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机培训新模式打造高素质农机人才队伍
2018-08-15庄睿
庄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以解决好怎么种地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和中坚力量,是江苏省农机培训的目标所在。
自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培训以来,各地农机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及时制定培训计划和推进措施,将培训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注重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形成配合紧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探索出农机培训的新模式。
1 扩大宣传,提高农机手参训知晓率
为了使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惠农政策家喻户晓,各地农机部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策知晓率。
1.1 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宣传面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及时发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信息,做到“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字、网络有信息”。
1.2 利用现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合作社及村委会悬挂跨街横幅,设置宣传板,印发宣传手册,开展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召开农业新技术现场会,送科技下乡,集会、庙会、农机巡回展等机会,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征求培训意见,营造农机培训的良好氛围。
1.3 利用网络平台拓宽交流途径
建立培训机构与培训学员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农机培训QQ群、微信群,学员有困难,可以随时在QQ群或微信群进行咨询,由培训教师或专家现场解答疑难问题。
2 规范流程,提高培训质量
各地农机部门不断强化农机培训基础工作,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保证农机培训鉴定工作科学高效、客观公正。
2.1 规范培训鉴定流程
严格按照《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管理细则》的规定程序,组织实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培训鉴定。认真组织开展相应工种及级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与鉴定,细心做好鉴定考试前的试卷提取、考场设置、考评小组组建等各项准备工作,并严格做好鉴定考试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2 严格筛选培训对象
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培训时,严格筛选培训对象。将农机合作社中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监事以及农机合作社内部的机耕、机收、机插、植保、烘干等农机作业服务负责人或业务骨干作为培训对象。
2.3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培训根据技能鉴定工种(职业)国家职业标准设立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兼顾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培训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模式,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采取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程集中培训、实训实习。
3 创新模式,提升培训效果
各地农机部门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坚持进村、进社、进企业、进高校搞培训,既降低了培训成本,又方便农民参加培训。
3.1 培训进村入社
成立“流动农业学校”,组织农机培训教师带着教学设备奔赴各镇、村现场教学,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培训。培训内容安排请农民“点菜”,培训时间安排满足农民需求。
3.2 坚持政企联动
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联合农机生产、销售企业举办培训班,将学员带到生产车间学习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同时,选派农机学校青年教师赴本地农机企业实践锻炼,对进一步提高培训鉴定质量、提升农机部门的服务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积极整合培训资源
一是主动与高等院校沟通协调,通过合作办学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二是组织学员到省级农机人才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培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4 组织观摩学习,拓展学员视野
组织学员走出去,到省内外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和农业园区观摩学习,拓宽学员视野,提高培训效果。
新形势提出新要求,“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将以实施“一项行动、两大工程”为重点,紧紧围绕“四个转变”,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机经营与服务主体为目标,以促进农机从业人员职业化为导向,实施精准化、系统化、科学化培训,加速培养和打造一支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高、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强的新型农机合作社带头人队伍,为加快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的人力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