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疗法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评价

2018-02-12朱璇璇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尿潴留硬膜外膀胱

朱 敏, 朱璇璇

(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 1.护理部; 2.治未病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004)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是普外科腹部脏器手术常规麻醉方式,但麻醉药物对盆腔骶神经、会阴部及排尿低级中枢均有抑制作用,可导致排尿不畅。术后尿潴留即术后8 h内不能排出尿液,膀胱内尿量>600 mL,出现腹胀、排尿困难,或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残余尿量>100 mL[1]。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约为0~44%,若治疗不当,可使膀胱过度膨胀,从而损伤逼尿肌[2];若实施导尿术,可增加患者痛苦和感染的概率[3];若发生感染,则可加重排尿障碍,从而引起恶性循环[4]。本研究采用揿针疗法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手术并发症学》中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5];②年龄18~7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意识清楚,愿意并能够配合采集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因肿瘤、尿路结石、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肝脏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精神病等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4岁,平均(47.00±13.00)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71岁,平均(44.00±15.00)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心理疏导;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发生尿潴留症状,并讲授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努力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以促进患者更好的配合;术后对患者的膀胱区定时进行观察,发现有腹部充盈、无自行解小便的现象,及时遵医嘱给予患者膀胱区热敷,或者给患者听流水声,也可以通过改变体位,指导患者早期进行盆底肌训练,以改善膀胱功能,促进尿液排出。

1.2.2 揿针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①用具。一次性无菌清铃揿针(日本清铃株式会社生产,规格为0.2×0.9 mm)。②部位:选取关元、中极、三阴交3个穴位,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中极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关节上3寸。

患者取仰卧位,屈膝;操作前,术者清洗双手,注意无菌操作;充分暴露穴位部位,用75%酒精消毒2次,待干后一手持镊子夹持揿针针柄所附带的胶布,对准腧穴,一手垂直刺入腧穴皮内,将胶布粘贴固定于局部,并给予适当按压,以患者耐受为度。埋针时,应注意避开体表浅血管,以患者无痛感、不影响活动为原则,指导患者适当按揉揿针以加强疏通之力,提高疗效;观察患者埋针部位,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若患者感觉局部刺痛,应一手固定埋针部位两侧皮肤,另一手揭开两侧胶布,然后捏住两侧胶布,垂直于皮肤将针取出,重埋或改用其他穴位。若患者有不适感如过度搔痒等,可随时自行取针,同时为患者讲解无菌操作知识;指导患者应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促进睡眠;选择纯棉贴身衣服,避免抓挠、挤压和冷热刺激等;清淡饮食,禁忌辛辣、烟酒、刺激之物。

1.3 观察指标

评估2组临床疗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癃闭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估,治愈:小便通畅,可自行排尿,腹胀明显减轻;好转:可自行排尿,但尿量较少,腹胀有所缓解;无效:未见尿液排出,腹胀无明显变化[6-7]。

1.4 统计学方法

釆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愈5例,有效4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00%(4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尿潴留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可以避免的并发症[8]。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麻醉药物对盆腔骶神经、会阴部以及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有抑制作用,麻醉越深,抑制时间越长,膀胱越充盈,就会导致排尿困难,形成尿潴留;麻醉药物没有完全代谢之前,患者对膀胱充盈感觉不敏感,待麻醉完全清醒后,膀胱已充盈已久,膀胱壁肌肉失去原有收缩力,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导致排尿不畅[9];术前使用阿托品可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10]。此外,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或因切口疼痛、情绪紧张等原因均会引起尿潴留。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表现为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癃闭的病因为内伤情志、外感六淫、饮食失宣及水道阻塞;发生机理主要与膀胱、三焦气化失常有关[11]。术后气血亏虚,离经之血则淤,气血滞于脏腑之间,使经脉流通不畅,从而出现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尿潴留[12]。

揿针疗法属于皮内针法的一种,是由《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中所记载的“浮刺”针法演变而来。其针具头大而末锐,形如图钉样,类似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头大末锐”的鑱针,可疏利气机、泻邪气。揿针,以浅刺、无针感和久留针(1~7 d)为特征。揿针疗法,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腧穴部位的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以持续刺激,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传统针灸相比,揿针疗法安全性高,只至皮下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及大血管等。同时,揿针短小,刺痛感不显,将揿针埋藏于皮内或皮下,能持久刺激特定穴位,不存在传统针灸断针、弯针、滞针的可能性,且患者较少发生晕针现象,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揿针操作简单,只按照中医操作规范,护士、医生均可以实施,特点是将静态留针变为动态留针。传统留针时间一般为30 min,对患者的体位姿势有特殊要求,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特别是年老不配合者较难实现。而揿针可固定于腧穴1~7 d,患者运动不受影响[13]。

本研究根据辨证施护理论,采用揿针埋刺关元、中极、三阴交3个穴位,以促进尿液排出。中极穴为元气之根本,能治内急不通之诸症;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针刺该穴能鼓舞三焦、膀胱气化,有启闭通利之功效;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主要应用于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水液代谢障碍等。刺激三穴可调理水道,温补真元,鼓舞膀胱气化司职,从而使小便通利。本研究结果证实,采用揿针疗法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可作为快速缓解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尿潴留硬膜外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