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应用中医药养老的现状与建议
2018-02-09谢永明
吉 军 任 旭 谢永明
(1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研究中心,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3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北京 100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教授研发抗疟中药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各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国民与政府对中医药的期待也随之增高,重视中医,发展中医成为历史发展的新潮流。在养老过程中健康问题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大多数老人只会习惯性地依靠西医药来治病,不知用中医来养生防病,他们对中医药具有的独特优势知之甚少,以为中医只是用汤药和针灸。其实,中医药在预防和诊治某些老年病、慢性病种时,针对性强,疗效优,毒副作用少;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群众基础好,易于掌握与推广;中医重视养生与保健,“治未病”理论与食疗理念日益为大众所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在养老卫生服务中非常符合居民需求特点等[1]。
为了解本市居民运用中医药手段养老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本课题组先后走访了北京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干部处、北京东城区隆福医院、昌平区太阳城银铃老年公寓、西城区牛街街道民族敬老院等机构。
1 调研对象
1.1 太阳城银铃老年公寓 太阳城银铃老年公寓有一个医务室,对公寓老人只能进行日常的测体温,量血压,吸氧等日间医疗照护。因公寓紧邻太阳城医院,公寓老人2016年前可以就近就医与急救。
为了解决这个公寓老年人就医难的首要问题,太阳城老年公寓和天通苑中医医院签订协议,每周一、周五医护人员来公寓,专设诊室房间进行针灸、按摩、开药等诊疗,这两天的上午均有医生给病人看病开出处方,下午由天通苑中医医院医护人员专程送回开据处方的药,方便入住银铃公寓的老人。
1.2 建国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医养乐享家,提供综合健康服务,由专业公司运营管理,此中心中医西医并重,中医诊疗区占一半。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其中医专业人员配置比较强,中心共有中医9人,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5人。中医业务包括四部分:常规诊疗,适宜技术,康复理疗,治未病。大量采用非药物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无痛,无代谢负担与伤害。适应证几乎包括了所有常见慢性病种。服务深入家庭,家中可做中医调理,宣传也很得力。
1.3 隆福医院 该院2000年改制为北京市东城区老年病医院,专门从事老年医学、康复的老龄化门诊、急诊、巡诊、康复及临终关怀等服务工作。目前医院有职工742名,病床共计480张,在医养结合工作中共有88名医务人员进行此项工作。
隆福医院的全体职工在医院领导带领下,在医养结合、中医药及身体、心理康复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和表率,并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下对生活护理和医疗救助进行探索,在所在区域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老人的医养问题。
1.4 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干部处 中国中医科学院离退休老同志很多,很多老同志退而不休,继续服务社会,发挥余热,涌现出很多在中医药科研、医疗和教学岗位上老当益壮的楷模。中医科学院的老同志日常十分注重健康养老,很多离退休人员平时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彼此之间还经常交流养生保健的经验;另外,中医药资源对健康养老的发展也具有独特和关键的作用。
多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老干部工作中,坚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原则,积极组织好老年大学,把政治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组织了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老干部处根据离退休老同志年龄、身体和兴趣爱好,开设了太极拳班、瑜伽班、舞蹈班、声乐班、棋牌班等,对老同志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1.5 牛街社区医疗中心 2015年成立,下设3个服务站,进行65岁以上的免费体检、80岁以上的高龄护理,与宣武医院、回民医院形成医联体,人员独立、政府全额拨款。宣教力度在提高,每月2~3次的大课堂宣教,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目前在大力开展三伏贴、四季粥方等中医健康辅助工作。居民中,中青年人群对中医在医疗及保健中的作用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2 中医药养老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政府对医疗机构运用中医药养老投入不足 以隆福医院存在的问题为例:老年病医院定位不规范,运行中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政府支持,会让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医养结合专业队伍急需扩大,特别是中医药介入养老保健,需要大批专业人才。
建国门街道社区医疗中心的情况表明:政府免费提供的多项服务反而不受老人欢迎。宣传途径不畅通(对老人),宣传内容与侧重不准确。中心召开居家老人医养结合座谈会,老人首先提出的意见是增加中医大夫,拓展中医药服务项目。因此医疗资源分配要侧重中医项目。
2.2 老年人过分依赖西医西药 人们普遍认为,养老过程中,无论是在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必须能就近就医,否则不能接受。以太阳城银铃老年公寓为例,它紧邻的太阳城医院完全可以满足公寓老人和周边社区的一般就医问题。但太阳城医院因经营管理不善在2016年底停业,入住太阳城老年公寓老人和周边社区居民发生就医困难,大小病痛即使去距离最近的医院也在2 Km以外。反观太阳城银铃公寓近几年来开设的中药足浴及修脚服务,却比较受老年人的欢迎。
2.3 专业护理人员不愿意从事养老 中医药专业和护理专业毕业生学成相关管理和护理方面知识,因社会偏见,自身认知,薪酬待遇等原因,不愿意到养老院工作,造成太阳城银铃老年公寓中护理人员长期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水平无法提高。
2.4 老年人对中医药的认知缺乏 调研发现,很多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老人对中医药并不了解,对中医药用于养老,维护健康更是没有概念,这是近代中医药受到各种势力打压造成的恶果,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中医药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从而造成中医药的诸多技术优势无法展现,不能造福于广大民众。
3 促进中医药养老的若干建议
3.1 转变观念 以健康为中心 俞梦孙院士指出,对于有病的老人,不是让他们首先去看病,而应让他们从恢复健康开始。他的根据是,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及身体衰老,更容易陷入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因此,我们应当大力提倡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来解决老龄社会健康问题。绝大多数慢性病都是不健康生活方式造成的,而中医药维护健康,治疗慢性病,可以是引导患者选择健康生活方式,选择无害调理手段,综合促进身心恢复健康。只有国人转变健康观念,才能真正获得健康。对患有慢病的老人要立足于调养,这样做风险小,花费低,效果好。而近年流行的 “医养结合”更多地误导老人依赖医院,而非依靠养生来维护健康。
3.2 中医药专业人才要在养老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医药专业人才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加强民族自信,这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努力弘扬祖国医学,开阔视野,重视养老养生业务,学习养老调理的相关技能,做到一专多能,并运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要主动向患者推荐中医药调理手段,正面介绍中医药的技术特点与优势,让他们信任中医药。中医药专家要带头运用中医药维护自身健康,要给他人做出表率,尤其是中老年中医药工作者。
3.3 加强基层医疗与养老机构的中医药体系建设 有学者提出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对策:增加中医药保健服务项目,引导老年人健康养老;重视身体护理和生活协助,辅助老年人舒适养老;发挥中医的心理养生特色,支持老年人快乐养老[2]。要加大社区医疗机构人员的中医人员比重,争取达到一半,同时加大社区医疗机构中医健康宣教的工作比重,要提高养老机构的医务室人员中医药水平,利用中医药 “简便,价廉,易行”等中医特色,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中发挥优势,为老年公寓里的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中医服务。
3.4 鼓励中医从事养老行业 养老服务市场对中医药专业人才有强烈需求,政府对在养老院工作的中医药专业和护理专业毕业生,要有政策上倾斜和资金上的帮扶。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方面要与其它专业的毕业生拉开差距,激励他们投身养老服务领域,拓宽就业渠道,开拓中医药发展新局面。中医药技术力量融入整合照料式养老服务的路径可以遵循下列步骤:调查了解社区老年居民对中医药治疗及养生的认知与需求,开展相关中医健康讲座,建立中医健康状态评估规范,开设老年人常见病种专病专科门诊等[3]。
3.5 加强对老年群体的中医药知识普及 中医药治疗老年病有以下优势:防重于治的健康理念,可减少疾病负担;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疾病;多种非药物养生技术和方法,可提高生存质量[4]。现在社会上假冒中医太多,正规宣传要跟上,主流媒体要充分宣传中医药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让老人了解中医药在维护健康方面的优势,让他们自觉接受中医药,主动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帮助自身养老。社区要经常组织中医药养老的讲座,老年大学的课程要重点推出中医药养生课程。
4 结语
习近平主席指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中国迅速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群体的健康更为社会所关注,大家都知道要让老人健康,但如何获得健康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手段,获得的效果会大相径庭。当下流行的医养结合模式,正在滑向 “医疗养老”,而医疗养老是以治病为中心的,不是以恢复健康为中心的。用西医来治各种慢性病,结果是病越治越重,用药越来越多,费用昂贵,风险陡增,常常折寿。从卫生经济角度看问题,中医药在医养结合模式中有着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地位,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医养结合中的一些难题,使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更好、更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从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以更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5]。我们提倡中医药用于养老,不是让老人天天喝汤药,而是综合运用中医药调理手段来帮助他们尽量恢复健康,对象是失能前的老人,失能的老人则要依靠长期照护服务。总之,中医药应用于养老,需要通过政府引导与投入、老人自学与应用、养老机构积极提供、专业人才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形成全面提升老人健康水平的新局面!我们强烈呼吁,要让中医药在国人养老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胡凌娟,吴欣,李瑞锋,等.北京市中医药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6):16,94-97.
[2]邓敏,周晓平.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与医养服务供给对策[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2):337.
[3]罗燕妮,游莉,吴宗辉.中医药融入整合照料式养老服务的相关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1):11-13.
[4]蔡秋杰,苏庆民.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和策略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4):1-2.
[5]杨永菊,张宇鹏,范春博,等.中医药在医养结合模式中的优势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