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2018-02-11汪为琴许秀梅

江苏农机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植保全程示范区

汪为琴 许秀梅

宿迁市宿豫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区域面积685.8 km2,下辖10个乡镇、3个街道。全区耕地面积36.33 khm2,两大主要粮食作物稻、麦总种植面积为47.24 khm2(一季两熟),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26.56 khm2,小麦种植面积为20.68 khm2。2017年,该区正式启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示范创建中,该区紧紧围绕创建目标,深入开展调研,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提档升级、围绕全程全面、服务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1 创建成效

1.1 薄弱环节机具快速发展

2017年全区新增烘干机118台、150 t烘干塔1个、育秧流水线设备9台(套)、高速插秧机26台、高地隙喷杆喷雾机35台,新型农机装备增量创历史新高,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提升该区粮食生产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提供了装备保障。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2017年全区稻、麦机耕率达98.1%;水稻机插率达67.6%,提升2.5%;小麦机种水平达83.8%,提升1.8%;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8.5%,其中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56.1%,提升5.3%;稻、麦机收水平达98.4%;烘干能力达59.13%,其中产地烘干能力达49.56%,提升16.5%;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85.63%。

1.3 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壮大

在示范区创建期间,全区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个,农机服务组织总量达到27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3个,家庭农场集群4个。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业服务面积占全区总种植面积的75%以上,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1.4 土地流转规模再上新台阶

2017年,全区农机经营主体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47 khm2,土地流转总量达12.8 khm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总经营面积的比重达62.3%,比2016年增长了15.4%。土地由过去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逐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为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

宿豫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宿豫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摆在区农机化工作首要位置,并列入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区委督查办定期组织督查组到各乡镇督查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区通报。区、镇、村层层签订示范区创建工作责任状,逐级考核,层层推动。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创建纳入了乡镇政府重点工作,并将创建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村、组,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的创建工作责任体系。

2.2 强化技术培训,培育新型服务主体

针对该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创建的薄弱环节,区农机部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8期,邀请省市院校教授、技术专家授课,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组织现场演示5次。培训及现场观摩人数达1500余人。

根据全区乡镇分布情况,本着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的原则,选择一批实力较强的农机服务组织重点培育。积极与土地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帮助农机服务组织解决机库和烘干中心建设用地问题。对重点扶持的服务组织,安排技术专家组成员全程跟踪技术指导,确保其在作业服务中做到统一机械化种植、统一机械化收获、统一机械化植保、统一机械化耕整地、统一机械化秸秆还田、统一机械化烘干,并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技术路线,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快速发展。

2.3 强化机艺融合,完善技术路线

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在原有稻麦周年生产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适合该区稻麦生产六大环节的技术路线和相关作业要求。编印发放《宿豫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手册》2000份、各环节技术要点宣传单页12000多份。

2.4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装备结构

为全面提高粮食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该区整合省、市、区各项目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2017年省级财政下达该区项目资金300万元,市级财政给予该区秸秆还田配套补助资金182万元。区财政年度预算安排配套资金770万元, 其中秸秆还田资金400万元、薄弱环节机具作业补助资金150万元、家庭农场集群补助资金220万元。针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三个短板环节,该区分别出台了《宿豫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稻、麦烘干环节机具作业补助方案》《宿豫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稻、麦植保环节机具作业补助方案》《宿豫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水稻种植环节机具作业补助方案》。2017年该区共兑付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具作业补助资金810万元。

2.5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创建氛围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自媒体等平台,积极宣传推广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的创新做法与工作亮点,营造良好的示范创建工作氛围。在省、市农机化信息网站和宿豫区政府网站共发布示范创建信息36篇,在《宿迁日报》发表示范创建宣传文章5篇,宿迁电视台、宿豫区电视台都对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了跟踪报道。

2.6 强化基地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通过建立核心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农民应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2017年该区在仰化、大兴、丁嘴、保安、关庙五个乡镇各建设1个千亩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推广应用集中育供秧技术、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机械化植保施肥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小麦机条播技术和粮食低温烘干技术,推进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3 存在问题

宿豫区示范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示范创建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水稻机插秧水平与创建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关部门配合不够,业务力量不足,影响创建工作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乡镇对示范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4 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议在原有机具作业补助的基础上,对机插育秧进行补贴。出台《宿豫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插秧育秧面积补助方案》,对集中连片育秧地块面积超过0.67 hm2(10亩)的育秧大户每亩给予1500元的育秧补助,以此来激发种田大户、农机大户进行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全区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步伐。

4.2 建立健全农机农艺融合机制

选择制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瓶颈环节进行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试验示范,以水稻育插秧、小麦机条播为突破口,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最佳途径。进一步完善水稻育插秧、小麦机播、高效植保及粮食烘干等农机作业工艺操作流程,重点发展麦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稻麦机械化低温烘干技术、高效植保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宿豫区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并加以推广实施。扎实推进核心示范镇建设,为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发挥引领作用。

4.3 壮大农机服务组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关单位和部门应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引导和协助他们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运营方式,引入标准化公司管理理念,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同时,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主的职业培训,力争在全区范围内快速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宿豫区的传统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植保全程示范区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