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SPOC教学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8-02-11李超民黎茶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学习者教学模式

李超民,黎茶林,潘 扬

(湖南师范大学 a.公共管理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到:“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网络信息化教学取得巨大的成就。当MOOC风靡全球,迅速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如学习注册率高、完成率低,学习自觉性问题、考核诚信问题、学习过程中师生不能深入交流及高校抵制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促使学界重新考量MOOC教学与传统学校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够实现两者相互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针对MOOC凸显的问题,新的在线学习形式不断涌现,如“SPOC、Mata-MOOC、DLMOOC、 MOOL、MOOR和DOCC等。”[1]SPOC模式是对MOOC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它以小规模和限制性受到诸多高校青睐,众多高校纷纷开始尝试“翻转课堂+SPOC”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SPOC的基本内涵

SPOC最先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实验室主任Armando Foxt提出,他认为:“Small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和几百人之间,Private 指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与 MOOC 相比具有前置的申请过程和严格的审批流程。”[2]罗尔夫·霍夫曼认为:“SPOC=Classroom+MOOC,”[3]这说明SPOC已经被当做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的融合,它能够促进MOOC在大学课堂上继续发挥作用。对于SPOC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没有什么争议,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的缩写,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或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Small指学生规模比较小,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Private指对学生申请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才能被纳入SPOC,故有一定的私密性,祝智庭教授将其译为“私播课”。Online指的是网络,而Course指的是课程。但从其具体形式理解SPOC的内涵,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教学模式来研究,还有学者将其当做一种学习方式来探讨。

(一)SPOC是一种教学模式

学界主要将SPOC视为一种教学模式并主要从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剖析。在教学模式设计方面,学者贺斌和曹阳率先提出基于SPOC的“时间—空间—学习形式”的关系结构,探讨了SPOC中的学习理论,用来指导SPOC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他还总结了SPOC的六大优势:“模块化的微讲座与精准的自测问题、项目化或问题化设计、选择性的时间调换、专注于高价值活动的教师时间、大数据分析、翻转课堂。”[4]学者陈然和杨成设计了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设计了应用案例,他在文中说明了:“SPOC学习模式的设计原则,设计基本流程和需要准备的资源等。”[5]学者林晓林认为:“SPOC 环境下学习者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构建,并通过研究案例与实证分析证明融合企业员工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和策略的SPOC能够提高员工的创造性思考与方法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6]此类定义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将SPOC作为混合式教学的典型代表,重点考察SPOC教学设计和应用案例设计,归纳总结了SPOC模式实践的经验,拓宽其应用范围,但仅仅将其作为教学模式来研究,过于凸显教育者主导地位,而容易忽视学习者主体作用及高校应该如何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SPOC是一种学习模式

从学习者角度考量,有学者认为SPOC教学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曾明星等学者认为从MOOC到SPOC,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式的建构。深度学习是指“新知识的获得或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一步以上的学习过程和高水平的分析与加工,学生才能以改变思想观念、自我控制力或行为的方式来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7]智淑亚认为:“SPOC有‘多元智力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支撑。”[8]学者陈宇阐述了参与SPOC网络学习的优势,即“强调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过程和情境;延续了传统网络教学的可靠性、时效性、交互性;使得在线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增强了学习效果;保持学生一致的进度;能够进行身份验证。”[9]学习者经历自学阶段、完成作业、课堂讨论之后才能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显然,此学习模式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学习要求,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对学习能力弱的学习者做出适当的调整。从教师角度来看,SPOC是可以将其运用到自己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模式。SPOC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参与小规模网络学习,也需要通过其他渠道如在线讨论,或线下混合式教学(含翻转课堂)实现SPOC,实现“网络学习+补充交流”模式。学界应将其视为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结合体”,注重多视角剖析其基本内涵,力求促进教育者与学习者的互动提升。

二、SPOC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SPOC作为MOOC的衍生物,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发生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文化改革与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教学研究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自诞生以来,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质量、考核机制、教师角色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学者田生湖、赵学敏认为,“SPOC模式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与翻转课堂的方法,先让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知识单元的内容,而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上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线上没有‘消化’的问题。”[10]江毅认为SPOC的优势之一是支持混合式学习,“SPOC能将在线课程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11]教师在实验SPOC时,更愿意尝试灵活、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课程讲座。SPOC模式更新了高校教学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满堂灌”转换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虚拟与面对面教学相融合。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此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技能,也有利于将教师从繁重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而将有效时间用于提高学生能力和解答学生疑惑,这必将改善教学质量。同时,SPOC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成本投入低,见效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但其它在线教育形式(如SOOC、MOOR等)快速发展也对SPOC模式构成严重威胁。

(二)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SPOC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何钦铭教授认为,“MOOC/SPOC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不仅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面向社会的服务,而且可以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12]学者刘丽、李玉霞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认为,“SPOC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它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13]康叶钦认为,“SPOC推动了大学的对外品牌效应,促进了大学校内教学改革,提高了校内教学质量。”[14]SPOC教学模式继承以系统教学为特色的传统教育,同时也结合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创新。学习者在课前结合MOOC平台先完成自主学习,在面授教育中针对性地开展疑难问题研讨、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从多视角认识和分析问题,促使学习者结合自主学习内容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在审视SPOC教学模式实效时,还需要学生网络信息素质问题,即学习者要能够熟练的运用相关技术的能力、掌握信息化学习的方式方法、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个人特质等问题。

(三)对考核机制的影响

SPOC教学模式有一套独立的考核机制以及评价机制,这无疑也是其优势所在。学者田生湖和赵学敏认为SPOC模式会改变高校的考核机制,主要表现在对“‘课程资源’的考核、‘教师考核’、‘教学过程’的考核以及‘学生’的考核”四个方面。赵庆聪认为SPOC的优势之一是“科学评价,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再主要依据最后的期末考试,而是随着课程进度,分阶段进行,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评价的形式也多样化了,由线上、线下综合构成,线下又包含了教师和学生评价两方面。”[15]左娜等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在SPOC模式下,变得更为严格且有据可依。开始依据更多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16]学者张永林和肖凤翔提到,“SPOC综合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反映了第四代评价的理念,即评价是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建构’。”[17]综上,SPOC教学考核机制应该涵盖对课程资源、教学过程、教师教学以及学习考核,然而目前学界对其考核机制变化的研究重点还停留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面。未来SPOC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从重视总结性评价转变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也将发展实现考核评价依据也应趋向多样化,要从课程资源、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的考核综合起来,具体包括课堂出勤情况、期末成绩、课堂讨论参与度、网络学习时间记录、课程平台的活跃度等。

(四)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学者田生湖和赵学敏认为SPOC会改变教师角色,“将其从‘权威的教学者’的枷锁里解放出来向‘平等的助学者’的角色转变,”[18]它要求教师掌握新技能,实现新的专业发展。张姝阐述了SPOC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角色实现了“课程参与者到课程的设计者、课程内容的教授者到学习者、课程评价的角色者到课程评价的参与者”[19]的转变,作者采取案例分析法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原因进行了实际性的分析,提出教师应该适应客观的环境,不断提升自己。SPOC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重复性劳动,不断提升与改进创造性劳动的含量。教师可利用平台数据,运用多种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SPOC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积极适应客观变化的教学环境,适应新的角色设定。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教授者角色,而在SPOC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置于一种学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设定之下,陪伴与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广大教师需要就如何实施设计课程、组织学生讨论、科学评价学生。

三、SPOC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SPOC是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的融合,诸多高校为促进教学方式快速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纷纷从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效果评价三个主要方面开始了SPOC教学的实验与探讨。

(一)教学资源开发

开发教学资源是实施一门新课程教学的起点,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SPOC也不例外。学者贺斌和曹阳认为,“一是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框架性问题、反思性问题、记忆性问题;二是在SPOCs中增加协作学习元素;三是在SPOCs中融入具身认知和延展认知;四是利用学习分析提升SPOCs的教育价值。”[20]此观点为SPOC团队开发设计课程资源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与动力。学者智淑亚、高素美阐述了“SPOC的教学资源开发与设计,具体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大纲、学时、课程视频、实验指导书、实验视频、课程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网络作业、疑难解答数据库等。”[21]此类观点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教学资源设计的大纲,以供设计团队在甄选的基础上选择自己需要呈现的内容进行设计开发。学者们就SPOC教学资源的开发方式、内容结构、具体内容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让众多教学实践者能够深入了解SPOC教学资源有哪些及应该如何做,但开发教学资源需要设计团队整体布局,需要综合考虑线上、线下及后续实施教学时的各方面要素。因此,它要求设计团队参与人员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科素养、系统建构学习体系的能力等。

(二)教学活动设计

学者杨丽、张立国以“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个案,从“前端分析、学习资源设计及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教学设计。”[22]吕婷婷、王娜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平台对大学英语翻转教学进行了探究,主要从构建基础与原则、总体框架、内涵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学者赵浚认为:“课前进行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课上确立以思想启迪为取向的教学目标、课后进行以综合测评为依据的整体考量。”[23]教学活动设计是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学活动设计得好,教学效果才能最佳,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最活跃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综上,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SPOC教学设计:一是从不同课程的角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而具体设计;二是按不同时间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阶段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三是按学生所处的不同环境设计不同教学活动,主要是线上和线下两种环境。教学活动设计是需要考虑多重因素的系统工程,如要考虑学生需求、教学环境等。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必须有一系列的前端分析,需要有相关的教学理论指导,如此方能使得设计的教学活动更科学、更有效。

(三)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是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现实依据。SPOC教学模式也同样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来考核教学效果。吕婷婷认为“SPOC+数字化写作资源平台以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24]还有学者认为:“学习者甚至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在线测评、同伴互评、在线小组讨论及论坛讨论等环节开展学习。”[25]学者们都一致认为以SPOC教学平台大数据来分析学习效果,能够通过学习分析技术所生成的同步、异步反馈为学习者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可视化的学习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师、生、平台之间的实时互评,能多维化、立体化清晰地反映教学效果。同时,学者们也认为SPOC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四、SPOC教学模式的研究展望

前期研究成果为后期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由此可以对研究问题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学者罗九同等认为针对当前国内高校MOOC建设的浪潮,SPOC的发展还有几点需要注意,即“MOOC也要为在校学生服务、加强SPOC应用的教学设计、加快教师角色的转变。”[26]学者聂勇阐述了SPOC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的发展前景,即“思政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材体系向SPOC教学体系的转变及提升对互联网技 术的应用能力。”[27]包国章等学者提到在线课程教学(包括SPOC问题)问题,即“教育理念需要转变、证书及学分认证问题、习题及考试和如何解决学生畏惧慕课的心理。”[28]薛云、郑丽认为,“翻转课堂的改进方向,需要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改进学生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及掌握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度’,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9]

SPOC教学实施需要强大的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因而主要应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理工科课程和文科类专业课程。高校最先开展实验的就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研究者探讨SPOC在具体学科中的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追求最佳教学质量。但是,以SPOC为代表的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因而需要扩大学生样本的数量及范围,延长研究的周期,深入研究其广泛性和有效性,以便进一步地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范例,并在这些范例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探索出其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更好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SPOC教学可以说是MOOC发展的一个分支,对它的研究要比MOOC晚。目前,研究成果大多为期刊论文,还没有专门的学术论文或著作,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SPOC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近三年,且将MOOC与SPOC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多,且研究成果增长较稳定。大量关于SPOC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其着眼点都是基于对MOOC弊端的反思,这也是SPOC教学研究的主要动力与现实要求。但也要综合考虑SPOC产生的实际的条件与特定的基础,即高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的现实情况;二是对SPOC的研究多以具体的教学实践或教学设计为基点。SPOC是MOOC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支,是基于MOOC的课程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在扬长避短的前提下进行的有机结合。研究成果大多以教学设计步骤、原则及教学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缺乏技术支撑方面的研究;三是SPOC的应用课程多以操作性强的理工科课程和文科类课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居多。如理工类计算机专业课程与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类课程等,但此类课程大都注重从教学模型设计入手,而缺乏理论性课程SPOC模式的实践。

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善于规律总结和理论探究,应努力尝试在通识类课程和公共课程中应用SPOC。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系统、全面地深入研究SPOC教学在某一科学中的应用,尤其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SPOC应用研究更为重要。第二,实践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展SPOC模式的实践范畴。未来SPOC模式将逐渐从高校慢慢转移到中小学校园。相信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基础教育运行规律的SPOC平台和运行方式,在未来也可以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和新战略,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新热潮。第三,对教学规律的探索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是为了提高全社会的学习效率和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笔者认为探讨SPOC模式在其他社会化学习活动和技能培训中的具体应用也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SPOC模式作为一种适应终身学习氛围和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方式值得在全社会推广,如教师的研修活动或其他技术职工的技能培训等。

[1]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05-21.

[2]Armando Fox.From MOOCs to SPOC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3(12):38-40.

[3]Rolf Hoffmann.MOOCs-Best Practices and Worst Challenges[EB/OL].http://www.aca-sec retariat,2013.

[4]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5]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42-67.

[6]林晓凡,等.基于SPOC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 (10):46-51.

[7]Eric Jensen,Le 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7种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智淑亚,高素美.基于SPOC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5(12):95-101.

[9]陈宇.提升学生参与 SPOC 网络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7):165-166.

[10]田生湖,赵学敏.在线教育对高校教学及其师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1-4.

[11]江毅.SPOC应用于课堂教学SWOT分析[J].资源建设,2015(1):79.

[12]何钦铭.通过MOOC/SPOC课程推动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J].计算机教育,2016(1):10-11.

[13]刘丽,李玉霞.SPOC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80.

[1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15]赵庆聪.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74.

[16]左娜,等.SPOC——对MOOC模式的创新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8.

[17]张永林,肖凤翔.SPOC:MOOC与校园课程的深度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16.

[18]田生湖,赵学敏.在线教育对高校教学及其师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1-4 .

[19]张姝.SPOC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3):6-7.

[20]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21]智淑亚,高素美.基于SPOC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J].2015(12):95-101.

[22]杨丽,张立国.SPOC在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5):56-62.

[23]赵浚.SPOC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5(9):139-142.

[24]吕婷婷.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85.

[25]李超民,张建平.我国高校慕课发展战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7(2):149.

[26]罗九同,等.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32-137.

[27]聂勇.后MOOC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SPOC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6):67.

[28]包国章,等.“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在线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1):65.

[29]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6):136.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学习者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