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2018-02-10庄玉琳仝泽民张董强

中国地质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志愿价值观思政

庄玉琳,仝泽民,郭 楚,张董强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2.东华大学 环境学院,上海 201620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群体之一[1]。互联网不仅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话语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主流价值观念入脑入心、付诸实践、指导实践。

一、新时期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总方向奠定了基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化改革,思政教育改革尤为关键,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高校主流文化精神,旗帜鲜明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和日常生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同样要担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责任[2]。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规范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既是对社会价值观念多元、思想倾向多样、行为实践多变的有效引导和理性整合,也是对国际意识形态渗透、强势霸权围剿、西化演变图谋的坚决回击和自信展示[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明了价值取向与奋斗目标,有益于净化大学生心灵,统一认知价值标准,引导大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成熟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在大学生道德品格形成过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体现

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思想上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在行动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3]。“说一千道一万”,唯有身体力行才是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体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全体大学生党员、团员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互联网会更加广泛普及,更容易得到大学生认可。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准确把握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变化,积极推进互联网思政教育尝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高校社会思潮。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1.移动互联网正在冲击着传统思政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育者享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和较高的威信,灌输教育是教育者主要的教育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取更加便捷高效,网络资源的交互性、即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带来不少冲击,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面临严峻挑战。在互联网的开放平台上,主流价值观念如不及时介入,必然给其他价值观念留下余地。当前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反馈并积极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便利,大学生们可以获取想要的知识,大学课堂上的授课形式也逐渐被一些学生所抛弃,在网络的大潮中有更多的信息吸引着他们,很多大学生虽身在大学校园内,心早已超越了大学校园所约束的边界。新型网络课堂的出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削减了大学生对于传统课堂知识获取的兴趣度。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逐渐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双向选择式获取方式所取代,给大学生统一价值规范的教育带来了困难。

2.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兴起和日益普及正在改变着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交往和思维方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深刻变革。课上课下、校园内外随处可见眼盯着手机屏幕的大学生,这些现象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如今的95后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长起来,其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都被打上了深深的互联网烙印。基于4G网络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已经悄然在高校内风靡,大学生们衣食住行、获取知识、交友娱乐都离不开互联网,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关注点、兴奋点,获取信息,发表言论,发泄情绪,很难想象离开互联网的大学生们如何能够过好今天的大学生活。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取想要的知识信息,同时也反馈着自身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惯。当前思政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能够打动人心,融入生活,转化行动,值得深思。

3.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及时性、自主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信息量大,视角独特,传播迅速,往往回避许多严肃认真的思考,将信息扁平化、简单化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一方面顺应大众的关注偏好,同时又悄无声息的将符合“表面逻辑”的价值观点传播出去,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正在被新媒体取代。新媒体信息增量大且多来源于普通民众和缺乏严格思辨的个体,更具有鼓动性、煽动性,很容易被人为地加以利用,导致价值舆论场的混乱,有时还与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念相违背。在虚拟世界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与民间舆论价值观念反差很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话语体系在互联网民间舆论场总能遭遇噪音杂音,网络个体哗众取宠的表演和强词夺理的行径更容易博得眼球和同情,加之网络的放大效应,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也正经历着调侃、戏言、曲解,面临被篡改和消解的风险。

4.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繁杂而真伪难辨

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曾收到负面及虚假信息,并且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网络负面信息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大学生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真伪难辨,很容易受到鼓动、蒙蔽,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暴力、色情、虚假新闻、偏激理论等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手机游戏的广泛使用也使大学生沉溺于自由的虚拟世界中,容易失去自律,网络监督的不完善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世界价值多元、文化多元、信息多元,学习资源种类多而全,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和知识获取容易陷入迷茫并趋于肤浅。信息流的涌入推倒了传统的校园围墙,打破了封闭的道德环境,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严峻挑战,各类信息毫无阻拦地进入到大学生面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亟须净化。面对各种庞杂的互联网信息,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大学生不免会在思想上产生一些疑惑甚至混乱。

三、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重视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融合时代特点和行业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可靠接班人。

1.方法多样,打造基于石油精神的校园文化

学校努力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以石油精神为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主题鲜明的价值观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贯彻落实核心价值。充分重视宣传作用,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内宣传橱窗、学校公众微博微信账号宣传社会核心价值观和石油精神理念,组织各种专题讲座、报告会、论坛、宣讲团、征文活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行业需求推进石油精神教育,依托地域文化开展北京精神教育。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举办“优秀主题实践,服务社会”党员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会,组织师生深入油田企业一线开展“石油情,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努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2.寓教于行,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学校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给大学生们提供第二课堂,让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探索志愿服务长效与实效机制建设,落实党员人均12小时志愿服务制度,实行志愿服务星级认证、小时认证机制,激励并培育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评选优秀志愿者。基于微信平台宣传志愿精神,发布志愿信息,招募志愿者。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管理服务体系,使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课外生活的重要平台,丰富大学生活,促进自我发展,为大学生锻炼自我、了解社情民情、融入社会提供一种有效途径[4]。在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参加志愿服务学生达12000余人次,总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

3.舆情把控,开展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在校园微信平台上,举办每周星辅导员专访和每周星教授专访活动,通过微信平台“石大生活圈”向在校大学生推送最新采访信息,并根据学生需要确定下一期专访对象,拉近师生关系,吸引学生关注,帮助学生解答现实疑惑。利用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等平台,全体辅导员开通个人微博人人专栏,及时关注学生网络思想动态,以朋友的方式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积极帮助,并且每人每学期至少发表40条思政教育信息,传递正能量,弘扬校园正气。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发布辅导员博客,系统梳理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工作方式、生活理念,传授大学生活经验,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精彩深刻的专题讲座、积极向上的微博语录、感人至深的微电影、辅导员的生活经验分享温馨问候传递温暖,融入学生生活实际。

4.生活垂范,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活化

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生活在学生周围,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在校园内开展“理想信念之星”“向善向上”“自理自立”“寻找学霸”“实践优秀个人”“志愿之星”等多种类型的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树立身边的榜样。积极参与“最美北京人”百姓宣讲团巡讲活动,在班级、学院、学校层面成立三级宣讲团,发现并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感人事迹,教育并带动身边同学,通过身边榜样起到垂范作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政教育生活化实践,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的生活参考,倡导思政教育回归生活、融入生活,从而达到完善生活、指导生活的目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共同构建和谐温馨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

5.理想灌输,弘扬服务国家需求的职业信念

基于石油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多年来优秀的校园文化积淀之一,一代代石油人在“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的感召下,以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为己任,在石油石化一线谱写着青春史诗。学校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根据国家需要就业,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就业观念和“艰苦奋斗、深入基层、献身事业”以国家能源需求为使命的职业信念[5]。在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大量的毕业生主动选择去基层、去西部、去艰苦的岗位、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2017年学校近60%的可分毕业生赴基层和石油石化一线就业,近20%毕业生主动选择赴西部就业。学校以大学生征兵为契机,在校园内开展“爱我国防,献身国防”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开展爱国主题班会,吸引大学生树立爱国理念,近三年学校有百余名在校学生报名参军应征入伍。通过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4]. 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672.htm.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2016-12-08].http://www.ccdi.gov.cn/xwtt/201612/t20161208_90861.html.

[3]任新刚.新时期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2014(9):7-9.

[4]李建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思路探析[J].北京教育,2014(9):24-27.

[5]林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生活化研究[J].石油教育,2014(6):97-100.

[6]雷玉江.认清形势 加强教育 完善机制 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J].北京教育,2010(4):6-8.

猜你喜欢

志愿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志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