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团组织建设新议
2018-02-10郭彩华
郭彩华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4)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共青团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部分,是焕发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全面部署和战略安排,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凝聚最广大青年展现作为最终落实在团组织的工作中,因此建设高效团组织建设成为必然。
信息社会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观念等各个层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我国建设来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角已吹响,新形势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团的高校团组织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校团组织现状审视
1、机构完备,凝聚力不足
目前高校各级团组织机构较为完备,班级团支部是落实各项工作的最前沿,目前管理模式中,班长主要负责与学生日常相关的具体工作,团支部书记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团组织组织的活动虚多实少,团组织在班级管理中往往是辅助作用,甚至是可有可无,致使基层团组织无法引领团员青年,凝聚力不足。
2、人员齐全,意识淡薄
经过初高中六年的积累,升入大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团员,有些学生还是党员,共青团作为先锋队的荣誉影响力在下降,团员青年的标杆作用在减弱,大家感受不到先锋的引领作用,团员青年的意识淡薄,组织观念弱化。
3、活动数量充足,方式老化
团支部组织的活动虚多实少,活动频率很高,但方式老化,与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维不对接,不能有效地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对接,无法满足团员青年的实际需要,对团员青年思想的引领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团员青年的归属感、认同感较弱。
4、制度健全,落实不到位
团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但很多制度没有落地,如“三会一课”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贯彻力度不够,上级团组织监督检查不到位,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对青年团员的教育作用。
二、高校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1、党领导下的高校完成使命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和造就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党的领导掌握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该以党确定的十九大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指向,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要求,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青年成长成才,明确工作方向,细化工作任务,围绕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完成其应有的使命。
2、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作用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社会形态正是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相比较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更能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党领导下的各级团组织是青年学生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领导力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很多方面,有物质的、精神的等不同方面,在当前物质文明发展较为迅速的背景下,精神文明建设有待于提高,表现在道德的缺失、理想的缺乏,这些都影响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完善青年学生的道德、提升他们的品格,就需要加强思想引领,基层团组织就是完成思想引领的最有力的组织,因此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加强团组织的建设。
三、新形势下高校团组织建设路径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团建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变化的时期,在从未经历过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纷繁复杂思潮不断涌现,面对纷繁复杂多元化的思想洪流,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聚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培育和弘扬作为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团组织,更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团建的方向和抓手,以此为导向引领团的建设,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要从组织建设、活动设计到考核评估都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形成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2、用完善的制度体系推行精益管理
新型团支部组建机制。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团组织的组织建设也应适应新的要求,在传统以班级为单位建制的基础上,在与青年团员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群体中组建团组织,可以在宿舍、社团、科研小组等不同的群体中组建长期或临时团支部,选定负责人负责团小组的日常工作,以团员的生活学习需要为前提,把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并吸引优秀学生充实团组织;锤炼团支部的领头人,建立团支部“值班书记”制度和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培育一批以身作则,率之以行的领头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组建有活力的团支部的长效机制。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以现有管理制度为基础,完善有关工作效率与效果、重点关注运行过程的制度,建立健全会议、活动流程设计、考核和评估制度,并以这些制度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以“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建制的工作格局下,整合资源,加强联动,合理布置活动,加强上级党团组织对下级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会组织配合好工作,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模式。
3、用系统观指导团组织开展工作
团组织是高校系统中的小系统,其运行受到大系统的影响,同时团组织的运行效果会影响到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团组织从活动设计到过程都需要关注大系统中其他部门的参与,也要关注团学组织本身小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首先是党组织领导团组织,团的发展始终以党的发展为引领,其次强调团组织和其他部门的有机结合,团组织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如财务部门需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再次团组织的运行过程要关注整体性和完整性,从活动的计划到结果的反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且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运行过程,在每一个闭环的程序中,团组织要及时反思,根据外界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计划,在活动结束及时总结。
4、用反馈控制提高团组织活动效果
管理控制是控制论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适用于一切组织。团组织的管理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其灵敏、正确和有力的程度,这是团组织是否有充沛生命力的标志,要灵敏反映就需要控制过程中的反馈,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目标,控制既可以使团组织按照原定计划实现既定目标,而且还会促使组织的活动有所改进,以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只有充分使用控制才能检测团组织开展活动过程中,内外环境发生哪些变化,计划能否完成,根据变化团组织又需要如何调整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在活动过程中建立一个动态反馈系统,能够及时修正计划,重新整合资源,提升活动效果。
5、用“关键少数”引领学生群体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组织中的特殊群体,在学生组织运行中起到领导、助手、桥梁作用,他们是团组织的灵魂人物,其言行容易被模仿,特别是被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动态能够引领团组织的发展动向,发挥他们在思想引领、管理服务、集体活动等领域的作用有利于团组织建设。要培养能够对团组织起到引领作用的学生干部,首先做好选拔工作,要遵循定位准确、程序完整、过程公正,选拔出团组织的灵魂人物;其次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是发现璞玉的过程,培养是雕琢的过程,要树立终身培养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思想锻造提升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让引路人的光芒能照的更远,树立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培养还意味着放手,在掌握大方向并给与一定指导的前提下,允许并鼓励学生创造性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锻炼学生干部的心智,形成组织文化;再次健全考评机制。通过考评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团组织的发展,通过考评促进学生干部自我成长和提高,完善自我;同时考评满足学生干部的需要,提升幸福感,让他们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