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学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标准的构建
——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2-10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医学院校医学生

刘 楠

(山西医科大学教务处,山西 太原 030001)

一、学生的核心素养解析

核心素养,是为了应对新时代对个体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要求而应运而生。学生的核心素养,实乃基于人的健全发展这一根本目标而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有力诠释。由此,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关系其成人、成事的核心素养。有研究者立足于育人这一核心主题,基于国际视野,对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和专业机构所界定的核心素养内涵作了比较分析,他指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体现的是知识作为个体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一种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目前为世界所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1]限于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同样是其自身核心素养所需的重要构成,是其应在大学生活之中着力锻造的重要能力。

首先,协作。人之为人,不仅是一种个人性存在,而且也是一种关系性存在。[2]这就意味着置身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我们,需要与他者进行交流和协作。尤其在知识分化愈演愈烈的当下,学会协作,拥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是应对众多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群体,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其不断加强自身的协作能力,能够就医学现象和问题在共同体之中彼此交流,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寻求突破路径。

其次,交往。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在建立与他者意义交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生命成全。面对医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构建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之间的意义交往关系无疑是医学生所需锻造的重要能力。意义交往关系有助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医务关系的建立,从而避免很多医患之间问题的发生。

再次,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应对问题时所应秉持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能够以一种理性的审慎态度对待现实问题。在大学教育阶段,医学生需要通过接受教育不断夯实自身的理性素养,锻造为其一生奠定夯实基础的理性思维方式。这种批判性思维方式,有助于促进医学生理性应对周遭问题,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理解问题。

最后,创造性。创造性主要体现为主体对于自我潜能的一种挖掘。创造性的实现主要有赖于主体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健康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疾病的复杂性需要作为未来医生的医学生不断培育自身的创造性素养,为增进人类的健康做出努力和贡献。

二、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在关联

大学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促成自我的完整性生成。就医学生而言,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这四方面的素养均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

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关乎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发生于主体之间的双边性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是一种教学共生。大学教育阶段,作为学生成人、成事的关键期,置身于大学之中的医学生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从与他者的教育性交往之中获得智识上的提升和理性思维的锻造。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互动环节以及教学方式直接关涉教学活动的效果。而学生自身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样见之于有效的教这一环节。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这四方面的素养均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内在关涉,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的具体体现。这就需要医学院校的教师合理处理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之间的内在关联。课前,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发展、知识的逻辑和社会的需求,积极围绕能够培育和提升医学生的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核心素养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中,教师需要真正将学生视为教学中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育其向学之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之中养成和提升核心素养。课后,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思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主题,以教育教学研究推进有效教学,确保教学共生。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之于学生成长有以文化人之效。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教育性交往活动。在与学生进行教育性交往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榜样镜像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涵养其向学之心。教师自身能够以积极上进,求真、求善、求美的生活样态对待自己、他者和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于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无论在课堂教学之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之中,教师自身的素养于有形或者无形之中会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教师自身核心素养的彰显能够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得以运用,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素养在真实教育教学场域之中的显现能够激励学生,使其不断重视自我对于核心素养的锻造。同时,教师需要依托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和夯实学生的他者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生命个体,实现教师自身的以文化人。

三、医学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标准的构建路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视角,医学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标准的构建主要涉及以下突破路径。

(一)秉持教育交往理念观。

教育,究其本质意义而言,乃是一种教育交往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成长。医学生自身成长所需的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素养均可以在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之中得到锻造,为其成为拥有临床人文胜任力和临床技能胜任力的合格医生奠定夯实之基。这就需要医学院校的教师秉持教育交往理念观,基于医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考虑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形成科学理性认识。基于教育交往理念下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切实落实“帮助学生成长”行动,其在构思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互动以及采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投入均需以锻造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旨归。

(二)践行学习对话实践。

教育教学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对话性实践。之于医学院校教师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PBL,TBL、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践行对话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形成。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扩大互动交流范围,切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至学习对话实践之中,促进师生,生生之间进行问题的互动交流,在彼此间的对话交流过程之中呈现出对于问题的多维认识,达成对于问题的整全性认识;另一方面,医学院校教师需要切实落实科研促教学的行动,在践行学习对话实践中,将科研思维融入教学,将科研成果迁至教学,在师生共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锻造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医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三)完善教师成长制度。

医学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标准的构建同样有赖于外在的制度保障。这就需要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对其施以全面的认识。教育教学能力关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完善。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且能够不断赋予其新时代内涵,不断发展自我的跨学科意识和知识整合能力,引导学生生成与核心素养相应的学习方式。由此,需要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通过教学共同体以及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所开展的多种教育教学改革的交流和互动机制不断激励教师成长,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培训的有机融合,确保教师整体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为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夯实的外在保障。

猜你喜欢

批判性医学院校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