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护理

2018-02-12袁亚娟曹敏洁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8年12期
关键词:踝骨患肢踝关节

袁亚娟, 承 琳, 曹敏洁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 骨科, 江苏 常州, 213002)

踝关节骨折是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三踝骨折仅占全部踝关节骨折的7%[1-2],三踝骨折往往预示踝关节损伤的严重性以及预后的不确定性,若早期处理不当,极易导致踝关节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其手术后的护理质量也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远期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14年1月—2016年12月,科室通过对收治的三踝骨折35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80岁,平均55.00岁。致伤原因:跌伤8例,交通伤17例,运动伤5例,高处坠落4例,其他伤1例。入选标准:①新鲜的闭合性骨折,伴或不伴胫距关节半脱位;②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的25%~35%及其以上,排除Pilon骨折;③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且排除病理性骨折;④伤前生活能够自理。

患者取仰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外踝骨折切口采用标准的腓骨外侧入路,直视下解剖复位后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或1/3管型接骨板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的切口采用经踝管后内侧入路,复位后植入4.0 mm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后患肢抬高,石膏托固定踝关节3~4周,与脚呈90°功能位,以防止足下垂。

患者出院后第1、3、6、12个月时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系统)[3-4]评价临床疗效。AOFAS踝-后足指数分别对踝关节疼痛、行走功能、步态、活动度、稳定性和力线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优良。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评均18.8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皮瓣坏死、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和1年的AOFAS评分平均为82.90分和89.70分。根据AOFAS评分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术后1年时仍可得到进一步改善。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对于因急性创伤造成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及时处理,并在术前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完善相关检查。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医环境,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确保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加强患者病情观察,警惕合并其他损伤,例如当高处坠下、足跟着地或继而臀部着地时,可合并股骨颈骨折或腰椎压缩性骨折等。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如出现患足渐进性剧烈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趾活动障碍、皮温降低等情况,必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加强疼痛护理,抬高患肢,限制踝关节活动, 足跟部位垫毛巾卷,防止足跟受压。正确进行疼痛评分,指导患者可通过听轻音乐、看报、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并按医嘱应用止痛药物,及时评价用药后的效果。加强患者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与活动度训练: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直抬腿练习、膝关节与髋关节的伸屈练习,每次坚持10~15 min,每日练习5~8次。术前禁食固体食物6 h,禁饮透明液体2 h[5-6]。

2.2 术后护理

麻醉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禁食、禁饮6 h,患肢抬高30 cm,保暖,忌用热水袋,防止烫伤。手术当日给予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并调整石膏绷带的松紧度,记录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足趾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足背动脉搏动等, 了解局部血液循环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本组病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骨筋膜室综合征。

有效镇痛对术后护理和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和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当疼痛评分≥4 分时,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并评估用药后的效果。待患者踝部肿胀减轻后,观察石膏有无松动变形,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防止因潮湿引起的污染。

2.3 康复训练

患者术后当天麻醉清醒后即可行足趾和膝关节的主动伸屈功能锻炼,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1~2 d,若患者创口情况良好,经医生同意可在指导下患者进行踝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如足背屈。活动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者能耐受为适宜。术后2~7 d,除继续上述锻炼外,进行髌骨被动活动,3 次/d,每次10~20 min。术后2~3 周,指导患者非受伤部位的各关节活动,如髋、膝关节主动活动、直腿抬高练习、抬臀运动、引体向上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骨折术后3~4周拆除石膏,对稳定性骨折可每日叩足跟10~20 次,也可指导蹬床头练习,刺激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骨折术后6~8周,患者进行保护性负重训练,可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最初下地活动须有护士搀扶,学习使用拐杖,8周后患肢可部分负重。术后12周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钉后负重行走。伤后12~16周后可进行全负重训练,回归工作,或参加休闲运动。

3 讨论

三踝骨折内固定稳定且骨骼情况良好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性训练,以提高关节功能与本体感觉,促进消肿,并改善淋巴回流[7]。虽有研究[8]表明术后6周内制动与否对远期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是早期进行活动的患者能够更快恢复全部活动能力。

消肿、止痛和功能锻炼三者之间互为因果,协调统一,足背伸跖屈练习及直腿抬高等运动可使股四头肌和腓肠肌收缩,加快静脉回流速度,促进组织水肿的吸收,减轻肿胀。肢体肿胀减轻可使疼痛缓解,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从而恢复关节的功能。功能锻炼又可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并起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粘连、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9-11]。加强康复训练,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为了取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术后应尽早进行非负重性的活动[12]。

综上所述,三踝骨折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在重视骨折的复位、固定愈合的同时,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护理、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以此提升康复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踝骨患肢踝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