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指向与践行机制

2018-02-09张国选张文珂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成果利益理念

张国选,张文珂

(1.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共享发展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享有权利的基础上,社会共同利益公平地惠及各个利益主体,从而推动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共享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体现着当今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追求,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深入研究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民生福祉。通过制度安排,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社会稳定和谐。但也应看到,由于体制机制的缺陷,共享发展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1.共享是新阶段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作为一种价值诉求,共享发展超越了维护执政党领导地位的价值诉求,它着眼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着眼于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生活的广阔视野,是解决当今社会发展实践中利益矛盾的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充满着人文关怀与理性反思,反映了人民群众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持续变化,我国已经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政治指向现代化、文化期待新形式、社会进入老龄化、生态发展被动化。相对改革开放初期注重“做大蛋糕”,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则应基于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社,注重“分好蛋糕”。在由贫穷走向温饱再走向小康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时空压缩”,我国实行了追赶战略,目的是抓紧“做大蛋糕”。在这一时期,国家集中资源和力量快速发展经济并积累社会物质财富,这是历史的必然。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发展中的代价出现了,自然环境被污染了,发展出现了不协调,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畸形发展的情境,一些人缺乏对发展的获得感,这既影响创新活力,也影响社会和谐。共享理念就是在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对全国发展进行的顶层设计,目的在于,使一部分人缺少获得感的发展走向人人拥有更多获得感的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此同时,社会快速转型期也是社会问题的多发时期。发展中的不平衡,其原因就在于先富者、先富地区没有充分为他人、地区共享改革带来利益;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其原因就在于向自然索取过多而缺乏与自然共享的理念;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其原因就在于高科技技术拥有者未能与社会充分共享科技发展理念,未能使全社会的人有充分的科技创新意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其原因就在于城市未能与农村共享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更没有与农村居民共享改革红利;人民教育、大众就业、基本保障、医疗卫生、住房政策、生态文明、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司法公正等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其原因就在于在这些领域,高收入者、政策占有者、利益享受者等群体不能与低收入者、政策边缘化者、利益集团圈外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共享”的提出是对上述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正面回应,在“共享”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和矛盾将不断得到化解。

3.共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是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当前,我国的总体社会结构,既不呈“橄榄型”也不呈“金字塔型”,而是呈现为一个倒过来的“丁字型”。它表现为阶层之间的界限更为突出,下层与其他阶层之间非此即彼,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结构紧张”状态。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共识。“是否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人民认不认可社会主义、赞不赞成改革政策、拥护不拥护共产党的根本性因素,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旨趣

共享发展理念,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发展理念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时代创新。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洞悉,表征着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正确把握,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达到的时代高度。

1.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共享发展,必须看到共享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共产党的根基在于人民群众,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都依赖于人民群众。既然如此,人民群众应该享受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切劳动成果,引领社会的发展方向。然而,实然与应然总是矛盾式地存在着,按照马克思的话来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它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156之所以产生这样具有反差性和讽刺性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在私有制存在的社会,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以独占的方式而非共享的方式剥夺了工人的近乎一切劳动产品,甚至工人自身。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马克思恩格斯开出了“共享”的药方:“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才能得到全面发展。”[3]689由此可知,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那里,私有制最大的弊端在于统治阶级独享工人的劳动成果,只有以“共享”作为出发点,才能够打破统治阶级独享劳动成果的事实,打破统治阶级独享自由和发展的事实,进而实现未来社会中所有人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共享,对自由和发展的共享,最终达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说,共享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

2.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社会主义本质向度,是通过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达致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消灭与消除,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从逻辑进路上来讲,共享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第一,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深层次的代名词。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讲共享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代名词。十六大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十七大的“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的“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等明确规定和要求,无不说明共享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代名词。第二,共享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但是,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经历了从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漫长过程。可以说,注重效率是注重先富,注重公平、公正,强调的就是共享,共享的结果,就是共同富裕。

3.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体现。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发展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相关的发展。离开人的发展这一价值指向,发展与现代化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意义。共享是指通过政府、市场和公民发挥合力作用,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共享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客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共享发展理念,目的在于明晰发展的价值指向是为了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理念,旨在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共享发展直接触碰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问题,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最终价值关怀。在共享发展的理念下,我们要走的是一条以人民利益为先、人民利益为本的发展之路。其言外之意无非在于说明共享发展集中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理论旨归,这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同构成“以民为本”思想的一体两面: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共享的价值规定,共享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只有实现了对一切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共享,才能体现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之,人民群众未能共享到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只表现为一句空头口号。

4.共享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诞生,都是它所处的时代催生而来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应当前中国所处的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时代境遇而产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向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从这层意义上来看,人民的幸福、自由、发展、富裕等价值,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终追求。人民的幸福、自由、发展、富裕等,恰恰是共享发展理念自身所蕴含的基本价值,因为共享发展理念寻求的,就是“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至高境界。由此可知,共享及其所蕴含的基本价值,不外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机制

恩格斯曾指出,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6]。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7]。共享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增进人民福祉,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1.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共享发展成果需要坚实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构成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群众得到应得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切好蛋糕”的同时更要“做大蛋糕”。经济新常态下,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发力,共同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既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也要扩大社会需求,为推进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共享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突出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成为时代风尚。国家在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中充分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科学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深度融合,重塑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创新优势的激励机制。

2.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共享的主体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共享,区域之间的利益共享,产业之间的利益共享,阶层之间的利益共享,城乡之间的利益共享,群体之间的利益共享。利益共享就是利益主体在合理差异和互惠互利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平享有。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利益的共享。协调是利益共享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强调优化制度安排,通过建立良好高效的制度机制与规则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通过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公正。建立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就是要在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的方式富裕起来的同时,通过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手段进行社会整合和利益调节,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当获取社会利益的要求。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有利于建立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按照约束力、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的原则,形成立体化的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评价体系。

3.畅通利益表达机制。针对资本主义的现实,阿尔蒙德曾说:“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里,正规的利益表达渠道很可能由富人掌握,而穷人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是采取暴力的或激进的手段来使人们听到他们的呼声。”[8]社会主义国家应通过畅通意见表达机制,让人民共享政治发展成果。建立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的机制,既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环节。只有利用有效的共享制度进行规范的利益表达,才能充分反映民意,进而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因此,要加快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为不同利益群体反映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愿望,提供有效的途径、方式、方法,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益表达机制包含信息获取、意见表达以及决策反馈等环节,降低利益表达成本、构建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应从促进信息公开、确保表达自由和扩大决策民主着手,这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政治前提。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更多地采用调解、讨论、服务、合作、激励等容易沟通的方法,避免矛盾激化。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要建立良好的舆论引导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通过完善利益诉求引导机制,引导广大人民正确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努力创造一个公平正义、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环境。

4.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具有高度契合性。共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价值追求,精准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共享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推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精准扶贫就是让小康社会的发展成果让贫困地区更好、更准确地共享。基于共享发展的精准扶贫能够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拥有更多的存在感、获得感和价值感,从而激发贫困人口自身的内生脱贫动力。践行共享发展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深入分析贫困家庭的优势、劣势,根据其需求、能力和环境条件,实行分类扶持。积极探索由收入型贫困救助向支出型贫困救助转变,健全救助对象家庭收入和支出核查分析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和应退尽退,形成有效的动态认定机制。政府要运用公共权力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共享发展是精准扶贫的目的之所在,精准扶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因此,实施精准扶贫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要建立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真正做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5.完善生态共享机制。生态共享是指生态责任、生态权利和生态利益为全体人民共同承担、共同具有和共同享受。完善生态共享机制是巩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所获得成果质量和提高人民幸福感的根本保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东西部之间生态补偿的问题,树立生态资产和交易意识,要对西部人民为了东部生态利益而丧失的产业发展机会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偿,否则大的生态格局就不稳固和不可持续。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社会正义和环境正义的统一,坚持生态环境问题上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统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共同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态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要加快推进资源能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从严控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创新发展绿色产业,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合理优化空间格局,加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合理构建绿色低碳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共享美好生态做出新贡献。要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释放的生态红利。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03-17(01).

[2]习近平:改革发展成功不成功,最终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享成果[N].光明日报,2015-10-31(0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0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8]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30.

猜你喜欢

成果利益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