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肺康复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2018-02-11胡健李泽庚童佳兵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康复

★ 胡健 李泽庚 童佳兵

(1.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230031)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典型的三多,即患病人数多,死亡人数多,社会经济负担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预测将在2030年将成为第三位死因[1]。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除控制急性期症状外,更多应着重于稳定期的处理。研究证明,肺康复将是慢阻肺稳定期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2]。

肺康复是对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目标是通过现代康复手段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和恢复参加体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从而改善慢性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3]。现代肺康复已越来越多应用于慢性病治疗,与此同时,中医在肺康复方面也早有建树,同时因其成本低廉、患者依从性佳、简便操作等优势发展迅猛。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中超前的医学理念,去指导中医肺康复防治COPD,将相得益彰,优势尽显。

1 治未病理论渊源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首见“治未病”一词。《素问·刺热论》云: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的未病不仅仅是未发病,更确切的应该是初发,未见明显临床症状。但已处于疾病阶段应立即给予治疗。《难经》在《内经》此基础上提出了“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汉代医圣张机承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成为后世“治未病”之首要准则。后世医家也在自己临床实践基础上,丰富了治未病内涵。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中论述:“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强调深入研究治未病的重要作用。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强调在疾病面前应采取主动措施,极大充实了“治未病”理论的内涵。时至今日,治未病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疾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 中医肺康复

现代肺康复起源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于七十年代。自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美国心肺康复协会准确定义肺康复后,其开始渐渐用于防治呼吸系统疾病。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中医肺康复内容虽源远流长,如葛洪的气功、华佗的五禽戏,都是早期中医康复技术的代表,但中医肺康复理念是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提出。中医肺康复,其本质是利用现代康复学的方法与技术,对中医临床和养生学中有关肺功能康复的内容的进行了整合与提升。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拔罐、按摩、穴位贴敷及埋线、功法锻炼、食疗、心理治疗以及近来的离子导入等。与西医肺康复技术相比,中医肺康复能更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陈麒等[4]比较中医呼吸导引技术与西医康复技术对于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发现前者改善更明显。以治未病理论指导中医肺康复防治COPD,将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与此同时,其治疗的着重点应在于已病防变及瘥后防复。患者在医院得到正规的治疗后,病情较平稳,此阶段对其进行中医肺康复,目的是防止疾病再次发作或者进一步恶化。

3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肺康复方案中的运用

3.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主要是指人体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强调早期预防的重要性,即未雨绸缪。

依据2007 年我国修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其定义突出强调,本病可以预防、可以治疗。与此,笔者认为,“预防”应做到:第一,应注重养身调神。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认为自身的生理活动若符合自然界的节律,即能保持健康,增强体内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加强体魄锻炼。古代中医很早即认识到锻炼形体可以促进气血流畅,筋骨强健。现代研究证明传统健身术,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除此之外,一些中医特色疗法,如“冬病夏治三伏贴”“冬令膏方进补”等,长期坚持服用与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体质。有研究指出体质对发病起决定性作用,肺、脾、肾三脏亏虚患者更易好发本病[5]。因此治病求本,可以预防 COPD 的发生和发展。

3.2 既病防变 一旦疾病发生发展,单纯的预防措施已无法奏效。因此,现阶段治疗的指导原则当为既病防变理论。既病防变理论强调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不仅要早期诊治,还强调“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阻断其传变,即当断则断。这种理论在指导中医肺康复治疗COPD中发挥重大作用。

中医学认为COPD病变首先在肺,运用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调整。第一,脾肺为母子之脏,肺气壅滞,易子盗母气,出现脾失健运,终至肺脾两虚。有研究认为,中焦脾土的病变是 COPD传变或进一步恶化的重要节点[6]。这时候应注重补益脾土。通过培补脾气达到补益肺气,脾气旺则肺气充,正气充足,机体抵御外邪能力增强,可以减少COPD的发作,进一步降低其风险。现在众多研究证实培土生金中药治疗COPD稳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肺部症状、体征以及生存质量。同时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第二,肺气久虚,易累及其子,金不生水,致肾气亏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致金水两亏,症状日剧加重。故这时候应该采用益肺滋肾法以达到金水相生,既顾护肾气又防止子盗母气致肺气更虚[7]。第三,COPD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保证气血正常运行。肺气虚弱,导致行血无力,易致心血瘀阻。所以临床常运用益气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慢阻肺[8]。此外,研究也证实传统功法可以提高心肺活动量[9]。

3.3 瘥后防复 瘥后防复是指疾病治愈初期阶段或疾病稳定状态,此时正气虚弱,余邪尚存,正气无力祛邪,当此之际,宜扶助正气,静养调理。本质在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加重。

COPD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抵抗力差。常因受凉或感染因素诱发,导致急性加重。GOLD指南指出慢阻肺急性加重加速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剧增,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导致正气不足,疾病反复发作。此阶段,不宜临床大量药物治疗,当康复治疗为先。对比西医肺康复措施笼统,而中医肺康复个体化明显,治疗副作用小,方法简便,具有独特的优势。本人导师李泽庚教授认为COPD稳定期多以肺脾气虚,痰瘀互结为主,课题组多次优化组方制成芪白平肺胶囊,使患者肺功能改善,急性发作风险降低,生活质量提高[10-11]。冬病夏治为COPD稳定期一特色康复治疗方式。依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秋冬作为慢阻肺好发季节,在春夏阳气最盛的时候,运用穴位敷贴药物,如延胡索、甘遂、细辛、白芥子等混合成膏药贴在肺腧、脾腧、肾腧等穴位上,固护人体阳气。李正武等[12]运用穴位敷贴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有效预防和减少COPD 急性发作的发病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对于慢阻肺患者,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温通气血,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体质[13-14]。临床研究也发现,传统功法,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均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习练者的呼吸肌肌力,改善肺功能或延缓其下降趋势,这对于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COPD发病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长期慢性持续性发作使得诸多患者身心俱疲,甚至导致抑郁。相关研究表明不良心理状态是COPD患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研究证明食疗及音乐疗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15]。

治未病理论作为中医学理论极具超前性治疗理念,应充分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疾病谱已主要转变为慢性疾病。COPD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类疾病的防治不应该仅仅在于急性期发作症状的控制,更多的应该是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治疗的目的在提高患者生存周期的同时,应积极考虑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遵治未病理论,指导中医肺康复防治COPD,这将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治疗思路,临床应更多的实践。

[1]SI Rennard,MB Drummond.Ea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efinition,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J].Lancet,2015,385( 9979):1 778-1 788.

[2]张林玲,程德云.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5,30(3):353-35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陈麒,田君,蒋骏,张炜.改良中医呼吸导引康复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1(3):33-39.

[5]童福易,赖仁胜,薛博瑜.试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 128-1 130.

[6]唐仕欢,淮晓永,吕冬梅,等.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五脏关系及其病变规律的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2(3):38.

[7]漆冬梅.温肾补肺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16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3):44-45.

[8]刘志刚,李泽庚,童佳兵,等.益气化痰祛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55-56+76.

[9]薛广伟,冯淬灵,姚小芹,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139-144.

[10]李泽庚,王传博,彭波,等.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0,51(11):987-989.

[11]童佳兵,王传博,彭波,等.芪白平肺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瘀阻肺证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44-45.

[12]李正武,龙芸芸,饶媛,等.培土生金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8):75-79.

[13]黄海玲,聂斌,王怀京,等.扶阳火艾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6):646-649.

[14]童娟,郭泳梅,何颖,等.针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量的调节作用: 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 9) : 846-850.

[15]陈金伟.慢阻肺食疗四款[N].中国中医药报,2013-11-20(6).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康复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