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02-10张文煜
张文煜
(扬州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缺血性脑卒中为脑组织坏死的统称,包含动脉血管狭窄、闭塞和脑供血不足等问题,常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和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虽短暂性脑缺血无脑梗死现象,但后几类缺血性脑卒中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虽被人们所熟知,且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中予以使用,但其诊断准性还有待商榷[1]。对此,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探讨扩散性加权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详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即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48岁,中位数为(63.4±3.0)岁;最长发病时间为48 h,最短发病时间为3 h,中位数为11.7 h。
1.2 方法
1.2.1 扩散加权成像 取磁共振成像系统(联影1.5T uMR560),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于耳内塞入棉球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T1WI重复时间为300 ms,回波时间为11 ms;T2WI重复时间为2,000 ms,回波时间为85 ms。在此基础上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T1WI和T2WI重复时间均为250 ms、回波时间为80 ms[2]。
1.2.2 动脉自旋标记检查 以平面回波成像技术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检查。各项参数为:矩阵64×64、90°翻转角;重复时间为2,500 ms、回波时间为12 ms;视野210×210 mm;层数为25,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0.0 mm;动态扫描25-30个;脉冲标记时间为2,000 ms,延迟时间为725 ms[3]。
1.3 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软件SPSS 21.0的使用,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经动脉自旋标记检查,可知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5例。而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可知亚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100.00%(15/15)、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95.00%(19/20)、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为100.00(30/15)、短暂性脑缺血诊断准确率为93.33%(14/15)。即和动脉自旋标记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8.75%,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2.2 表观扩散系数 发病时间<6 h时,病灶部位ADC值为(0.385±0.090)×10-3mm2/s、健侧部位ADC值为(0.784±0.075)×10-3mm2/s;发病6 h-24 h,病灶部位ADC值为(0.377±0.085)×10-3mm2/s、健侧部位ADC值为(0.825±0.084)×10-3mm2/s;发病24 h-48 h,ADC值为(0.351±0.063)×10-3mm2/s、健侧部位ADC值为(0.819±0.058)×10-3mm2/s。即病灶部位ADC平均值为(0.371±0.079)×10-3mm2/s,健侧部位ADC平均值为(0.809±0.075)×10-3mm2/s。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常见脑血管意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患病群体逐年攀升,且多呈现高致残率、多并发症的特点,不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为其家庭、社会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做好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及鉴别工作尤为重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则是以脑血管病变为前提,因血管病变后质子自旋至相位,难以和第二梯度间予以脉冲聚焦,以此起到疾病诊断的效果。而在短暂性脑缺血诊断中,由于发作时间相对较短,且在累及脑组织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使其诊断敏感性极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准确率造成影响[4]。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和动脉自旋标记检查结果相似,且检查相对简易,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