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18-02-11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权威职业院校职业

彭 娜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天津 300222)

中国自古信奉尊师重道,推崇尊重教师权威,但在新课程改革的高歌猛进下,一些人打着捍卫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性培养的旗号,忽视教师权威,如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师生矛盾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小学教师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维护自己利益时困难重重;那么在职业院校独特的环境下,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侵蚀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职业院校教师权威问题更是不容乐观。

一、教师权威的本质内涵

权威,作为社会的一种本质要素,它通常与民主、自由相对立。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涂尔干指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权威。[1]教师权威是教师基于社会、教育制度赋予的教育权力和本人的内在素养、人格魅力而产生的,且能为学生所接受、认可并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的影响力。[2]教师权威作为一种积极的综合性的影响力,来自于多个方面。从定义上看,教师权威来源有两种,一是教师的文化传统和有关的法律条款,另一个是由教师个体素质高低决定的个体素养,两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统一结合形成一种使学生自觉接受的信服力和影响力,从而支配学生的行为活动。当然,不同的学者对教育权威有不同的理解和分类,如韦伯将权威的来源分为传统的权威、人格的权威以及法理的权威三类;皮德斯把权威划为两种类别——形式权威和实质权威;沃勒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制度的权威和个人的权威……但不管学者们如何定义和划分,教师权威本质上是外在依附性与内在服从性的统一,是教师权力与教师魅力的统一,是形式权威与实质权威的统一。[3]外在依附性是指教师的权威需要依附国家或法律等外在力量来行使;内在生成性是指这种权威很多时候是靠教师自身内在力量形成的。教师权力是教师依据国家法律和其他形式对学生或学习资源的控制和影响;教师魅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生活经历中,凝结成的独特的气质、修养、品质和吸引力。形式权威也是依附于外在力量产生的权威,所以学生对它的服从可能是屈服于表面上的外在势力;实质权威是指学生完全臣服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品质修养,而发自内心的服从教师管理。

二、职业院校教师权威面临的挑战

(一)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1.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思维方面具有灵活性和叛逆性。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新奇充满朝气,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但做事不愿被规则束缚,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并力求做到与别人不一样。他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突出,向往所谓绝对自由,更希望自己能够主宰、决定自己的一切,自己独立走自己的路,因此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强的反叛心理,对教师的引导和管理部门的规章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对教师也不能真正的信服。

2.对社会问题敏感但又不成熟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增多和日益普及化,职业院校学生获取社会信息也越来越快。虽然他们对社会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问题非常敏感,但思考问题并不成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容易走极端;加之网络规范、社会体制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容易引发学生的偏激思想和行为,这些都增加了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的难度,学生对教师不信服或不尊敬,当然弱化了教师的权威。

3.趋群意识更为明显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身相对脱离家庭的影响,加之与同辈群体之间接触时间多、信息传递快,所以“趋群意识”在职业院校学生身上表现更为鲜明和强烈。[4]如果教师只大讲书本理论知识而不关心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只是单纯地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非知识的引导者,那么极易割裂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使文化程度较高的职业院校学生群体更容易产生偏离效应,与正在构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和学校主流教育文化发生某种程度上的偏离。这也影响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效果和教师权威的形成。

(二)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教师“知识权威”的身份难以维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快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在线移动学习等作为不同于学校师生面对面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或学习方式,在学生之间越来越流行。这类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学主体客体异地化,以自主性学习为主,不受时间、空间、地点和场所的限制,师生是“远程”相对,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地点,以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拥有知识分配的主权,也很难维持作为学生知识唯一来源的形象。那么,教师的知识权威性受到极大的弱化。

(三)当前职业院校所处的境地

自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性的发展,但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管理体制、培养模式等不适应现代化的职业要求。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怪象:相对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这种社会氛围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担负着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和建设者的重任,是国家强盛国力强大的关键之举,必须始终如一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职业教育在现实社会发展中仍然处于劣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国家投资力度不够,教学资源缺乏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专门的技能人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配备和更新的设备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2012年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全面落实本科学生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万元的标准[5];但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生均拨款标准,却至今仍没有明确的规范。各级政府以及地方教育经费附加主要投入到重点大学和基础教育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使学生缺乏指导实习与实训场所,这就严重影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制约着高职质量的提高和培训特色的发展。由于投资力度不够,致使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不足,加之多渠道筹资机制没有形成,所以职业院校很难有所成效的发展,这极大地挫伤了职业院校师生寻求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低

在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下,人们总是认为职业教育是那些成绩不好、能力不够的“落榜生”才接受的“次等教育”,并将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工人的地方,因此职业院校在招生时面临着质量和数量的双重“生源危机”。[6]另外,我国在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兴建职业教育院校,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们的发展规模大,数量多,但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清,职业院校开设课程和设置专业无特色,以及社会服务功能不突出等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各项要求。一方面,手持各种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苦于没有经过短期培训就能上岗的技能人才。因此,职业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业率不高的局面,加剧了职业院校在整个教育领域所处的困境。

3.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失当行为

近年来自媒体发展迅速,公共舆情事件多发,教育领域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从幼儿园到重点大学都会出现一些“老鼠屎”,就职业院校而言,学校领导无良侵占贫困学生的助学金,体育老师指派女学生去器材室领体育用具时被指性侵,无端高价收取实训费否则不给发毕业证等等负面新闻,频见报端,这些丑闻给教育工作者脸上抹了黑,也给人民教师的名声带来极大的损失,致使公众在选择职业院校时更加谨慎小心;也有某些教师不顾实际情况,将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学习个体,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权威和地位。在这样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教育本质,剥夺学生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

(四)教师个人感召权威明显缺失

1.重学术研究轻教学实践

在职业院校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马太效应”,青年教师较之那些教学经验多的老教师而言,没有职称上的优势,一方面他们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单一,需要迅速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面临评职称的压力,青年教师不得不专注于搞科研、做项目、写论文等,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和认可度,但忽视了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参与教学实践积累经验的本职工作。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构成具有多样性,既有公共基础课教师,也有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课教师,还有校企合作的兼职教师。师资队伍构成的异质性,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出现困难。同时双师型教师师资的匮乏,使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业理论课教师分离、错位,剥离了知识的完整性,不利于师生的正常教学活动与学习行为,从而影响教育质量。

2.品德素养有待提高

师风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保证,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决定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对大学生的道德起着引领示范作用。[7]总的来看,大部分教师默默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但也有研究显示,在师生冲突日益激烈的今天,由于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致使个别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教育信念发生动摇,想要脱离这个职业;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存在徇私舞弊等不文明现象。某些老师迫于生计压力,以有酬补课、私人家教等形式赚外快,而忽视学校的本职工作;甚至有个别教师以某些名义,收取学生或家长的礼物和钱财,也有极少数教师利用工作之便,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及人身安全。这些行为辱没了教师这个名字,这些恶习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个人感召力,降低教师在公众心中权威的树立。

三、重塑职业院校教师权威的相应策略

(一)学生要尊师重教,与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认知发展规律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在逐步发展,认知水平在逐步提高,尤其是青少年阶段。他们反对制度权威,反对束缚和压抑,组成反叛群体,与教师保持疏远的心理距离,对抗教师的教育要求。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学生要在学校领域生活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归属感,对学校里的人和事采取热情支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尊重教师的权益,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与教师保持和谐亲密的关系,努力完成学业。学生“热切地关注着自己在教育上和其他方面的追求,以作为名副其实的成人地位与独立性、成为成人社会中正式一员的跳板”。[8]学生要尊师重教,与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教师的交往互动中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支持教师工作。

(二)新媒体时代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平台

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某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如微课教学、MOOC、翻转课堂、移动多媒体图书馆等等,这些成果加深了对教师教育影响的研究,也为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供了机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教师队伍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加强广大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更新教育观念,使用新媒体辅助教学,促进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9],能够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灵活设计课程,不断实践提高,以提升自己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内涵或角色越来越丰富多彩,教师也应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愈加趋向于鼓励思索,同时要正确自我定位,重新审视自己在职业教育甚至整个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提升角色认同感和专业情意,努力做到消除社会偏见,树立职业信心。

(三)国家正视职业教育的地位,提高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首先,教育发展的前提是教育投入与教育资源问题,政府在教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国家应加大教育投资改革力度,扩大途径进行多渠道资金投入,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使之获得长足性发展。其次,促进办学主体与各类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专业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使人力、资金、技术和文化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切实加速职业教育的快速有效发展。最后,社会大众也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因此发展机遇也不相同。政府要引导公众摒弃“重本轻职”的传统观点,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认知,鼓励有职业兴趣和有技术潜力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扩大我国技能人才储备;职业院校的师生也要提高角色自我认同感,从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四)教师应当加强个人修养,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引导,更体现为品行上的表率和人格上的吸引。职业院校教师在学生心中威望的形成,受到教师的知识、品德、人格魅力等综合影响。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品德。如果一个教师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深厚的学识修养,勤恳的敬业精神以及为人称颂的师德风范,必然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那么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或进行班级管理时,更容易得到学生认同和信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使他们不断得到熏陶,并获得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帮助树立独特的人格感召力。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师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维护教师权威,应该从自我做起。首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强大的人格魅力、独特的品质和自我修养使学生尊重信服;然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中去,与时俱进地学习新技术、新科技,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培养更具创新精神、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同时注重日常教学反思,不断把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在自省、自责、自勉、自我考察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论是教师的知识权威还是道德权威,在面临弱化时首先要从教师个人做起,想办法以自身力量影响其他人,直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教师权威才能逐渐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权威职业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