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会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问题研究*

2018-02-12纪舒洋冷翠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纪舒洋,冷翠玲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1)

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信息手段的日益革新,网络基本覆盖了世界上每个角落。网络功能中信息的传达与接收,被人们充分利用在现今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这直接促成新社会形式的形成—网络社会。“网络社会”理念一经提出,迅速掀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讨论热潮,综合现阶段研究成果,网络社会实质上是一个汇聚信息及人本思想而构成的新型社会形式,在某种程度上网络社会资源又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影响着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的发展与变化。网络社会地位的举足轻重、信息更迭的日新月异、传播手段的便捷迅速,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呈现新方式、新手段和新效果,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过程也间接暴露出道德缺失、霸权危机、舆论混乱和管理不严等实际问题。探索新历史机遇下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以思想教育为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将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模式,有利于推动网络强国战略的实现。

一、 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突破

网络技术兴起伊始,网络便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迅速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借助网络传播渠道新兴的数字化新媒体,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远程课堂、视频会议等方式,影响着、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形式。人作为网络技术应用的现实主体,在网络社会中便捷、高效地完成角色扮演和价值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新型网络社会形态影响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方式

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更新,弱化了现实社会分隔的屏障,拉近了原有交流主体的空间距离,人们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和沟通交流。人与人之间突破了单向传统交流媒体的局限和束缚,不再仅从报纸广播中接受信息更新,不再仅凭移动电话为沟通媒介。通过网络社会人们彼此之间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地实现着物质的交换、信息的获取、角色的转换和情感的供给,与传统媒体相比,这种新的联系方式参与度更强、受众范围更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借助网络社会为大众呈现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天气地形影响、不受人为摘选的网络交流新模式,能够有效实现教育范围的扩大和教育方式的高频率深入,相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投入,还能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更具普遍性和实效性,从而推动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

(二)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手段

在互联网发展成果尚未体现之前,社会公众自觉、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是单一乏味、费时费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仅以图书馆书籍阅览、电视媒体领导讲话会议演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为主要方式,这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易受时间、地域、人主观意识的限制和约束,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受众范围不够广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量大打折扣,效果难免不尽如意。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效实现人们获得信息途径的拓展,新媒体、微媒体等新传播手段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使得人们在指尖搜索中轻而易举完成相关事件准确时间、人物、图片等实锤信息的获取,随时随地接受最新政治资讯和动态的提醒,高效便捷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要。除此之外,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育人于无形的潜在效果,社会公众每天间断性和持续性的阅读和浏览,能够有效刺激感官意识,进而以大众易接受、易思考的方式在头脑中构建正确的意识形态。现阶段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广新闻等,均创新性的借助社交软件、公众号等网络媒介传播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据相关数据统计日点击量均突破1亿人次,这直接体现着大众通过网络技术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手段初见成效。

(三)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新效果

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能够有效提高教育主客体的沟通性和融合性。网络社会具有虚拟的环境氛围,尽管虚拟在一般意义理解上蕴含着贬义的虚假和模拟,但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上借助虚拟性质,人们摆脱了现实人的社会束缚实现畅所欲言。每位社会公众在网络社会中都拥有一个全新的身份,网络实名制保护用户隐私前提下的网民大多采用虚拟身份进行沟通交流。人们放下社会地位的束缚、放下内心的防御,自由地进行评论和深入思考,实现着根据自身意愿和兴趣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点击和浏览,自由评论和回帖的双向互动更是让内心的真实想法见仁见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界限也由此随沟通的便利和信息的融合逐步淡化。同时,由于社会公众精神需求的逐渐提高,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进一步要求和督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强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具有主客体双赢的实际效果。

二、 网络社会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面临的问题

网络社会有效推动着资源要素的重组、社会领域的融合和信息高效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在借助网络社会信息技术显著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社会道德品质弱化、霸权主义潜在危机、网络舆论闲散混乱和综合治理不严等实际问题。只有不断正视网信工作新环境、分析网信发展新情况、深挖网信困境新原因,才能解决网信事宜新问题,确保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网络社会道德品质弱化失范

网络社会是封闭与开放兼容的虚拟社会,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存在于网络社会营造的空间之中,摆脱了现实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的束缚,社会公众体验着自由自在的畅快交流。但自制力差、心智不成熟、素质有待提高的若干参与者在缺乏正确引导时,往往把网络空间变成随心所欲的发泄之地,数字、键盘背后的信息交流在缺少监控的世界里,暴露着人格的多重性、人性的劣根性和人格的异化性。脱离了自我现实的物质世界,内心自我表现和自信欣喜被迅速放大,相反人本身内疚、自责、羞愧和悔改等行为被削弱,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物质世界逃离于虚拟人格之外,人与人之间猜忌增多情感淡漠,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疏远疏离。久而久之衍生出对网络的迷恋,现实沟通的障碍、心理适应的差距、社会价值观的蔑视和对社会道德标准的冷漠,更有甚者突破道德底线借助网络技术实施网络暴力和网络犯罪。

(二)网络社会西方霸权主义潜在危机

网络社会使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特质,网络信息在吸纳世界优秀思想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将西方社会思潮中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无孔不入的融入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直接导致西方霸权主义价值取向的强行渗透,冲击着社会主义共同价值取向的形成和树立。借助互联网的国际性和沟通性,西方网络垃圾、错误价值观念、暴力色情信息等迷惑性和危害性思想意识涌入我国网络社会,恶意混淆着资本主义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本质区别,企图妄想着偷梁换柱对我国政治制度提出质疑和批判,这些心怀不轨的行径和负面因素易造成个体社会化缺陷和逆向社会化,严重冲击着社会意识和民族认同感的形成。此外,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也在网络面纱的掩盖下蠢蠢欲动,处心积虑地借助网络平台发表否定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和质疑民族英雄的恶意言论。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分裂势力的内外勾结,都是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潜在危机。

(三)网络社会舆论混乱现象突出

“谁在说、说什么、在哪说”反映当前舆论环境的现状与特征,“谁来说、说什么、如何说”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1]网络空间和技术以高效率、空间广、地域宽等便民性的显著优势网络社会人群参与,在具体的传播内容和舆论评论上具有相当大的广泛性和任意性。网络社会舆论中正反影响要素同时存在,有积极向上对社会负责的新闻传播,有休闲娱乐调剂生活的大众百科,有仅为利益追求进行广告宣传的商业行为,有层出不穷混淆视听的八卦新闻,有发泄揭秘隐私的不良指责,网络在为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的信息检索时,相伴相生的是吸引关注低级滥制的舆论败绩。网络文字表达的随意性和网状发散的辐射性,使得现阶段网络舆论集束地带存在信息失实,形形色色的网络使用者再尚未全面了解事件真实情况时,易仅凭主观意愿臆断事实、凭空捏造和危言耸听。数字化技术方式在释放全新生产力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恶语中伤、恶意攻击、弥天大谎的本营之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摆脱网络本身文化掣肘弊端性,实现理想信仰理性深度、达成网络初衷善良旨意,是新时代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网络社会综合治理整合不利

网络治理与现实社会治理截然不同,打造健康清朗的网络文化氛围是引导、控制、合作和综合治理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新社会模式的共治共管。现阶段就网络社会治理手段而言主要以信息封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等管制手段为主,具体方式采取问政平台、实名认证和发言人制度等,但在实际效果的体现上却存在有益标非全得、无益标不全舍的两难困境。这种进退两难的整治困境源于秩序单边影响活力的管制势差、忠言逆耳影响晋升锦标的治理鸿沟、公众行为和舆论放大的差序格局和九龙治水责任分工的推脱扯皮。在具体不利结果上表现为,网络文学方面原创不够、跟风写作、审核不严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交软件发红包组团投票、伪专家养生妙招等虚假消息传播迅速;公共评论转帖的论坛贴吧语言暴力、诋毁和骂战等层出不穷影响恶劣。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社会综合治理的现实意义,找寻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是新时期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的必要之举。

三、 健全网络社会建设的几点设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针对网络建设和网络强国战略高瞻远瞩地提出,信息化是历史机遇给予民族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敏锐紧抓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强化网络信息正面宣传,推进网络宣传内容、网络建设理念、网络方法形式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改革创新,以核心技术突破为手段,以综合治理为过程,以维护网络安全为保障,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的,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引领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2]

(一)积极利用碎片优势,增强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潜在影响

伴随网络社会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公众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方式呈现零散化和碎片化特征。每个人通过朋友圈分享、微博热门推荐和公众号文章推送等零零散散的信息更新,认知世界并构建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要积极遵循新时代网络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碎片时间,合理拆解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要义,积极借助深入性专题、权威性短文、趣味性视频和简短性动图,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渗透到参与者反复性、间断性和持续性的意识形态认知中。在此基础上,定期结合国际时事新闻、国内政治政策和参与者兴趣点整合碎片内容,使民众在横向上拓宽思想政治理论成果,在纵向上深化思想政治理论层次,有效增强网络社会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影响力。

(二)建立健全治理体系,提升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成效

互联网事业并非法外之地,脸书事件数据泄露的危机恶果、恶语相向蓄意中伤的人身攻击、利益诱导虚假广告的肆意宣传和网络犯罪日益上升的严峻趋势,警示着全世界建立健全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强化网络社会监管力度是网络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必然趋势。新时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综合治理能力,要以党委领导为引领、以政府管理为核心、以企业履职为要素、以社会监督为手段、以网民自律为主体,实现多领域、广范围和深层次协调配合的综合治理网络格局。积极调动社会力量的综合优势,落实网络安全责任问责和监督制度,积极整改社交网站和客户端信息宣传,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网络侵权和网络黑客等网络犯罪行为,积极引导网民自觉自律,以更坚定的决心、更严格的手段、更协调的方式,提升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三)培养优秀教育者,深化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

培养优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深化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的关键任务。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主体,自身政治定力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笃定和价值观念的树立,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群体的价值取向和成果吸收。由于网络社会教育主客体身份界限的日益淡化,培育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突破传统的教育主体局限,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人才培育渠道,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团体组织、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智库资源等教育宣传优势,汇聚社会聪明才智凝心聚力推进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同时,在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上,要积极引导教育者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深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切实提高网络社会信息鉴别能力、社会舆论引导能力、网络宣传科学技能、网络安全维护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能力等,推动网络社会互联网行为沿着健康轨道和法制轨道良性运行,为深化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提供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

(四)突出以人为本,凝聚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共识

社会公众是网络世界组成的重要主体,是网络信息技术成果真正的享有者,只有突出以人为本、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网络治理、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社会建设,才能达到网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事半功倍。网络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突出以人文本的核心理念,把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提升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初衷和宗旨,让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达成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其次,要充分调动网民参与积极性,借助人民主体力量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3]积极引导社会公众通过网络技术深入学习、认真思考、联系实际、自觉自律推动网络信息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站位和网络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实际行动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内容相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共识。

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促成网络社会新型社会形态的产生,我们要紧抓历史机遇给予民族发展的重要契机,积极加强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积极借助信息科技新生产力发展优势,强化网络工作统一领导,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网络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前进贡献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