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颜色象征

2018-02-09孟卓男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孟卓男

(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杰出小说家,他精准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被称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编年史作家”,其作品是美国爵士时代的典范,他也因此被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正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之一,他完成了4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还有一部未完成的《最后一个大亨》。菲茨杰拉德同样写有很多关于青春与希望、时代与迷惘的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作品,百年间有多个电影改编版本。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192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作品描绘了1922年的夏天,繁华长岛的虚拟西蛋区小镇上人物的生活百态。故事围绕神秘的青年富翁杰伊·盖茨比以及他对早年认识的美丽动人的上流社会小姐黛西·布坎南不切实际的痴情迷恋展开。《了不起的盖茨比》探讨了堕落、理想主义、不愿改变、社会动荡、放纵等主题,生动描绘了一幅令人警醒的美国梦与“咆哮的爵士年代”的肖像画[1]499。多次参加长岛北岸派对的经历为菲茨杰拉德带来灵感,1923年开始计划这部长篇小说,用他的话说,他想创作出“一种新的——一种精心打磨出的超凡的、美丽动人的却又简洁的东西”[1]。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事物,例如想法、形象、信念、行为或物质实体,前者是后者意义的载体,是后者精神的呈现,前者是后者的象征。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俄国、比利时是这一运动的追随者。象征主义文学以1857年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为开端。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在文学界影响深远,是很多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来源,波德莱尔深受影响并将其翻译为法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是文学上众所周知的象征主义的兴盛时期。象征主义手法贯穿当时一些作品的始终:背景、人物、情节和语言。它出现在抒情诗里(如叶芝《驶向拜占庭》、哈代《灰色调》),也出现在较长的诗篇里(如艾略特《荒原》),同时这种手法也为小说普遍采用(如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嚣与愤怒》)[2]122。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相当常见,因为人物的微妙心理往往是难以把握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尤其当小说似是而非地传达某种哲理时,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行为举止,在读者看来更显得晦涩,这时小说便选择象征手法。关于象征的必要性,伯格森曾有过这样的阐释,“我们研究纯粹情绪性的心理状态时……我们就先天地知道:除非通过某种象征的表示,我们几乎无法数出它们”[3]103。象征主义诗人托·斯·艾略特也曾表示,要通过“客观对应物”的象征暗示来表现思想情绪[2]。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尽管是描写爵士时代美国上层社会的人们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奢侈浪费,却让读者感受到耐人寻味的艺术品位。作者运用大量精致微妙的艺术手法经营这个故事,其中娴熟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以颜色象征最为突出。全书中颜色词多处可寻,有效传达了不同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的思绪,同时激发读者的共鸣。故事中颜色词语的运用十分具有讽刺意味,传达表面意义的同时又揭开了被掩盖的本质,有力地深化了主题。菲茨杰拉德笔下的象征并非象征主义所惯用的那种神秘莫测的暗示或隐晦难解的谜文,而是洋溢着写实主义风格,以具体事物表抽象意义。这种象征手法在小说中贯穿始终,起了点明主题、升华主题的作用,并使某些貌似平凡的细节变得耐人寻味、引人入胜[4]13。

一、绿——“爵士时代”对美国梦的追求

绿色寓意丰富,是青春和希望,是欢乐和自由。绿色一词始终贯穿全篇,与盖茨比短暂的一生密切相关,象征了盖茨比这一生对梦的竭力追求,直至最终梦想幻灭,主人公盖茨比本人也早早逝去。盖茨比的精神梦想与物欲横流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梦的破灭是必然的。运动衫的绿色映射出盖茨比的单纯、青春与朝气,他对未来充满期望、满含信心。而码头夜夜不灭的绿灯则象征着他追求一生却永不可实现的梦,即使他拥有无尽财富,已为人妇的美丽女孩黛西却始终遥不可及,终是盖茨比的一厢情愿,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虚幻之梦,直至为这梦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葬礼无人问津。

绿色象征对梦想与幸福的向往。小说中夜夜不灭的码头绿灯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在小说第一章的结尾:“我决定去招呼他。晚餐时,贝克小姐提到过他,那也算是一种介绍了。然而我并没有去招呼他,因为他突然做出一个动作,暗示他满足于一个人独处——他把双臂伸向幽暗的海水,样子很古怪,虽然我离他很远,但我也能发誓说他在颤抖。我也不知不觉朝海上望过去——除了一盏绿灯,一切都难以辨认,那盏灯微小而遥远,可能是一个码头的尽头。当我重新回头去看盖茨比,他已然消失了,于是我再度独处于这不平静的黑暗中。”[6]23-24这段是盖茨比本人第一次在书中出场,作者通过“我”(尼克)的观察描绘了夜晚独处在幽暗里的盖茨比,即使相隔一段距离,“我”仍能清晰看出盖茨比身躯颤抖,他向海水伸出双手,古怪而又那样投入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也让“我”不忍心打扰,说明盖茨比的心中波澜起伏,情感难抑,而那方向只有一盏小小的绿灯,在鸣声四起的盛夏夜里,“我”的内心也不平静了,盖茨比的出场触动了“我”。也许他在探寻,他在索求,他在奋力追逐。

绿色象征梦想与现实的落差。绿灯第二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第5章,当盖茨比终于家财万贯,认为自己终于有资格和美丽纯真的女孩黛西站在一起,心存执念的他勇敢地向黛西求爱,希望她来到自己身边。此时的黛西对盖茨比的巨额财产惊叹不已,当年的他是那样平凡的一个穷酸小子,看着盖茨比能够带给她的一切——那本该属于她的一切——唾手可得的金钱、名利、爱情、婚姻,她甚至哀嚎,想到如今和自己丈夫布坎南的貌合神离,悔不当初。盖茨比突然感到眼前的黛西不再是他心中存在的执念,不再是那始终遥不可及的梦,这反而使他迷茫,幸福真的近在咫尺了吗?“‘要不是有薄雾,我们就看得见你在海湾对面的家了’,盖茨比说,‘在你家码头的尽头,始终都有一盏彻夜不灭的绿灯。’黛西突然伸手去挽住他的手臂,但他似乎还沉浸在自己刚才说的话之中。很可能他想到那盏灯无限重要的意义现在又永远消失了。跟那把他和黛西分开的遥远距离相比,那盏灯似乎曾经离她很近,它曾经似乎就像一颗星星离月亮一样近。现在,它又成了码头上的一盏绿灯。在他那些被施了魔法一般的东西里面,已经减少了一件。”[6]97此时的绿灯也仅仅是码头上的一盏绿灯,为了心中所想,盖茨比奋力追逐,实现经济上的富裕,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这或许也是绿灯的一层含义。通过金钱带来的爱情稍纵即逝,黛西终于相伴身边,却让他愈加迷茫,他一直苦苦追寻的究竟是什么?

绿灯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小说结尾。盖茨比已去,不会再有人向着黑夜的大海伸出颤抖的双手,凝视码头上夜夜不灭的绿灯,这灯或许已无足轻重。此时作者通过尼克的叙述,再次凸显了“绿”这一贯穿全文的深刻意象,实现了小说的完整与主题的深化。“我就想起盖茨比第一次认出黛西家的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时表现出的惊奇。他历经漫漫长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他的梦似乎已近在咫尺,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把那个梦丢在身后,就丢在城市那边的那一大片模糊之中的某处,在那里,夜色之下,黑沉沉的共和国田野向前起伏着延伸。”[6]189绿灯是盖茨比心中美好世界的幻想,是盖茨比梦想的缩影,而不是通过金钱带来的廉价又虚无的感情。绿灯象征的梦想与爱情在现实中变质,梦想与现实的落差给恍惚中的盖茨比带来一丝失落与迷惘。美好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揭示了美国梦的残酷本质,为盖茨比的爱情、梦想甚至生命的陨灭埋下伏笔。

二、黄、金——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黄与金是雍容华贵的颜色,格外炫丽,引人注目,一方面是财富的象征,另一方面则是金钱至上思想影响下人性堕落、社会腐朽的象征。无论是现实还是作品中,《了不起的盖茨比》都处于20世纪20年代进行现代化开发建设的美国,许多地方尘土飞扬,人们内心麻木,心灵已被物质主义浸染,唯金钱利益至上。作品中盖茨比坚信有了金钱,就可俘获黛西的芳心。他也因此身着淡黄色西服,向尼克用谎言编织了他的发家史。在家中举办盛大宴会,盛情款待街坊邻里的富人阶级,纸醉金迷,夜夜笙歌,众人无不沉醉其中,仿佛盖茨比有用之不竭的财富,管弦乐队演奏的靡靡之音正是黄色鸡尾酒乐曲。黄色在作品中与神秘荒凉相映衬。尼克和汤姆来到灰烬之谷,“映入眼帘的唯一建筑,就是位于荒地边缘的一个黄砖砌成的小街区”[6]26。人烟稀少,生意不景气,景象破败,在一片灰蒙中黄砖房子显得特别,增加了破落忧伤的意味,渲染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小说中黄色也与死亡相伴,沫特尔去世后,尸体安放在车行中,“车行里面,只有一盏黄色的灯,悬挂在头顶上的铁丝罩中摇晃”[6]144。而沫特尔的丈夫威尔逊恍惚中认定肇事者就是那辆大黄车,也暗示并间接导致了盖茨比的悲惨结局。威尔逊谋划为妻复仇,盖茨比坚持等待黛西的电话,他在自家泳池中放松,“司机问他是否需要帮忙,但他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便消失在正在发黄的树木之间”[6]144。这是盖茨比生命的终结,也是他苦苦追求的梦想的最终幻灭。

在盖茨比的浪漫之梦中,黛西是完美女神,是他幸福快乐的源泉。可现实世界的黛西远非如此,她只是盖茨比纯真而又虚构的内心世界的女主角。她坚信她的一生必须与充足的物质相结合而嫁给富翁汤姆,可婚后两人貌合神离并不幸福。当她来到盖茨比的豪宅,看到一堆堆柔软贵重的美丽衬衫,她一头埋进衬衫堆中号啕大哭。她的声音尽管动人,却充满了金钱的叮当响声,这一切都表明黛西对财富的强烈憧憬,她爱的只是物质,而盖茨比却天真地相信黛西心里始终只有他。这种幻想和执念使他有了偏执的、永不可实现的又暗藏危机的梦,为这必败的梦拼命敛财,寻找失去的爱情。再次见面他万般努力地向黛西展示他富足的现状:浅黄色的华贵汽车、初次见面的金色领带、盛大辉煌的奢侈宴会上随处可见的金黄色和演奏的黄色鸡尾酒音乐,连梳子都是纯金的。黄色、金色就是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象征,这样的环境下,成功的定义与物质财富紧紧捆绑。故事中,盖茨比只能用金钱接近他的女神、他的梦,结局注定悲剧。这正应和了美国梦的虚伪和幻灭。

三、白——爵士时代的道德沦丧、精神空虚

白色一面是纯洁、美丽,另一面则与冷酷、无情、死亡、恐怖或虚无相连。《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白色象征了一个时代的道德沦丧与精神空虚。黛西经常穿着一身白,开白色跑车,一方面映衬了表面上黛西天真纯洁、美丽动人,另一方面却象征了黛西内心的空虚。婚后她住在白色的宫殿式豪宅,窗帘也是白色,“一阵微风吹过房间,从一端吹起窗帘,又将其如苍白的旗帜从另一端吹出去……如同风吹过海面,在深红色的地毯上泛起涟漪,留下阴影”[6]10。黛西也是一种白色小花的名字。这些白色都暗示黛西婚后的空虚无聊、肤浅凉薄、精神匮乏。作家对白色的运用形象地将她的虚荣、无知、冷漠、自私和残忍毫无保留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些都加速了盖茨比的悲剧。盖茨比的豪宅也是白色,与黛西约会时穿白色西装。他也是空虚的,为梦他穷极一生,实现物质上所谓的成功,可精神仍处于极度空虚之中。从有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梦与追求开始,他就是空虚的。

黛西的生活和盖茨比的一生其实都是美国梦的象征,是整个爵士时代社会风貌的缩影,以及资产阶级虚伪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这虚幻的所谓的美国梦让所有像盖茨比这样的盲目追求者献身,而盖茨比则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物质的繁荣并没有带来精神的充实,只有心灵的荒芜与扭曲,人心惶惶不知所求,为何努力,什么是成功,是这个时代的隐痛和悲剧。

作品中灰色、紫色、蓝色等意象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爵士时代的人情百态和社会风貌,推动了故事的进程,深化了主题。例如,灰色暗示荒芜和死亡;紫色象征着黛西在盖茨比心中的高贵、古雅和神秘,也象征爵士时代的奢靡和虚荣;而蓝色则代表忧郁、平静和信念,蕴含着人们对那个时代的隐隐失落与希望,以及作者对那个时代所缺乏的信仰与忠诚的忧伤和呼唤。

四、结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爵士时代美国的生动肖像画,读者在感受作品浓厚时代气息的同时,也能强烈感受到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写作技巧,其中作者对于颜色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人物、情节等跃然纸上。作者赋予颜色丰富的象征意义,小说中绿色是盖茨比追求一生却永不实现的梦,是梦想与现实的落差;黄色、金色是奢靡华贵又庸俗堕落的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象征;白色则象征了爵士时代的道德沦丧、精神空虚。这些颜色象征有力地深化了主题。读者通过作者对环境的描绘和不同人物的塑造,感受爵士时代的纸醉金迷、人情冷暖、道德沦丧与精神空虚,传达了爵士时代美国梦的必然破灭,这是时代的隐痛和悲剧。

参考文献:

[1] Nicholas J Karolides,Margaret Bald,Dawn B Sova.120 Banned Books:Censorship histories of world literature[M].Second ed.New York:Checkmark Books,2011:499.

[2]李建仓.《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4):121-123.

[3]伯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03.

[4]艾略特·哈姆雷特.艾略特诗学文集[M].王恩衷,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13.

[5]杨晓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5):89-91.

[6]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董继平,译.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7.

猜你喜欢

黛西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