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2018-02-12张向华

江西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菌核灰霉病多菌灵

张向华

(河南省扶沟县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扶沟 461300)

1 黄瓜菌核病

菌核病是冬、春茬保护地黄瓜的主要病害,常引起烂瓜、烂蔓,产量损失很大。

1.1 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在幼苗基部发病,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呈水腐状,引起倒伏和死苗。成株发病多在茎蔓的中下部和主侧枝分叉处,以下部发病最重。最初侵染衰弱叶片和凋萎的花蒂,再向叶柄和瓜条蔓延。

1.2 发病规律 该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的核盘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中越冬越夏。遇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子囊孢子从子囊中喷雾释放,成为初侵病原。子囊孢子萌发后侵染寄主下部衰老的叶片和花瓣,使其腐烂、脱落。脱落的病叶和花瓣附着在无病的茎、叶上进行再侵染。菌核还可生长菌丝,直接侵染寄主接近地面部分的茎和叶。田间重复侵染通过病株产生的丝体,与健株组织接触侵染,也可由病害流行期间新形成的菌核进行扩大侵染。病害后期,病株产生的菌核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1.3 防治方法

1.3.1 土壤处理 病田夏季灌水浸泡10~15 d,促使菌核腐烂。黄瓜拉秧后清除地面病残体,深翻土30 cm以上,深埋菌核,减少病源。重病连作地定植前667 m2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2 kg,或五氯硝基苯粉剂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kg,掺细干土15 kg拌匀,撒于土壤表面随整地翻入土中。

1.3.2 药剂防治 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施药间隔期视病情而定,每7~10 d一次,连续防治三四次。

2 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主要发生于温室及塑料棚栽培的黄瓜上,危害花和幼瓜。

2.1 症状 主要危害幼瓜,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败,进而侵染幼瓜,造成瓜蒂部水渍状变软,瓜条生长停滞,表面密生灰霉。脱落的花和幼瓜,附着叶面引起叶片发病,形成水渍状青灰色大型圆斑,边缘明显,后呈大型枯斑,直径可达2~5 cm,潮湿时只生稀疏灰色霉层。

2.2 发病规律 灰霉病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寄主残体上越冬,或者是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长期潜伏。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水滴和农事作业等进行再侵染。灰霉病菌滋生条件为温度20 ℃,相对湿度80%以上及寡日照。气温高于30 ℃,低于4 ℃,相对湿度在80%以下,病害停止发生。

2.3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温湿度,结合药剂防治,是防治灰霉病的有效方法。

3 黄瓜蔓枯病

3.1 症状 叶片上病斑圆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叶片上生出许多小黑点,叶片上病斑直径10~35 mm,少数更大;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现乱麻状,严重时导致“蔓烂”。

3.2 发病规律 黄瓜蔓枯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甜瓜球腔菌属的真菌侵染所致。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棚架架材上越冬。翌年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种子带菌随种子发芽直接侵害幼芽和子叶。大棚、温室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差或徒长都容易发病。连作,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过大,肥料不足,发病重。

3.3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7~10 d喷一次,连续喷两三次。

4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是当前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障碍。

4.1 症状 枯萎的主要症状是束变褐色,根部有粉红色霉层。4.2 发病规律 苗期病菌既可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从根毛顶部细胞侵入。病菌孢子,在种子萌发时侵入细根,病菌侵入后在根部和茎部的薄壁组织中繁殖蔓延,以后深入木质部,进入维管束,并由下向上扩展,病菌在植株体内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并产生毒素导致细胞死亡及植株萎蔫。氮肥过多及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生长,而有利于病菌活动。在pH值为4.5~6.0的土壤中,枯萎病发生最重。线虫刺吸根部养分产生伤口,降低植株抗性,利于病菌侵入,病害发生重。

4.3 防治方法

4.3.1 培育无病苗 取从未种过黄瓜的园田土,用营养钵或纸袋育苗移栽,不伤根,缓苗快,发病轻;或1 m2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 g,掺适量细土拌匀处理畦面。4.3.2 实行轮作 病菌专性寄生性强,西瓜、丝瓜、南瓜及非瓜类蔬菜不发病,可实行3 a以上的轮作。

4.3.3 零星病株实行药液灌根 在发病初期,药液灌根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及25.9%抗枯宁500倍液。每株灌药液0.3~0.5 kg,7~10 d灌一次,连灌两三次。

猜你喜欢

菌核灰霉病多菌灵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