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力课堂”如何实现“高效导学”
——《信条》教学反思

2018-02-09张春华

中学语文 2018年30期
关键词:信条学力导学

张春华

“学力课堂”是以现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力为要义的课堂。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态,学力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系统化改造,集知识能力对位性、实施科学性、活动社会性、智能发展性与和谐性为一体。

在我校现已形成的“学力课堂”的“525模式”中,强调自学、互学、展学、导学、练学五环节,而其中的导学环节,是教师以教学核心立意为导引,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本方法,以培养学生思想品质为核心,以逻辑问题串为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途径的活动,不同与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活动。

“学力课堂”中的“导学”需要做到高效,就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学科特点,结合学科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精心研读教材,研究学情,从而形成具有逻辑性的主问题,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最终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目的。

我以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短文三篇》中的一篇《信条》一课为例,探讨在“学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导学”。

【教学目标】

1.品悟“信条”的丰富隽永的内涵。

2.品评《信条》的写作特点,并借鉴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方法】

默读批注、自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中这样对毕业生说“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信条》,重拾自己的信仰。

(设计意图:表明本课学习深层意义——重拾信仰,切合时代要求)

一、预习成果展示

1.什么是“信条”?

信守的准则;认真遵循的准则。

2.作者罗列出的“信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有何用意?

(明确)“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

这些信条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可以适用于家庭、工作和社会。

(设计意图:预习问题一主要考察学生对词语内涵的理解;问题二侧重考察学生通读文本后,进行信息筛选与提炼,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二、默读涵泳,品读“信条”

1.默读全文,勾画出你不能理解的语句。

2.重点默读作者提出的“信条”,并对你最有感触的“信条”进行圈点批注。

(设计意图:默读涵咏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信条》是哲理性散文,需要学生精心阅读,辅以圈点勾画、批注等阅读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三、合作探究,品悟“信条”

1.小组交流:请你就自己最有感触的“信条”,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要求:认真倾听小组组员发言,做好标记和批注,如有疑问,等同学发言结束后,提出探讨。

2.探究讨论:请筛选出交流后依然不理解的“信条”,并对其进行探究讨论。

要求:请记录下小组探究讨论中的分歧点、矛盾处。

班级交流:(1)小组推荐代表谈谈自己的最有感触“信条”及感悟。

(2)小组代表提出存在疑难的“信条”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探究讨论,重点理解“信条”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对“信条”进行感悟及解读。)

四、深化拓展,品评《信条》

1.“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在文中两次出现,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条?

这一条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它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的准则。

(设计意图:这条“信条”在文中出现两次,值得我们去思考作者用意,明确其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

2.反观全文,你还有不能理解的句子吗?

3.请你用一句话点评《信条》的写作特点:寓崇高于纯朴,于平凡中显现真理。

(设计意图:侧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借鉴该写法做铺垫。)

五、课后练笔

《西雅图信使报》评价说“富尔格姆对洗衣店和日常生活作了富有哲理的探讨,在通常不被注意也得不到赏识的那些平凡、琐碎的经验中,发掘出新奇的事物及其意义,很明显,他触动了一根民族的神经。”请你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进行哲理思考,提炼出一条“信条”,并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的细微处,从而提炼出做人处事等“信条”的能力。)

六、小结

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富尔格姆的“信条”就是在琐碎的细小的事情上蕴涵着卓越的见识和超群的智慧。让我们静心聆听生活中的“信条”,重拾自己的信仰,在这怀疑的年代,仍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更为扎实!

(设计意图:总结《信条》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提出重拾信仰,引发学生思考。)

七、课例反思

以上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围绕“学力课堂”如何实现高效导学这一核心问题,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1.重视文本的个性化价值,返璞归真,紧扣文本

语文教学立足的是文本,而课文文本本身应该有其存在的个性化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更侧重于文本特点,“返璞归真,紧扣文本”才是语文课堂最为真实的根基所在。

《信条》是必修4第三单元《短文三篇》中的一篇,纵观整个单元,其内容是杂文和随笔(哲理性散文),而《信条》与《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并列选入一课,是因为它们都是对人类生存的关注和思考。

《信条》一文用浅显易懂的言语为我们阐述着生活中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的大道理。就本文教学而言,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应该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此我确立了两条教学目标:一是品悟“信条”的丰富隽永的内涵;二是品评《信条》写作特点,并借鉴运用到写作中。

2.立足学情,需因势利导,更需回归文本,探寻精神内核

第一个学生活动环节——“什么是信条?”就暴露出了部分学生因粗浅阅读而造成的问题,不注重紧扣文本。在后面的几个环节,尤其是“请你就自己最有感触的信条,谈一谈自己的感悟”这个问题更是暴露无遗,部分学生谈自己对某条“信条”的感悟,甚至超脱了文本本身。例如:“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有学生认为要看淡人生中的风风雨雨,这样的回答看起来似乎精彩,但是脱离文本。

因此,在学生回答后,我总是提醒他们回归文本,从文中哪里得出的结论。

本节课从学生自以为已经看懂文本开始,再继续研读中发现新的理解障碍,继而通过小组研讨、教师点拨,抵达文章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核。

在“学力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领者、合作者、学习者。基于这样的角色,高效的导学就是在学生疑难处能“四两拨千斤”,给予方向,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下,师生立足课堂,共同打造“润泽的教室”。

猜你喜欢

信条学力导学
居家信条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七月记事簿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学历与学力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刺客信条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浅谈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