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2018-02-10梁凤珍董乾
梁凤珍 董乾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4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路径组。普通组行常规护理;路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精神分裂疾病知识掌握度、用药知识掌握度、康复锻炼知识掌握度,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1)路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2)路径组精神分裂疾病知识掌握度、用药知识掌握度、康复锻炼知识掌握度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3)路径组精神分裂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指标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健康知识掌握度,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加速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7-135-03
精神分裂具有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因患者对疾病了解不足,容易停药或减药,未遵医嘱用药,导致病情加重,疾病复发,不利于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改善,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而,提升精神分裂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非常关键。本研究就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報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4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路径组。所有患者符合精神分裂诊断标准。
其中普通组共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24~74岁,平均(32.7±5.2)岁。初中13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0例。已婚24例,未婚13例。病程平均4.5年。
路径组共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4~72岁,平均(32.1±5.0)岁。初中14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0例。已婚23例,未婚15例。病程平均4.6年。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普通组行常规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介绍,无统一教育时间、内容或步骤,在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护理周期为6个月。
责任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病情按照护理路径给予患者制定针对性、计划性、具体性的教育路径,其中包括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每周对患者进行为期2次的健康教育,采取个别相结合以及集体方式,由专业护士和专业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均采用自制教材,其主要内容为:(1)在患者入院时,应做好相关入院宣教,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和病史,多于患者进行交流和接触,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基本情况评估,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和家属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表相关内容、实施方法和目的,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和配合;(2)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和诊疗情况,根据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需求和健康问题进行护理,包括入院医院环境和主治医生介绍、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介绍、药物治疗知识介绍、预防复发的方法介绍、心理指导、运动锻炼指导和出院随访等,对患者和家属说明遵医嘱用药、自我监测、积极参与康复活动的定时复查的重要性,护理周期为6个月;(3)同时制定安全制度,要求科室人员充分阅读,并签署同意书,在患者入院后4周内,护士应鼓励患者说出对疾病症状以及自我感受,协助患者了解症状表现形式和原因性质,让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原因充分了解,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护理措施、治疗方式、特点等方面宣教,在恢复期,应将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进行比较,告知患者坚持服药对疾病的影响,增强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增加其服药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行为等方面培训,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配合治疗的意义;(4)在患者出院时,对患者实施随访,给予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讲解维持治疗和预后之间的关系,其次包括定期复查目的、随访目的、识别复发先兆、避免复发等方面知识,同时教会患者家属如何实施家庭护理措施,将精神分裂患者的姓名、电话、地址、病情、微信号进行记录,每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
1.3观察指标和相关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1)服药依从性;(2)精神分裂疾病知识掌握度、用药知识掌握度、康复锻炼知识掌握度(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掌握度越高);(3)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指标(采用ESCA量表评估,健康知识0~76分、自我责任感0~22分、自我概念0~28分、自护能力0~44分)的差异。依从率调查表由科室制作,服药依从性总分为10分,评价高于9分代表完全依从;评价7~8分代表基本依从;评价低于7分代表不依从。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路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比普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精神分裂疾病知识掌握度、用药知识掌握度、康复锻炼知识掌握度比较
路径组精神分裂疾病知识掌握度、用药知识掌握度、康复锻炼知识掌握度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指标比较
路径组精神分裂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指标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为一种慢性、复发率高的精神疾病,同时也是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不仅易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如何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为临床重大难题。研究显示,精神分裂患者自我效能跟其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需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所谓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每天标准护理计划,为某类患者所制定的住院护理方案,具有预见性、目标性,患者可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以获得最佳护理服务。通过借助临床护理路径,将健康教育融入到路径中以有序实现各个治疗阶段健康知识的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参与护理的积极性,并确保各项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计划的有效贯彻,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有助于加速病情康复,预防复发。根据研究显示,患者在实施护理路径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不仅使患者提高对精神分裂症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还增强了患者对药物治疗作用以及管理方式的认知,让患者了解药物能有效预防疾病复发,疾病复发和服药依从性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两者相辅相成。而在护理路径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巩固和家属支持密切相关,健康教育路径中不仅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还强调了患者家属在患者治疗和护理期间的鼓励和支持作用,对于防止患者疾病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路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比普通组高,精神分裂疾病知识掌握度、用药知识掌握度、康复锻炼知识掌握度显著比普通组高,干预后路径组较之普通组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指标改善更显著,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大,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健康知识掌握度,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加速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