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析
2018-02-09李培高
李培高
【摘要】本文借鉴施瓦布的数学课程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课程教学有效性务必要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初中生、数学教师、教学内容和数学课堂等要素是否有效配合,本文提出要分别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深化挖掘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相关教学理论提供有益补充.
【关键词】初中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影响因素
一、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在初中生的有效性进行,最重要的是学习效率.其实,这意味着要建立一个“有限的学习时间”,也就是说,提高初中生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依靠学习时间的延长来进行.高中数学教师树立时间效率的概念,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不是很多学生需要学习额外的时间,教学重点放在提高每名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的效率,不只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定义了一个完整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目标是将每一个目标都投入到合理的时间分配中,以突出重点,突破困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四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数学知识只有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解决问题,实现经验的意义建构真正成为数学知识;情感态度是改进的过程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思考;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对象,以反映其真实价值.因此,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馈
数学课堂教学的反馈可以保证教学活动向课堂教学目标推进,促进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一方面,数学教师能够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和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因为满意的学习结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数学更感兴趣;如果结果不太理想,学生会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初中生方面的影响因素探析
(一)初中生的智力因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和想象开始逐步完善,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他们成为初中数学学习的一部分.观察能力是初中生观察知识的开始,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是全面、正确、深刻地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观察的主要特征是能够快速观察到物体的数量和形状的两面.对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学习,如果学生可以观察内在美的数学抽象简单、均匀,具有几何对称数的关系等,他们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和概括,它舍弃了认知对象的具体形象,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这种变化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大部分初中数学被证明是直线的一步一步地向前和向下,每一步都必须有充分的依据.想象是一种以客观事物的形式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如果没有想象力,就不容易形成概念,自然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之一是具有高度抽象性,使初中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学习,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将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最终提高数学课堂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形式为:需求、兴趣、欲望、好奇心、责任感等;对家庭,表现的内容是学校、社会学习的客观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年级越低,他们越倾向于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兴趣的扩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现在的初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在数学上得到一些数学好,后面不远,或为家长和教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数学,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越高,越能把数学学习集中起来,问题就不会轻易放弃,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它.因此,有必要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探索事物的一种认知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数学作为一种爱好和乐趣,在课堂上,他们会全神贯注地学习数学,力求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从而促进学习的成功.
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方面的因素探析
(一)數学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的处理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计划是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是把这个预设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教学资源将帮助我们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甚至有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掌握,根据其总的趋势,处理之间产生的关系与预设,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要贴近学生实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学内容要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生活和情境的数学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加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周围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数学内容的逻辑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应注意知识的前后关系.如果我们只学习、记忆和获得一些孤立的数学知识,就会削弱数学内容的系统性,也违背了建构主义的概念.同时,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另一个特点是应用广泛,也决定了数学可以解决其他学科中的许多问题,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历史和语言有关的其他问题,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可以丰富其他学科的数学理解的内涵来解决数学理解的应用问题,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和理解.
总之,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展示了生命的现实,学生和数学内容的数学现实、学科实际,加强多方位的接触过程中会接触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正确的数学观念,更好的体验和理解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阙建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105-106.
[2]杨世联.例题教学中的“变脸”艺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140-141.
[3]夏宗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0(7):62-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