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护理的疗效评价

2018-02-10刘欣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嘱收缩压入院

刘欣

(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辽源 136617)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脑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慢性病预后效果与个人生活习惯存在密切关联。为了探索科学的护理路径,本文以我院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展开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医院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7例。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61岁-84岁,平均年龄(69.07±2.63)岁。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0岁-82岁,平均年龄(68.51±2.48)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②意识清楚;③住院时间>1周。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语言表达能力障碍;②精神病;③帕金森;④临床资料缺失。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遵医嘱检查、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病房巡视、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1)科室护士通过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相关资料科学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待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工作。(2)入院第1 d:①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食物,遵医嘱用药,叮嘱患者晚10:00后禁止进食,第2天需行空腹抽血检查。②完成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包括社会状态、心理、生理及跌倒风险评估等内容,遵医嘱测量患者血压、脉搏、体温等指标水平。③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治疗医师,为患者清洁身体。④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负责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⑤加强夜间巡房,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3)入院2 d-3 d:①协助患者完成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患者盐量摄入,确保摄入量<6 g,适度补充蛋白质。②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③指导患者家属在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时注意动作轻缓,预防体位性血压异常情况发生。④引导患者适度运动,夜间巡查了解患者睡眠情况。(4)入院4 d-7 d: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指导掌握缓慢呼吸技巧适度运动。(5)入院8 d后:遵医嘱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对患者临床中的积极配合表示赞赏,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形成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护理8 d后,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为参照标准评价临床疗效:①显效:失眠、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舒张压下降>10 mmHg,降至正常范围内(收缩压<140 mmHg),或是收缩压下降>20 mmHg,恢复至正常水平(舒张压<90 mmHg);②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尚未回归正常范围内,或是收缩压下降10 mmHg-20 mmHg,或是收缩压下降>30 mmHg;③无效:临床症状、血压水平无变化,或病情恶化,治疗有效率=(①+②例数)/47×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处理研究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0.85%(38/47)。组间总有效率对比χ2=5.044,P=0.024。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文采用的临床路径护理方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有学者[3]对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调控患者血压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85%,充分说明观察组采用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可通过细化患者入院治疗期间的各项护理工作,明确护理事项,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调节血压水平,提升预后效果,因此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医嘱收缩压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