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精神融入艺术设计教学初探

2018-02-11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课程

涂 慷

(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结合创作、生产与商业的内容,且此内容的本质是无形资产与具有文化概念的,而这些内容通常由智慧财产权所保护,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来呈现。这个文化产业也可以视为是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或是在经济领域称作朝阳或未来性产业(Sunrise or Future Orientel Industries)或在科技领域称之为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ries)。”在此概念之下,文化产业包括印刷、出版、多媒体、听觉与视觉、摄影等电影生产、美术与设计等类别[1]。

伴随着全球化的高度竞争,体验时代来临,人们对个性文化认同感强烈的追寻以及文化消费高度成长,文化元素成为一种关键性的竞争参数。全球发展的共同趋势为当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带来契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智慧创意过程及以产业化形态满足需求的复合式的产业体,必须兼顾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两方面因素。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创新,生产出大批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文化产品,这是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以科技、创新、人文为主要内涵的整合性活动,艺术设计既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软性的产品价值,又是促成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关键因素。文化创意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展示舞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文创实际经营与规划实务,使其毕业之后能对相关工作立刻上手。

笔者针对艺术设计教学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对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途径、文化创意实践作初步探索,一个目标明确、结构合理、课程内容先进、全面适应新形势和具有显著时代特点的课程体系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精神的最终目标。

一 艺术设计教学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性

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打破按部就班的僵化体系,将企业项目转化为课题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及课题实现的监控和管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积极培养个人创造力等。在教学中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教学的交叉与和谐互补,培养出创意型设计人才,形成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建设的良性互动与同步发展。

(一)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相辅相成

艺术设计是提升文化创意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影响有相互性又有相对性。首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将实践成果完美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让艺术从神圣殿堂走向普遍意义。文化创意产业模式的运作目的也是为了艺术设计教学需要。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科研内涵等方面逐渐形成具有“创意”特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文化创意是结合文化、创意和服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多元化和跨领域的人才。所以在培养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在校学习中,除了必须具有艺术与设计的底蕴和技术,还要具备管理与行销的专业和技能,理论与实务并重,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美学和管理科学整合能力,可以充分满足相关文化创意领域需求。高等院校需要结合所在地的发展,对城市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概念具备独特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并在艺术研究、设计实践中对文化产业的表现元素进行体验与关注,同时对高等院校“文化创意院校”的定位进行思考、定义与重新建构。

(二)艺术设计教学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新的指导思想下,高等院校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创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兼容性,充分依托高等院校的艺术背景、综合性大学的整体优势以及地域文化的积淀,在教学、学术和科研中突显文化创意的设计理念,确立“创意文化院校”设计教育思想:一是确立生态文明的设计发展观;二是构建多元共生的设计文化观;三是掌握传承创新的设计方法论。强调以创意为载体,设置一种创意运作教学科研机制,通过策划、组织、实施等过程,实现艺术设计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接轨。

艺术设计教学的重新打造以“文化创意”的理论和实践结构系统为轴心,按照专业属性特征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相互推进的动态结构系统:从虚拟到现实、从传统到现代、从传承到时尚、从造物到造境层层递进,形成专业间虚实相生的课程和学术网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群。用艺术设计的新机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受众的精神文化交流,完善文化产业的现代秩序、文化功能、经济模式,推动文化创意精神,建构文化创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性,最终形成国际性的学术体系与专业优势。

二 艺术设计教学中如何全面提升文化创意

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需要具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应当谋求文化创意产业精神融入艺术设计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体系。文化创意产业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创意必须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最鲜明的特性。

(一)以发现问题为核心,提升文化创意意识

创造源自于对问题的好奇心以及对解决问题的探究,而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爱问,也不想问“为什么”。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才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2]。因此,要跨越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新型模式下,成为主动发现问题和为解决问题而自主学习知识、探究解决途径的主人。教师扮演的角色则是发现、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和知识的提供者,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意意识将会得到空前的开发。

提升人才素质是艺术设计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在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上,部分学校已经借用业界提供给学生更早参与工作的机会,但是业界人士的忙碌等影响教学品质,或导致教学过程无法持续整个学年而产生空档期,使得教学无法连贯,影响教学效果。

(二)打造复合型知识结构,丰富文化创意源泉

文化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设计创意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文化素养和创意能力[3]。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创造力迸发的源泉,高等院校应为构建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进行先锋探索。要突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从课程设置多元化到教师专业构成多元化,再到信息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复合式的知识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学大纲应增加传统文化、心理学、市场营销、社会学、科技材料等课程,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设计以外的知识,并使设计与其他学科进行创意碰撞和思维联系,冲破原有的单一的造型设计的思维模式,形成综合各项专业知识的大设计观。其次,通过增加外籍教师及知名设计师的聘任比例,丰富教师队伍的多元构成,同时设置讲座学分,增加人文、科技的最新研究讲座,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文化信息、创意联想。

(三)实施创意方法训练,培养创意思维能力

创意方法的训练不同于其他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是具备一定规律和方法的。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应与想象力相匹配,但读图时代图像肆意泛滥,钝化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思维训练的责任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艺术设计是戴着镣铐的跳舞,这镣铐就是必须遵守的规则,艺术设计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命题创作,是解决商业问题的一种方式;而艺术则需冲破一切陈规陋习,任由个性发挥,具有彻底的独立性,是表现和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方式。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自由探索和思考的习惯,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人文知识;建立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发展个性思维,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创造评价,提高创造价值判断力

创造评价具有情境专属性。学生需要尽早获取信息反馈来帮助自己修正学习方案,调整学习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国内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学生习惯性地接受他人的观点,极少对已有的传统进行批判和挑战。而美国艺术设计院校则是将艺术设计评价能力视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普遍设置艺术评论类课程,并在教学环节中突出训练学生的设计批判能力。

国内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应借鉴此经验,开设艺术设计评论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缩减教师讲课的比重,增加课堂的演讲和评论比例,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意的眼光和判断力,培养拥有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设计精英。

三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文化创意实践

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需要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壁垒,打破按部就班的僵化体系,将企业项目转化为课题研究并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科学地进行课题设计和课题的监控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积极主动的探索能力和个人创造力等。改变传统教学观,实现当代文化与经济、艺术与技术的交叉与和谐互补,培养创意型设计人才,形成教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业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与同步发展。

(一)建立艺术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培养具有行销思维的创意人才

艺术设计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艺术和创作技能,更应着重行销、经营管理方面的训练。高等院校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但他们大都不擅长推销自己而被时代埋没。有鉴于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主要便是培养“能够在艺术家和消费者之间,扮演桥梁的创意人才”。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也要学习研究经营能力,重视沟通及团队合作,为的是与市场接轨,不只是单纯的关起门来进行艺术设计创作。

作为优秀的沟通者与整合者,需要的是一颗“利他”的心,能够容纳异见、真诚合作、独立思考,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设计创造者。所以不同于其他专业,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除了实践课程外,也需要偏向理论的艺术教育、艺术经营管理、展览策划等。所有都需要个人独立思考与执行能力,并养成倾听与合作的好习惯,在未来与社会以及群众有所连接时,才能心同此理,打造出撼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二)培养创新创业企划及合作实践能力,结合艺术产业和社会企业实操

艺术设计教学既然要以“文化创意”为重点,通过“传统与创新”及“创意与产业”整合,培养专业人才,“研发具有特色的艺术产业行销国际,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接轨”的产品,因此艺术设计教学根本上是为了学生与就业接轨。艺术特色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跨领域的创意及创新专业能力,再通过精英学习方案,让学生能在六年时间内取得学士与硕士学位,一毕业就具强大竞争力。继而将优秀学生选送到国外知名的高校深造,拓展国际视野,为文创产业注入世界眼光与格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企划及合作实践能力,并进入艺术产业和社会企业实习,在就学期间就能实际执行产业企划。最后是协助学生规划学习生涯进展,以清楚设计毕业后的未来职业计划。

(三)除核心基础课程之外,更应着重民族创意与艺文产业经营

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培育的是艺术创意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拥有独特个性或热情、高度敏感,热爱生命,且怀抱社会使命,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开拓与经营能力,并善于团队合作、整合资源、自我创新的能力。因应艺术创意产业课程以上提及的教育目标与专业能力,高等院校的教学规划应包括四个层次:学院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民族艺术创意课程、艺文产业经营课程;必修课程则有:艺术创意产业概论、艺术创意潜能开发、流行文化与工艺设计、展览策划与实施、专题研究设计、艺术经营与管理、产业实习与职业发展、毕业专题创作。

四 结束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艺术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背景,着眼于当代艺术发展内涵、艺术观念与体系的转变,从时代、社会对艺术人才的现实需求出发,实现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建构的结合[5]。

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要扩大教育规模,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和具备不同能力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创造力强、具有宏观整合能力及国际化交往能力的艺术设计精英。为使文化创意产业精神融入艺术设计教学,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必须抓紧设计实践环节,建立以市场取向指导产品设计的理念。教学设置特别是专题设计课程,必须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项目挂钩,避免纸上谈兵。强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面对具体问题的应变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便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1]张波.艺术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

[2]欧阳丽莎.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08(1):45-48.

[3]景雪竹.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写作课程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86-90.

[4]廖世璋.文化创意产业[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11:28.

[5]赵胜利,涂慷.创意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微——以集美大学美术学院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72-76.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艺术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星.云.海》
《花月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