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8-02-09张华永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群文课程标准资源

张华永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已正式印发,并于今年秋天开始执行。本次“课程标准”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设计“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本次《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本文将厘清这一概念,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因此,基于任务群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以项目学习为基础的言语实践活动。每个任务就是一个学习项目,多个学习项目有效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任务群。可见,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是针对过去孤立的文本解读和单一的教学活动而提出的,它指向的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的群集。学习任务群包含两大要素,即“任务”和“群”。“任务”就是在围绕核心素养的养成所设计的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包括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各类学习活动;“群”则指这些任务不是指向单元的活动而是一个个任务的群集。因此《课程标准》虽然提出的是18个学习任务群,我们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每一项学习内容都应指向多向性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基础教育正在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转型,它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任务群”正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二十多年来的基础教育课堂改革,语文教学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从学习的活动层面引领课堂教学的转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想的目的。虽然一些公开课或示范课成绩斐然,但是学习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得学习活动变得机械而肤浅,任务的不明确性,使得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的提出,有利于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转化为明确指向性的学习任务,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必须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完成任务,实现语言的建构。

三、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严格意义上说,学习任务群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把过去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项目的任务化、具体化。《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整合学习资源,创设学习任务群的外部条件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的学习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已成为共识。在所有学习资源中,除了教材外,其他的资源往往散布于不同的场合。尤其是当今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快餐阅读、碎片化的阅读已成为固有的习惯和模式,这种阅读不容易形成知识的建构,因而整合学习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此,我们可以以任务群为载体,围绕教材这一重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资源的整合,形成若干任务项,充分利用纸媒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为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进行古代诗词教学,可以建立唐诗专题(也可以更小更细的专题),利用各种资源条件,对同一时期的诗歌阅读资源进行整合。相同和不同题材的诗歌阅读、相同和不同体裁的诗歌阅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创作特点的阅读、诗歌的赏析类文字的阅读,并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写一写阅读心得等等。这样的阅读,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避免了过于零散的碎片化积累,学生阅读的任务指向性也较明确。

2.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习任务具体化

将学生的学习放置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做中学,让学习任务具体化,可以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的学习,其核心内容是“阅读和表达”,“表达”又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之分。因此营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我们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把学习的任务具体化。如进行戏剧教学时,先利用各类资源平台,整合戏剧的相关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复述故事、学说感人的故事、改编课本剧、参演课本剧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语言活动;在进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时,开展“好书(文)大家读”好书推介活动,让学生写出推介的理由,包括书(文)的内容,作品的特点,自己的心得等,并让学生相互交流或组织上台当众交流,给学生营造典型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不是一般的形式上的参与,而是真实的任务情境,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分析、写作、交流,语言能力能够得到切实的训练,从而能够达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目的。

3.注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

《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本,提出了“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的理念。因此,将课堂内学习的语言跟课外生活相联系,从而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过去,也一直倡导语文与生活相结合,但往往是用语文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理念也主张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但更多地是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品评生活,用语言去表达生活。比如,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可以指导学生评析古代先贤的人生价值取向,表达对古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勇气的看法,用今天的眼光审视评价古人的言行,或者将“为你读诗”“中国诗词大会”等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中华文化的意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与创造”的能力素养。

4.开展群文阅读,扩大阅读视野

“群文阅读”古已有之。古人在阅读时往往“博观诸家,吸取众长”“比较异同,明晰源流”。今天在“学习任务群”这一理念下,“群文”阅读有了更突出的价值。“群文”是对“任务群”的最好阐释,“群文”当指一组内容相关联、思想价值有联系、表现手法有异同的文章。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浅阅读、低效阅读较为盛行,开展群文阅读,恰是对这些散碎文章的有效整合。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最实在的方法是比较阅读。这种阅读讲究异同的比较,其实也是古人阅读中一直运用的旧法。在“学习任务群”这一理念的框架下,在群文阅读中开展某一类的“群文”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思辨性阅读这一方法,达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效果。

如教学《过秦论》时,将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在一起比较阅读;教学《陈情表》,可以将诸葛亮《出师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在一起比较阅读,将它们的题材、主题、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抒发的感情、行文的逻辑等等在一起比较品味,一定会赢得阅读上的突破,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必将引领课程改革走进新时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敢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开出绚烂之花。

猜你喜欢

群文课程标准资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