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2018-02-11刘秀艳张剑波
刘秀艳,张剑波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诸多领域、行业呈现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交互融合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多向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大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化创意类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文化创意类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文化创意类人才的平台,准确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内涵,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
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内涵没有统一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部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国家统计局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尽管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不同,但都以文化为核心内容,都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
目前,我国已经将文化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如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16年《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等,都是文化产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性指导政策。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工艺美术品生产、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文化、广告会展、建筑设计、企业策划、项目策划等。
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可以与众多领域产品生产相融合,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和盈利空间都非常广阔。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低能耗、高产出、新型绿色的特点,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大力发展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缓解发展经济与资源储备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极大地缓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依托,是实体产品与精神产品的融合,是文化产业在精神层面的升华,在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的同时,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挥自身的发散、联想、想象、灵感等创新思维,赋予传统文化产业更多的创意设计,给人们带来更多更美的精神享受,注重于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所以,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升级,二者互为依托,融合提高,不断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1]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一)有较强的创造力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产品具备较高的新颖性、前瞻性,需要文化创意人才较强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实现。创造力强的人才,能够通过知识积累、艺术熏陶、生活感悟等日常实践,对传统文化产品进行抽象具化,赋予传统文化产品以更多的精神、艺术价值,从而实现颠覆性创新。
(二)有综合的专业素质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型劳动产业,与经济社会生活诸多领域融合发展,这就要求创意产业人才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要实现多种专业知识结构的融合、多种专业能力结构的融合。有些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需要的是某一行业的专业人才,而往往需要具备其它行业的知识及技能。而且,对于某一文化创意企业来说,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存在互相关联、交叉融合的现象,工作人员流动及岗位变换相对频繁,只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岗位工作本身要求,也不能很好地顺应岗位迁移需求,影响个人职业发展。
(三)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广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受社会公德的约束,也受行业规则的约束。不同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应遵循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应遵循不同行业独有的、或更能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文化创意产业承载着发展与壮大实体经济、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的双重重任,其对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在文化、创意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类人才的道德意识、自律意识、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爱国主义、职业道德、事业心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三、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全面的文化创意人才。比较而言,我国则存在文化创意人才观念淡薄、人才储备不充分、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满足企业对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需求的根本。
(一)明确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要顺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服务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开设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三维动画设计方向)、艺术设计(建筑可视化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风景园林设计、建筑室内设计、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文化创意类专业。2016年,将原艺术设计(建筑可视化方向)专业调整为艺术设计专业,2017年调整为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专业。2017年新增数字展示技术(无人机航拍方向)、数字展示技术(3D打印方向)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所有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面向文化创意类企业,将综合素质目标与专业领域所需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专业培养目标相融合,培养能从事建筑漫游动画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3D打印建模、影视广告制作等文化创意类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构建文化创意类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内容。课程体系构建能否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文化创意相关专业是艺术性与技术性互相融合的专业,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职业需求,更要突出学生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创意创新与专业的融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在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构建了人文教育类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与专业创意类课程相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课程体系。
1.普及人文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3]“人文学科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对人的批判精神的形成,对人性的提升与人格的塑造,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远。”这种人性的精神层面的影响,也必将体现在学生的创意设计、创意作品中,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学院尤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中国文化精粹》公共必修课程,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将文化与法律融合,开发了校本公选课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赏析》;开设了《中国古代诗词赏析》等国学类公选课程及《音乐欣赏》等艺术类课程,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教育,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程以及《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执行力》等网络公选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创意游戏、创意手工、案例剖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设专业创意课程,以创意思维引导专业活动。[4]学院文化创意类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开设了不同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意设计能力的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专业开设了《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与创意》《图形字体创意》《产品包装与设计》《艺术作品赏析》等专业课程;数字展示技术(3D打印方向)专业开设了《设计美术》《基础构成设计》《产品建模》《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项目课程。通过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意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分别设置网络营销技术、电子商务运营维护、网店美工三个方向的课程包,让学生依据个人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的修学方向,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数字展示技术(三维动画设计方向)专业打破了“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框架束缚,对学科性知识体系进行彻底变革,将专业必需的知识、技能进行融合、重构,结合企业岗位工作实际,开发了《角色绑定和动作》《影视编导》《影视后期制作》等一系列项目课程,服务于高素质技能型文化创意类专业人才培养。
(三)加强文化创意类专业理实一体教学
1.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学院文化创意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河北喀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西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文化创意类企业签订合作育人协议,在校内建设了3D打印实训室、三维动画设计实训室、摄影工作室、会展策划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加强实训环节教学和创意实践训练,实现了创意实践与专业实践的融合,培养适应文化创意类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数字展示技术(三维动画设计方向)专业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真实项目为载体,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则通过“企中校”模式,将课堂搬进企业,实施“上课即上岗”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完成的项目、岗位工作与专业课程进行学分置换,不但使学生达到了毕业要求,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水平。
2.创建大学生文化创意创新园区,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学院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文化创意园。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文化创意类专业学生成立了“灵刃模型科技”、“3D建模与打印”等专业社团。与影视动漫制作、网络科技、会展、人居环境设计等文化创意企业广泛合作,如为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栏目提供实时无人机航拍服务;助力学院“精准扶贫”工作,为学院定点扶贫村制作了宣传片;承办了“京津冀遥控模型运动会”;承接了“首届京津冀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暨第三届河北省文化创意比赛”展会工作;签约“秒懂百科”微动画视频的策划与制作等。通过丰富多彩的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打磨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和专业技能,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反哺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在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企业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取向的基础上,制定适应文化创意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文化创意企业、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园(基地)、专业实训室等实践条件,促进创新创意与文化产业双向深度融合,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