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社会需求研究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为例
2018-02-10孟庆民
孟庆民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广东 茂名 525000)
近几年来,社会对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毕业生需求日益减少,音乐教师的教学岗位在大、中、小城市已经基本饱和,对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所需求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音乐专业大学生培养工作正经受着社会用人目标的多元性、多样性变化的严峻挑战。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供求矛盾,要使音乐专业的学生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就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一专多能型”、“复合型”的音乐人才,来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把握和解决好所存在的问题,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开辟新的路径,不但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的目标及要求
1、改革的目标
(1)根据社会对音乐专业所需人才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明确培养学生就业定位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来加大社会竞争的优势,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
(2)以普通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推动地方音乐专业科学定位,凸显高等音乐教育内涵式发展,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整合现有所开课程为改革目标。1)确立主干课程,开足选修课程;按照大纲的要求对主干课程必须按要求开设,不能因为师资、条件等各种原因减少或不开主干课程。对选修课程尽可能的多开,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2)进行课程整合,减少理论课时;如《视唱练耳课》可以和《基本乐理》课合并在一起上,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配器法基础教程可以开设一个学期等,这样可以减少理论学时,增加社会实践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训,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保证有效落实,把实践教学的经验进行归纳,提升理论指导。
(3)完善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一个有效的标准。一个工厂里有科学、严格的检验标准,就能出高质量的产品。经得起科学、公正、合理的考核标准检验的学生,必然也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2、改革的要求
(1)系统掌握从事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音乐分析能力和综合艺术实践能力。
(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规和方针政策,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具有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对音乐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对音乐事项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论的初步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艺术实践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尊重他人,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二、坚持技能培养与多学科并重的学习,突出实践性教学
在把技能学习与其他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的同时,突出实践性教学,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编创能力的培养,并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当前广东省以及国内各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能力方面,越来越向宽口径、多能力、富有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逐渐适应社会需求的总趋势。鼓励学生要充分利用好公选课的教学平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在学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多选学一些本专业以外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压缩理论学时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更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注意理论与社会实践环节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上,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能够极早的适应社会,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会的社交能力。
根据生源特点,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制定适合我系学生特点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能性”、“复合型”的音乐专业人才。(1)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培养学生有一个专业特长的同时,对其他所选的副修专业也要精通和掌握,这样才能做到一专多能。(2)组织协调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如策划一台晚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等)。(3)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掌握除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知识,如文字编写能力、外语能力、编创能力等。
三、以社会服务为主导,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
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社会需求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链条连接,充分体现教学为社会服务的主导思想。
1、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依据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我校课程设置情况,结合地域特点及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我系现有课程开设进行调整,如对理论课程《复调音乐写作与基础教程》《配器法基础教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基础》等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使开设的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实用。
2、合理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他们对音乐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和相关用人单位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与用人单位对音乐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在以前学生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需要增加、扩大、完善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3、在建立系统、完善、良好考核机制的同时,如何将现有的教学监督机制更加规范,从而增加开放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在实践工作能力方面的合作与互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实施,以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编创能力进一步的得到锻炼提高。
四、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在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的前提下,对传统单一试卷的考核方式进行多元化考核改革也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的评定是通过考核内容、形式、管理评价体系来完成,制定相对完整、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能够发挥考试功能和符合我系实际情况的考试制度也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考核方式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比如考试形式单一,试卷考试题型不够多样,基本上都是名词解释、简答、问答之类,缺少创新思维和应用的题型,考试内容基本以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不定标准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应用能力测试体现不足。在技巧考试中都是学生提前准备好的乐曲,视唱和视奏及随即抽查的应变能力体现不够,这样的考试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达不到预期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考核方式改革后,《配器法基础教程》由单一的试卷考试改为让学生写好配器总谱的同时,自己组织乐队进行排练并演奏,把死的音符变为流动的音响。《歌曲写作与改编》由原来的试卷考试改为在写出歌曲作品的同时,要求学生自编伴奏还要自弹自唱。《复调基础教程》由原来的试卷考试改为在写出作品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应用钢琴》和《声乐》实行了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应用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所学有所用的目的。
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不但使老师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印证。培养音乐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做到与社会的需求相接轨,在一年教学实践中的成效已经得到肯定。(1)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2)学生的编创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学生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所培养的学生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