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该问题,若按照单向思维来思考的话,无法解出此题.对该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目其实是考查学生的逆向思考.若通过逆向思考分析该道题目,则可以得出:在该不等式有解的情况下,可以得出a>2a,此时a<0;在该不等式无解的情况下,a<2a,可以得出a>0.通过对这道题目的分析解答,可以使得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自我思考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对常见问题的设疑
常见问题就是指面对该类问题时,学生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只会按照以往的经验按部就班的解答此类问题,而不会去寻求其他方法,若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则很容易放弃解答.下面将借助初中一年级的一个知识点求值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例题(x-1)(x+1)=1,求(x2+2x+1)(x2-2x+1)的值.
通常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时,第一反应都会是先求出x的值,然后再根据所求x的数值将后面的公式的数值计算出来.然而,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解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这样解题计算量较大,且在解答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错误,这样一来最后得出的x的数值便会出现错误,最终影响到算式的最后结果.因此,利用常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计算量大而且准确率容易受到影响.此时,教师可提出疑问: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不是只有先求x的数值然后再代入算式计算这一种呢?有没有其他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解出这道题呢?其实,这道题后面的算式可以通过简化,变为(x+1)2(x-1)2,这样简化之后,我们发现简化后的算式与前面的算式有联系,因此,很快就能计算出最终结果.如果学生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解答该类问题,则很容易步入局限之中,而不能突破局限学习利用解题技巧.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主动思考、打破思维局限,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学会使用非常规的、更加灵巧高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对问题的正确答案提出疑问
某些问题对学生的迷惑性较大,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某些概念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不能考虑周全,得出的答案有失周全.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设疑,让学生分析答案的正确性,让学生在思考中解答.下面就以初中三年级的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例题方程式(x-2)2=4,求x的值是多少?
教师可先在下面给出解题过程:方程式两边开方,得出x-2=2,则x=4.
将此过程写出来之后,向学生提问,这个解题步骤是否正确,最终结果是否正确,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最后将该题目的正确解法公布.因为2和-2的平方都是4,所以上面等式的正确解题过程应该是x-2=±2,所以,x=4或x=0.
这道题目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性,通过设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点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严谨的对待数学问题,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通过深入问题来提出疑问
学生学习知识时,不应该局限在教材上的知识点,而应该多发散、多思考、多探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教师要起到合适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阔思路,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体系性.下面以初中二年级的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进行为例.
例题我们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它有两条对称轴,那么正方形呢,它有几条对称轴呢?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通过一条直线该图形能够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而这条直线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因此,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分别分布在它的长和宽上,而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除了长宽上面的两条外,连接它的两条对角线也能使两边的图形重合,再向外发散,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通过对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的充分理解和深入探究,学生们对该知识点能够充分掌握,灵活应变,这才是真正的深入学习.
四、小结
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来调动的,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通过设疑的方法,不断探寻灵活有效的、更加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郭荣升.初中数学巧设疑问方法之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3):56.
[2]边卫华.巧设疑问,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