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2018-02-09施加龙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贾谊古诗文语感

施加龙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重由原来的约1/3增加到了约1/2,编者把古诗文的学习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其历史久远,且语言大多简约、精深,导致古诗文的教学现状让人堪忧。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了解背景——初步理解文章内涵

任何文学作品都植根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在学习一篇文学作品时,必须先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这样才能通过文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寄托的内涵。古诗文历史久远,更突出了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作用。只有了解古诗文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特定历史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跨越时空领悟文章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贾谊身处史称“文景之治”的前期,为什么要写《过秦论》?通过了解背景便知,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此前社会经历了五百年的战乱,社会经济凋敝。后来,经过一定时间的修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繁荣的背后,凸显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刑罚苛重等。统治者却视而不见,说国家“已安已治”。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贾谊正是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峻,写下了《过秦论》,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所以,《过秦论》的出现,就是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自然明白了贾谊的“良苦用心”,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深刻含义了。

二、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法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古人学习诗文,主要靠诵读,我们今天学习诗文,也要诵读。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入门之径,古诗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的特点,决定了诵读在教学中的地位。通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可以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文特有的韵味。

诵读古诗文,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培养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任何一种语言都难以学好。叶圣陶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无独有偶,吕淑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感受·鉴赏”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这表明,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力,即语感。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它能够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进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疏言——自悟自得

疏言,即疏通古诗文的文义。教师可用“三看两查一圈点”的方法指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涵。“三看”,即看课文、看注释和看课后习题;“两查”,即查工具书和课辅资料;“一圈点”,即圈点难于理解的字、词、句,以及教师帮助圈点有助于理解作品的语句。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可先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课后习题对照课文进行自读,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辅资料理解课文中个别没有加注释的词句的意义。例如“岁在癸丑”的“岁”;“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的“虽”;“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的“或”;“向之所欣”的“向”以及“所以兴怀”的“所以”等等。同时,在讲解课文时,不能平均用力,而应着重讲解学生圈点出的不能理解的文字和有助于理解作品的语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是阐发作者生死观的语句,全句渗透了哲理和思辨,学生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应着重讲解。

疏通古诗文的文义,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而是要在疏言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四、引写——学以致用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不少语文老师赞同语文考试“成也作文,败也作文”的看法,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读写结合,可以使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首先,现学现用,就文取材,根据所学古诗文进行现场写作。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让学生对学校环境或者自己所熟悉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想象,然后进行描写,可以借用课文中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样就起到言约意丰、辞采典雅的效果。

其次,想象补白。根据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对古诗文进行再创作,以赋予它们新的内涵或者新时代的意义。例如,在学完《荆轲刺秦王》之后,我们可以《易水送别之后》为题进行作文,学生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燕国的角度:民族独立是一个国家强大前提,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轻言放弃,这种争取国家独立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人民的角度:燕国的刺杀行动势必使人民再度陷入战乱的痛苦之中,战争不仅给人类身体带来伤痛,更重要的是带来精神上的伤害。从历史的角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荆轲的行为只能以失败告终。

五、学文——传承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却忽视了“学会做人”这一重要的环节。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仅仅需要文化知识,更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古诗文就是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古诗文,不仅仅是了解古代生活,学习古代汉语,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古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首先,优秀古诗文中所记叙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不顾个人安危、临危受命的烛之武;置生死于度外、争取国家独立的荆轲和樊於期等。其次,文章所体现的人生哲理,也不断催人上进。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告诉人们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所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苏轼的《赤壁赋》告诉人们要多角度地看问题,在身处逆境中也要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等。最后,许多古诗文的作者就是我们的人格典范。盖西伯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人无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人格典范。

古诗文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源头活水,所以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落脚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能本末倒置,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背景、诵读、疏言以及改写上,他们只是学习古诗文的一般目标,仅为传承文化做铺垫。

猜你喜欢

贾谊古诗文语感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