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价值的实现
2018-02-10王鑫
王 鑫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也随之改变,而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辅导员也应在新时代背景下,肩负起党赋予辅导员的新使命,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踏上培养实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的新征程。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现状堪忧,其价值的实现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现状分析
2017年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含: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七个方面,而这七个方面涵盖了辅导员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修养、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超前的职业发展眼光、日常事务和应急处理能力以及较高的理论和时间水平,故高校辅导员的知识面不仅要广,而且要博、专。但令人堪忧的是目前民办辅导员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定位不清、责任不明
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涵盖面较广,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生事务,使得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失当,故很多高校对涉及学生的一切事务都交由辅导员处理,如将课堂出勤和课堂纪律等放在辅导员职责里等。而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学生最亲近的人,使得学生一遇到困难也找辅导员。这种职责难以区分和事务繁杂的现象使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由“辅导员”变成了“救火队员”和“保姆”。故定位不清、责任不明的实际情况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普遍存在事务繁杂、工作量大、角色定位冲突的现象。
2、人员流动性大、年龄和学缘结构不合理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多为优秀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且多以辅导员工作经历为跳板,三至五年实现向教学岗位的转变,而未能实现岗位转变的辅导员也会在三至五年选择离职,从而导致了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年轻化的特点,没有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队。另一方面很多民办高校将辅导员作为教师的储备或锻炼阶段,而多数辅导员在应聘时也将职业定位在教学岗位,从而导致了高校辅导员队伍重专业知识,轻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缘结构不合理现象产生。而这些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此群体的专业结构无法达到上述辅导员工作职责的综合要求、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心理健康知识欠缺等现象的存在。
3、工资待遇低、压力大、工作满意度低
为进一步了解辅导员的现状,作者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了访谈,发现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下几个原因:其一工资待遇低;其二“五加二”、“白加黑”却没有相应的补贴造成的缺乏被认可的失衡心理;其三工作事务繁杂导致的可供任何教职工或部门驱使的无地位现状;其四辅导员群体基本处于待婚或待育状态,其面临着恋爱、结婚、购房、家庭等问题的挑战,从而给辅导员以无形的压力。总之工作时间长、待遇低、缺乏被认可、压力大等特点是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低的重要因素。
4、职业化进展慢
虽然目前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也在逐渐实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展缓慢。特别是很多民办高校将辅导员岗位作为管理干部的培养基地、专业教师的储备基地或不能胜任课堂教学的教师的分流场所等,这些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必要的重视的行为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展缓慢,很难建成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辅导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高校辅导员价值的实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阻碍。
二、解决途径
要使民办高校辅导员在新时代下,不忘初心,永不懈怠的发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民办高校辅导员价值真正得到实现,针对上述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科学定位,明确职责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职业发展引导等工作于一身,是高校教学和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办高校应明确其角色的重要性,并为其量身打造一条职业化发展的道路。
(1)科学定位,明确身份
首先,明确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高校辅导员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职业生涯和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教育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担负着传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要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正确认识辅导员的重要性,对辅导员从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和专任教师的同等待遇,使辅导员在坚定辅导员职业自信的条件下,在传承传统文化、指导和教育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等方面实现辅导员的价值。
其次,明确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者身份。高校辅导员不仅是教师群体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担负着班风、学风建设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职责,在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应摒弃传统观念,把辅导员从单纯的执行者层面解脱出来,给予辅导员更大的自主权力,以利于辅导员能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以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为准绳,实现惩处是手段、教育是目的的根本任务。从而为高校科学管理作出贡献,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具有法治观念和以人为本精神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明确辅导员的职责
首先,明确辅导员的辅导职责。虽然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广,但并不意味着辅导员是“一人多岗”的全能人才,特别是民办高校应明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担任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任务,针对辅导员“五加二”、“白加黑”的现状,明确分工和责任,并形成责权利统一的制度体系。通过明确责权利体系的建立使辅导员从疲于应付的现状中解脱,以更好的实现其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辅”和“导”价值。
其次,明确辅导员的党建工作职责。在高校辅导员职责中明确规定,辅导员具有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故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地位极其重要。民办高校应根据辅导员的特性,明确辅导员的党建工作职责,为民办高校的党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
2、完善绩效制度,提高待遇,减少压力
由于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其成绩很难凸显,反而由于对象个体的突发事件等现象的出现而否决了其前期大量工作,故而辅导员的考核随机性过大,很难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多为工作时间段的青年担任,其工作待遇和工作量不成正比,导致此群体生活压力明显大于高校其他职工群体。
(1)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象特殊、成效缓慢、非人为因素大的特点,民办高校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从工作过程、工作量和工作经验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突发事件的处理为例,不能仅仅因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否定其成绩,而是通过其是否有前瞻性、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正确的应急处理和后续举措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从而树立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有效防止畏难情绪,稳定辅导员队伍。
(2)健全薪酬制度
虽然高校辅导员作为职业由来已久,但针对辅导员队伍的薪酬制度依然不健全,民办高校在职级和职务评定中有先天的灵活性优势,应充分利用优势针对辅导员群体的特点制定和完善专门的薪酬制度。其一将学生工作放在与教学管理工作同等地位,加大对学生工作的整体投入;其二结合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大、工作量大等特点,给予相应的职业补贴和工作量补贴。通过系列薪酬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和其他教职工队伍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3)做好后勤保障,减轻压力
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象生理、心理、生活和学习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具有其独特性,使得辅导员与学生距离不宜过远,而年轻辅导员的婚姻家庭等因素会与之产生矛盾。故从教育管理和个人生活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民办高校应针对辅导员的压力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通过为辅导员解决校内或学校附近的住宿、增加培训和心理辅导等,在尽可能的减轻压力的基础上进行压力排解,使辅导员充分品尝到共治共享带来的成果。
3、把好入口关,加大培养力度,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决定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故民办高校应在辅导员选聘和能力培养上下足功夫,为学校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符合新发展理念。
(1)完善辅导员选聘制度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多为工作年限较短的青年教师群体,且多数在毕业后即担任辅导员工作,其入职考核多为面试和笔试,故作者认为应在此环节规范化和要求的高标准化。其一,应在选聘过程中对应聘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进行综合考量,以中共党员为第一准则,以学业优秀和综合素质强为基本条件,从而在入口上把好关;其二,应实行助理辅导员制度,由工作年限较长的辅导员担任指导辅导员,经指导辅导员进行不低于一年的指导和考核,能胜任辅导员工作者方可正式担任辅导员工作。
(2)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
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涉及面广,但其工作前接受的教育多为专业性教育,在心理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等方面有所欠缺,故民办高校应正确把握队伍年轻化、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有针对性的对辅导员加强日常培训,从而培养高校辅导员成为“全能”工作人员。其一,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培训,使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咨询能力和职业发展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其二,加强高校间辅导员的交流和学习,从而拓展辅导员的视野,提升辅导员的创新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等。
(3)打造职业化道路,优化辅导员队伍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坚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故民办高校应针对辅导员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优化辅导员队伍。由于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多重,知识需求面比专业课教师和管理者都要广,且其精力多用于学生教育管理,故而难免出现专业学术方面弱的现象。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高校应为其量身打造一条职业化发展道路,防止高校辅导员为提高学术水平而放松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现象出现,如确立辅导员技术职称评定的社会地位,再如在职称评审时可用学生工作量冲抵课时等。通过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的打造,为辅导员设定辅导员职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使辅导员安心于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民办高校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不忘兴办教育的初心,牢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通过辅导员的选聘、培养等途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辅导员价值的实现为基础,推进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使新时代下青年学生为实现新目标作出贡献。
[1]董秀成.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和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04).
[2]林浩,谢晓明.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遭遇“职业倦怠”[EB/OL].http://www.jyb.cn/high/gjsd/201207/t20120716_503 017.html.2012-07-16
[3]富浩.高校辅导员职业回归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9).
[4]刘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分析[J].现代交际,2012,(11).
[5]李月玺.高校辅导员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