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正义”问题的深度耕犁
——评张全胜博士著作《马克思与科恩正义思想比析》

2018-02-09徐建立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胜科恩资本论

徐建立

(周口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南 周口 466001)

自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来,“正义”问题再次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热点,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以艾伦·伍德、塔克尔为代表的学者断言“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进而认为“马克思反对正义”;以科恩、胡萨米为代表的学者针锋相对地驳斥伍德和塔克尔,认为他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时候是断章取义,“他们的这一观点主要以某个单一的段落为基础”,主张“马克思赞成正义”。围绕这两种观点一直争论到21世纪,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其实,“正义”这一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是众多先哲关注的热点问题。当时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把“智慧”“正义”“节制”“德性”看作人应具有的品格。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亚当·斯密以及康德、黑格尔等,在自己的著作中都探讨过正义问题。

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起步虽然比较晚,但研究的热度是骤然升起,“正义”是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国内学者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关注“正义”问题的,与此同时,马克思的正义观也迅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尽管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没有系统地论述他的正义思想。实际上,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像珍珠一样散落在不同的文本之中,俯拾即是,只要我们认真地领悟、解读。

段忠桥教授是国内较早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之一,有深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2008年,张全胜师从段忠桥攻读博士学位,走上了政治哲学研究之路,其研究的聚焦点就是正义问题。近读张全胜博士的又一力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马克思与科恩正义思想比析》,颇感该著理论功底之深厚、论证水平之高超、思想比析之清澈、层次错落之分明,令人折服。合书而思,有几个特点萦绕在笔者脑中。

一、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落笔自然的切入点

自由主义源头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此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倡导个人自由,维护个性发展,作为先驱表达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有“自由主义评论家”之称的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在他的《自由主义》小册子中十分肯定地认为,自由主义是近代学说,“尽管历史学家从古代世界,尤其是从古希腊与罗马中,找出自由观念的成分,然则,这些成分仅仅构成自由主义史前的内容,而不是现代自由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与知识传统,作为一种可以辨认的思想要素,自由主义的出现只是十七世纪以后的事”[2]。在当代中国,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自由主义一度异常活跃,现逐渐式微。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审视自由主义,驳斥新自由主义的荒谬性,《马克思与科恩正义思想比析》一书做了富有启发性的回答。

张全胜博士在著作中阐释了自由主义的缘起和脉络,把自由主义的历史划分为“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三个阶段”。并进一步把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意识形态”“本质在于捍卫个体权利和利益”“内核:自由、平等和私有权”“领域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四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论的批判,旨趣是使人类从“虚幻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

由于自由主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辩护,捍卫资产阶级政权和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受到马克思批判。尤其是古典自由主义所捍卫的“私有制”,正是马克思毕生要消灭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比较典型的虚幻共同体,马克思在其著作《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行了充分的阐释。马克思认为“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3]571。因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的典型形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较为集中地论述了人类应走向“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认为,并非所有的共同体皆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现。

张全胜博士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论的批判:马克思从哲学维度批判自由主义正义论;从政治学维度批判自由主义正义论;从经济学视角批判古典经济学正义论。在这三个批判中,马克思主要围绕“自由”“平等”及“所有权”对自由主义正义论实现了批判和归谬。

张全胜在阐释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正义后,强调了这种批判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有利于培养人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有助于抵制和批判各种新的资产阶级正义理论”“有助于我国更加坚定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既定方针”[1]47-48。说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不仅有历史感,而且具有时代感。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的需要程度。

其次,科恩对新自由主义正义的批判,捍卫了社会主义的正当性。

科恩(G.A.Cohen)*关于G.A.Cohen的译名,目前在国内学术界有四种常见的译法:“柯亨”“科亨”“科恩”以及“柯恩”。由于张全胜博士的导师段忠桥教授将G.A.Cohen译为“科恩”,所以全书亦采用“科恩”这一译法。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奇切利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由于其父母都信仰共产主义,科恩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捍卫者,当代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家。

张全胜博士认为,科恩探索正义问题,发展了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有力地回应来自自由主义对马克思的挑战。科恩的批判主要是通过对自由主义的典型人物“罗尔斯三种不平等正当性证明的批判”“诺齐克自我所有的批判”,完成对整个自由主义的批判。“文本乃治学之本”(谭培文语),张全胜正是从罗尔斯、诺齐克的文本出发,尤其是罗尔斯的《正义论》为资产阶级不平等做辩护出发,驳斥罗尔斯正义观的荒谬性。他主要从罗尔斯的三种证明即激励论证、帕累托论证和道德任意性证明的不正当性进行反驳,既回应了罗尔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挑战,又证明人类走向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最终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自由、平等、所有权”:贯穿全书的主线

正如张全胜博士在摘要中所说,“本书以自由、平等、所有权为主线”[1]1。作者在分析马克思、科恩对自由主义批判的缘起时就明确指出自由主义的核心:自由、平等、所有权。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洛克提出“天赋人权”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开篇便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实际上是提出了自由、平等问题。古典自由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把自由主义的主阵地从哲学、政治学领域引到经济学领域,为资本主义追逐个人利益、私有制、市场私有化的合法性做辩护。作者在分别论及马克思、科恩对自由主义正义论的批判时,也是从“自由、平等、所有权”这个关键词入手。如果我们进入马克思的文本会发现,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等对资本主义正义以及自由主义进行批判时,就是从自由、平等、所有权出发的。成熟时期马克思的著作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同样是从自由、平等、所有权的视角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1.从“自由、平等、所有权”三者出发批判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正好打中它们的“七寸”

无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现代自由主义,都抓住自由、平等、所有权这三个概念,所不同的是新自由主义走向极端,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马克思与科恩从这三个方面对自由主义都做了深入的批判。 马克思批判道:“自由这一人权的实际应用就是私有制这一人权。”它“不是建立在人与人相结合的基础上,而是相反,建立在人与人相分割的基础上。这一权利就是这种分割的权利,是狭隘的、局限于自身的个人的权利”[3]41。至于自由主义的平等,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中,做了简明扼要的批判,认为自由主义的平等等于自由的平等,他们把“政治天国中的平等”和“市民社会的不平等”相分离,这种相分离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科恩批判罗尔斯和诺齐克的出发点同样是自由、平等、所有权,他通过对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批判,达到对整个新自由主义批判的目的。

2.“自由、平等、所有权”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发点

《资本论》及其手稿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文本群。透视这一文本群我们发现,有三个关键词:“自由、平等、所有权”,马克思正是通过这三个关键词来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自由”是古典自由主义和马克思都关注的问题。马克思不像古典自由主义那样抽象地谈自由,如霍布斯把自然权利看作自由,所谓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5],这实际上将自由等同于自由意志,这样对自由规定是比较抽象的;马克思所讲的自由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将其转化为一个逐步深入的社会历史问题。从人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来看待自由”[6]。马克思认为,自由权利与资本、私有财产权、人权以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人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扬弃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家(或古典自由主义者)的自然平等、契约平等思想,认为平等与商品交换有内在的关联。商品的流通和交换理论上应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往往存在不平等的交换,有时甚至是极不平等,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交换中存在剥削,甚至是“过度剥削”。不仅在流通领域存在不平等,而且只要雇佣劳动存在,同样存在不平等现象。马克思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不平等刻画得惟妙惟肖,“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7]。

自由、平等与所有权是紧密相联的三个问题。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所有权”批判时强调,这种所有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两次转变并引起了一些恶劣后果。张全胜博士在著作中阐释道,所有权经过两次转化:第一次转化是通过等价物交换占有他人劳动的权利,资本家通过付给工人工资,占有工人的劳动产品;第二次转化是资本家不支付任何等价物的情况下,占有工人的劳动产品[1]45。两次转化的最终结果是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相对立的两个阶级。这个最终结果的出现必然导致工人失去自由和平等权,资产阶级理论家鼓吹的自由实质是工人的赤贫,他们鼓吹的平等只是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工人的劳动产品。最终出现了整个社会的两极对立:一极是赤贫、被奴役以及失去拥有自己产品所有权的工人,一极是自由、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资本家。

三、挑战权威:勇敢无畏的精神

布坎南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著有《康德的道德宗教》(1970)、《康德的理性神学》(1978)、《卡尔·马克思》(1981、2004)、《黑格尔的伦理思想》(1990)和《康德的伦理思想》(1999)、《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等深具学术影响的著作,是一位在德国古典哲学方面富有学术建树的著名学者。林进平是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哲学博士,多年从事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研究工作。布坎南和林进平均认为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观批判分为两个先后相继的时期,即“内在批判”和“外在批判”的方式。他们认为,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的手稿》为分界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对自由主义正义的批判为“内在批判时期”,之后为“外在批判时期”。张全胜博士认为两个时期都是在进行“内在批判”,即马克思一直在哲学理论内部实现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认为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资本论》之间这段时期内”属于“外在批判时期”,“这种主张缺乏文本根据”[1]41。只不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对资产阶级正义论的批判转向对古典经济学正义论的批判,这种批判对象的转移仍然是“内在批判”。

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常被误解为纯经济学著作。其实《资本论》不仅仅是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只不过马克思的哲学思想隐藏在经济学的语境之中,用经济学的语言阐释哲学思想。曾如恩格斯说过:“德国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8]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承叔教授认为,“《资本论》在形式上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但真正的思想大家却在经济学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哲学的真髓”[9]。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仰海峰教授在其《〈资本论〉的哲学》一书中认为,只有“真正进入《资本论》的具体文本中”,才能“从其经济学的范畴中真正读出哲学意蕴”[10]来。不错,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资本论》,但这并不是说马克思一生只关注经济、财富、资本,他最终关注的是人的解放和发展问题。美国学者弗洛姆指出:过去我们对马克思有过错误的解读,其实“马克思的学说并不认为人的主要动机就是获得物质财富;不仅如此,马克思的目标恰恰是使人从经济需要的压迫下解脱出来,以便他能够成为具有充分人性的人;马克思主要关心的事情是使人作为个人得到解放,克服异化,恢复人使他自己与别人以及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能力……马克思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它是建立在他关于人的学说之上的”[11]。这足以说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是在做“内在的批判”,不是仅从形式、结构上反思正义问题,“有意义的形式”是为揭示本质服务的。

另外,《马克思与科恩正义思想比析》一书概念清晰,逻辑严密,资料翔实,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反映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该领域学术研究状态的把握“了然于心”。没有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做支撑,没有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做筛选、提炼的功夫,没有对“晦涩”“抽象”“玄妙”哲学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没有对逻辑分析的驾驭能力,是难以做到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难怪有学者说张全胜博士的学术风格深得导师段忠桥教授分析哲学理论功底的真传。

参考文献:

[1]张全胜.马克思和科恩正义思想比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李强.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

[5]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延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97.

[6]郗戈.自由、平等与所有权:《资本论》与近代政治哲学传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2):43-5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0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26.

[9]孙承叔.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及其手稿当代解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0.

[10]仰海峰.《资本论》的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60.

[11]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M]//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23.

猜你喜欢

全胜科恩资本论
桂盟科恩斯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中国女排十一场全胜勇夺第十三届世界杯冠军
尽锐出战 迎难而上 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
“神啊,我准备好了”
木兰花开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