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短波

2018-02-12

新农村(浙江) 2018年5期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抗病品种

稻瘟病有望实现快速监测和预报

最近,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了水稻稻瘟病菌群体遗传新特征。

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群体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稻瘟病菌近百个田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手段进行验证,发现了稻瘟病菌群体结构主要受水稻类型和品种的选择影响,并且会快速进化的群体遗传学新特征及其传播和流行方式。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对稻瘟病流行成灾进行快速监测和预报,并推进基于水稻品种布局的稻瘟病生态防控策略的实施。

摘自《科技日报》

中国人群阿尔兹海默症遗传风险因子已明

最近,香港科技大学发现了中国人群的阿尔兹海默症遗传风险因子,为今后诊断和治疗此病提供重要基础。

研究人员收集了约4 000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样本,包括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潜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群,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国人群中阿尔兹海默症的有关遗传因素。除一种已被广泛研究的阿尔兹海默症遗传基因外,研究团队还找到两个新的遗传风险因子。未来将建立全面的中国人群生物标志物数据库,涵盖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电脑成像数据等,以尽快实现对中国人群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治、预防和监测。

摘自新华网

超级细菌MRSA“克星”出现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类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杀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美国布朗大学科学家埃莱夫塞里奥斯·麦隆纳基斯及其同事鉴定出两种合成类维甲酸化合物,可以杀死实验中正在生长的MRSA细胞和MRSA持留菌,其中一种可以有效治疗慢性MRSA感染小鼠模型。目前还需对这两种化合物实施进一步开发,以提高它们的安全性,使其走近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了4 000多种天然及合成类维甲酸,有望从中找到更多的抗生素候选药物。

摘自《科技日报》

玉米秸秆高效利用技术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玉米秸秆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引入物理性处理技术—蒸汽爆破后发现,秸秆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显著升高,蒸汽爆破秸秆的表面粘附更多的微生物,易快速形成致密的微生物生物膜。这一预处理技术不仅能破坏玉米秸秆纤维结构,而且提高瘤胃微生物粘附效率,增强秸秆瘤胃降解率和发酵能力,为奶牛产奶提供更多的能量和营养,对于发展反刍动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茶树抗炭疽病机制已明确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研究发现了茶树抵御炭疽菌侵染的重要方式。

研究团队利用龙井43(易感病)和中茶108(强抗病)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分别对接种炭疽菌后24小时和72小时的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抗病品种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过敏性坏死(HR)和活性氧代谢通路;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发现抗病品种在接种24小时出现HR反应并伴有细胞壁加厚,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的过氧化氢积累提前24小时响应。进一步验证了过敏性坏死和活性氧代谢是茶树抵御炭疽菌侵染的重要手段。

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猜你喜欢

阿尔兹海默症抗病品种
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阿尔兹海默症中的应用价值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机器狗会成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福音吗?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防阿尔兹海默症多吃黄色蔬菜
湖北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