2018-02-12姚阳婧方祝元

吉林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绞股蓝阴阳血瘀

姚阳婧,方祝元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 生活压力增大以及人口老龄化,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有“第一杀手”之称[2]。现代医学在治疗冠心病的危急重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医在其预防、改善预后及防复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导师方祝元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研究更为深入,今有幸拜于门下,侍诊于侧,颇受启发,笔者从“和法”着手,结合方祝元教授临床经验,探讨通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治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1 从“气血阴阳”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冠心病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当属中医的“胸痹”“真心痛”范畴。其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厥病》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其病机乃“阳微阴弦”,即胸阳不振,阴寒凝结,乃本虚标实之证。历代关于胸痹心痛的认识不尽相同,多从虚实论治,其本虚有气虚、血虚、阴虚及阳虚,标实则有血瘀、痰浊、寒凝、气滞等,且可相兼为病,最终导致脉管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此病。

其发病的中心环节乃血行不畅,络脉不通。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血液的正常循行依赖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管通利,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濡养作用,维持人体的基本活动。而人体是一个整体,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肺、肝、脾、肾也密切相关,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主治节,通过宗气贯心脉,辅助心脏主管全身血脉,并随着气的升降推动全身血液的运行;肝藏血,主疏泄,贮藏和调节全身的血液,维持血量平衡并能防止出血;脾主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气血充盈,血行脉中。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不仅责之心脏,乃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最终导致气血运行失度,血络瘀塞,心脉痹阻。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而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激活凝血系统和补体系统使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使内皮功能紊乱,并进一步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3]。

中西医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上不谋而合,皆因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内环境失衡,阴阳平衡被打破,气血逆乱,最终作用于血络,血管内皮受损,造成络脉壅塞,心脉痹阻,发为此病。

2 运用“和”法指导冠心病的治疗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或缓和等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即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唐容川云:“至于和法,则为血证之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里则和其肝气,而尤照顾脾肾之气。或补阴以和阳,或损阳以和阴,或逐瘀以和血,或泻水以和气,或补泻兼施,或寒热互用,许多妙义,未能尽举”,可见“和”法博大精深,变化无穷。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和”法主要表现为通过各种方法,使脏腑阴阳平和,“血脉”气血枢机通利,脉管舒缩有度,邪无所侵,病之所愈。而唐容川云“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可见“和气血”乃平衡阴阳的基石,而“阴阳平秘,精神乃治”,气血运行有度,两者相辅相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预防与治疗并重。其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2.1 调气 气为血之帅,《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云“运血者即是气”,血液循行于周身,离不开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脾气的运化,若气的功能异常,如气虚、气滞、气逆,则可引起血行不利而致血瘀、血涌于上甚至血液妄行等血液运行的异常,继之产生出血、血栓等病理现象。

冠心病的发生与气机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又以气虚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最为相关,刘德桓等[4]对39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研究,气虚者有246例。陈忠良[5]对297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气虚者234例。《素问》有 “血无气不行”“气行则血行”,《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气虚无力运血,血脉瘀滞,心之筋脉失养而发痉。常表现为胸痛、语声低微、倦怠乏力,自汗,活动诱发,舌脉迂曲、青紫、有瘀点瘀斑等。

冠心病的治疗中,益气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等,黄芪乃“补气圣药”,《神农本草经》中将黄芪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利尿的功效。仝欣[6]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强心作用,黄芪苷IV具有正性肌力、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作用,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降低能量消耗,增加抗缺氧能力;其利尿作用,可以降低肺动脉压、 减轻心脏负荷;另外,黄芪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导师补气善用黄芪为君,常辅以绞股蓝、红景天,兼见阳气不足者,则选用刺五加。绞股蓝具有清热、补虚、解毒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绞股蓝经提炼后的主要成分为绞股蓝总皂苷,可以抑制AA代谢而抗血小板集聚,可抑制高脂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升高,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脂质代谢[7],绞股蓝还能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8],从源头防止血栓形成;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组织免受自由基损伤[9];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提高人体正气,抗邪外出,通过人体阴阳自复的功能取得阴平阳秘。

另外,“气有余便是火”故在使用大量补气药的同时要兼以清热养阴,顾护机体阴液,导师临证常以生黄芪与炙黄芪同用,以红景天清热益气,酌加“清热而不伤阴”之冬桑叶。对于阴虚火旺较甚,证见心烦,口苦,舌红少苔,脉数者,黄芪易补气助火生热,故易黄芪为黄精,加用大剂量茯苓、茯神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并以莲子心、黄连等清心热,保心阴,犹如“釜底抽薪”之义。

气滞证常以情志不畅、精神焦虑为诱因,以心胸满闷、隐痛,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叹息,遇情志不舒时症状加重,舌质黯红,脉弦等为主要表现,气滞不甚者,导师常用合欢皮、佛手片等理气不伤阴之品,稍甚则以醋柴胡、薄荷合白芍理气疏肝,更甚者则常兼见血瘀,以郁金、姜黄、莪术理气活血。顾勇清等[10]应用疏肝解郁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

2.2 和血 《素问·痹论》中提到“心病者,脉不通”,“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脉为血之府,脉管的通利是血液正常运行基础。陈忠良[5]对297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调查研究,其中血瘀者257例,可见血瘀乃冠心病的主要病机。至于活血法,自古到今,各不相同。导师方祝元教授强调,血以和为贵,故取入血分而药性较和的药物,不偏不倚;调和平衡,数法并用;有凉血、温经、引血下行、导血上达、行血、活血,化瘀、通络等区别[11]。

方师临床常根据血瘀程度,合理选用活血药,血瘀较轻者以牡丹皮、丹参活血化瘀;血瘀稍甚者加用姜黄、郁金、莪术类理气活血;血瘀严重者,常见口唇青紫,胸痛甚,发作频繁者,酌情加用僵蚕、地龙;至于血瘀更甚,既往有梗塞病史者,则以水蛭破血化瘀,《本草经百种录》:“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的提取物水蛭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12],水蛭还可通过调节血脂,减少脂质浸润,抑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增殖和迁移等环节,抑制内膜增厚,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3]。

血行不畅,阻滞气机,壅塞血脉,脏腑蓄热,络瘀生热,终致“瘀热交结”痹阻心脉,诱发和加重本病,《诸病源候论》有“壅瘀生热,故心如悬而急”。且血热能加重血瘀,《医林改错·积块》中明确指出:“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活血和血的同时,注重清热,疾病早期,瘀热不甚者,导师常以牡丹皮、丹参为药对活血凉血,瘀热加重以莪术配冬桑叶,更甚加以红景天、绞股蓝、水蛭。

血虚证则以口唇、指甲、黏膜颜色淡白,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心悸、失眠,舌淡,脉细、脉数等为主要表现,常用熟地黄、当归、赤芍养血活血。魏群[14]应用丹七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在益气活血中药中,辅以当归、赤芍、熟地黄活血养血。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吾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养”,在女性冠心病的治疗中,常以炒当归配红花,养血活血。

气血运行失常,津液运行受阻,常致痰浊内停,以痰涎,胸脘满闷、眩晕、嗜睡,舌暗, 苔白腻,脉短滑、脉弦、脉沉滑等为主要表现,则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加减,临证酌加石菖蒲、郁金类化痰开窍。陈瑞春教授[15]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加减治疗此类病症,临床疗效显著;代娜等[16]发现加味瓜萎薤白半夏汤能降低血浆TXB2水平,拮抗TXA2,从而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心血管疾病产生疗效。

2.3 平衡脏腑阴阳 对于脏腑阴阳偏衰较明显者,需在调和气血的基础上,调整脏腑阴阳,辨证加用温阳、养阴之品,温阳常酌加附子、肉桂、桂枝等,补心阳,通血脉,养阴多以生脉饮为主方。李俊等[17]以温阳益气活血汤(制附子、黄芪、炒白术、炙甘草、当归、丹参、檀香、三七粉、人参、肉桂、川芎、红花)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温阳益气活血汤。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2%,2组比较, P<0.05。范群丽等[18]拟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方(炙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紫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苏木、甘松、降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方,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及ECG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病初期常以阳气不足为主,日久阳损及阴,造成阴虚或阴阳两虚,尤其影响肾阴肾阳,肾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元阴元阳是五脏阴阳之本,五脏阴阳虚损“穷必及肾”,出现心肾阳气虚衰、肾中阴阳俱损的最终结局,至于水肿、胸腹胀满、怔忡、气喘、气短等心衰之症,疾病晚期则注重顾护肾脏之阴阳,导师常用桑螵蛸、锁阳、枸杞子、肉苁蓉等补肾温阳,熟地黄、山萸肉、龟板等滋肾养阴,以达到心肾同治,水火既济,治病求本之效。若水肿较著者导师善用黄蜀葵花活血利水消肿,黄蜀葵花提取物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19],并能改善肾小管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20],对于冠心病后期伴有心衰及肾功能不全疗效显著。

2.4 未来血证论 吾师在《血证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未来血证论”,即血瘀的病理改变是冠心病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血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诱发和加重疾病,并贯穿疾病的终末。吾师强调,疾病是动态变化的,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有“治未病”的意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在冠心病早期,即使没有明显的血瘀症状,也要酌加活血药,常用川牛膝、三七等活血不伤正之品,防止血瘀的产生。

3 结语

冠心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位居我国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且年龄标化死亡率明显上升,死亡人数明显增加。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通过介入、搭桥等技术,帮助心肌恢复血供,但存在费用昂贵、禁忌症较多、长期服用抗凝抗聚药,患者依从性较差等弊端。而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已有上千年的记载,现代关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文献报道也很多,在预防、治疗及防止再栓塞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能有效缓解多种伴随症状,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笔者从经络之“气血”与脏腑之“阴阳”出发,将微观的血管内皮与宏观的机体稳态结合起来,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结合导师用药经验,旨在为冠心病调治提供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内科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07:272.

[2] 王高丹,韩旭.中医药辨证治疗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研究[J].吉林中医药, 2013, 33(1):105-107.

[3] 王晶, 王振兴. 中医药改善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J]. 吉林中医药 , 2014(4):427-429.

[4] 刘德桓, 许真真, 郭伟聪. 冠心病心绞痛 395 例中医证型特点探讨[J]. 中医杂志, 1995, 36(10):617-618.

[5] 陈忠良. 病证结合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

[6] 仝欣. 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11, 22(5):1246-1249.

[7] 林为民, 王瑞. 绞股蓝治疗高脂血症 30 例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11(11):681-682.

[8] 李保莉, 王廷慧. 藻酸双酯钠, 绞股蓝对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比较[J]. 微循环学杂志, 2000, 10(1):51.

[9] 宾晓农, 桂羽. 绞股蓝皂甙对力竭性运动小鼠心、肾组织MDA, SOD 活性的影响[J].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4, 22(1):28.

[10] 顾勇清, 李晓倩, 姚祖培. 疏肝解郁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5):80-83.

[11] 丁康, 方祝元. 方祝元教授运用潜阳育阴和血法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学术思想总结[J].中医药信息, 2015(1):58.

[12] Markwardt F. The development of hirudin as an antithrombotic drug[J]. Thrombosis research, 1994, 74(1):1-23.

[13] 李洋洋, 杨乔, 胡耀红. 水蛭粉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J]. 中成药, 2016(4): 38.

[14] 魏群, 沈晓君. 丹七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10):2436-2437.

[15] 陈瑞春, 刘英锋, 胡正刚, 等. 胸痹论治 6 法[J]. 中医杂志,2004, 45(4):304-306.

[16] 代娜, 曲辑.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浊壅塞型胸痹患者血栓素 B2, 6-酮前列环素 F1α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4, 34(23):6771-6772.

[17] 李俊, 郭亚萍. 温阳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 7(8):895-896.

[18] 范群丽, 刘福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60 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07, 39(8):32-34.

[19] 李庆林, 王成永, 彭代银, 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 12(2):39-42.

[20] 刘锋, 周广宇. 黄蜀葵花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生化指标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7(3):293-294.

猜你喜欢

绞股蓝阴阳血瘀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话说血瘀证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平利绞股蓝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