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2018-02-09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汪礼富
☉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 汪礼富
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文化价值是数学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实践表明,渗透人文教育是达成这一重要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实践与探索并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润滑与催化作用.
一、充分挖掘现实背景的人文元素
教师应善于对现实背景中所蕴含的人文元素进行挖掘并将其引入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具备现实意义的数学分析、评价、解释中获得更多的数学思想、结论等方面的体悟.
绝大部分的学生因为数学理论的抽象以及数学逻辑的严谨而产生数学枯燥难学的感觉.事实上,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如果能够将形式适当的现实背景引进课堂,学生必然能够在抽象的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上获得亲切感.
二、组织数学史演讲
相关数学史的阅读以及自主探究内容尤其能够展现数学学习的选择性与文化性,新课程教材也因此在内容的编写上新增了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应从中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在这些极具人文价值的素材中获得更多数学学习的触动与灵感.
笔者近年来经常组织课前3分钟的数学史演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与理解进行数学体悟方面的交流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比如,有一位学生在介绍“反证法”的相关内容时所讲的赦免政治犯的故事就吸引了很多同学的注意,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也更好地体验了反证法所具有的“起死回生”的作用.
再比如,解析几何创立的过程、复数是如何引入的、函数的发展以及二项式定理的产生与拓展等很多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趣味因素,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些动人的故事、巧妙的解法、深邃的思想中获得对知识关键环节的领悟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引领学生参与到数学史演讲的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不断挖掘自己长处与潜能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与信心并锻炼自己的人格.演讲的结果自然是受人瞩目的,不过,学生在演讲之前所进行的查阅资料、组织内容、分析思考、动手实践等活动却更有意义,学生的数学素养与人文修养也会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不仅如此,很多学生也会在自己的同学身上获得数学学习的动力并因此在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善用俗语与名言警句
教师应该掌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在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讲解,生活中的很多俗语、名言警句也是数学课堂渗透人文教育极好的素材.
例如,教师在即时定义性问题的复习教学中就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甲、乙两位同学正在玩猜数字的游戏,甲先在心中想一个数字并将其记作a,然后请学生猜想甲所预想的数字并将其记作b.已知a,b∈{0,1,2,3,4,5,6,7,8,9},若|a-b|≤1,则甲、乙之间可以说是心有灵犀.如果从学生中任意找两人玩这一游戏,他们之间“心有灵犀”的概率是多少呢?
学生在以数学定义的“心有灵犀”中顿感有趣和神奇,随即展开的阅读、理解、新定义的迁移等学习活动也因此变得更有激情,学生往往在问题的解决中感觉意犹未尽,数学和人文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完美融合.
再如,《常用逻辑用语》中的“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逻辑概念,教师在这一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将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推理性名言警句引进课堂.比如,将“有志者事竟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骄兵必败”“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学生熟知的名言警句引入课堂不仅使数学课堂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使学生在这样的设计中更加跃跃欲试并深刻领会“充要条件”的内涵,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对这些名言警句展开剖析也令其推理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积累素材并将其恰当地引入数学课堂,使学生在不断体会数学价值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眼光来看待、思考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充分发展的数学在科学技术、经济生活等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非常广泛而普遍的应用.很多人甚至产生了世界正在数学化的认知.事实上,这里的“数学化”指的正是定性描述事物的数学定量分析的方法.不过,俗语、名言警句在数学课堂中的恰当运用离不开教师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知识的有力支撑,因此,教师在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大科学天地、人文博览、生活知识、名人传记、文学作品、人生感悟等诸多内容的阅读,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并因此在提升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数学教学添砖加瓦.
四、善用古诗词的意蕴
天衣无缝、无法推翻的数学性质、公式、定理的教学中所展示的严密逻辑自然是数学的魅力之一,但数学魅力远远不止于此,数学和文学、哲学、美学的完美融合也是数学学科与教学的独特魅力,很多诗意化的数学因为教师对数学美的挖掘与展现而更添魅力.因此,教师应善于从理性的数学角度发现数学的独特之美并引导学生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中获得独到的理解,使学生在体验数学美的诗意中对数学形成独特而深刻的认识、理解与体验.
比如,教师在“指数函数的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将庄子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古诗来形象地描绘指数函数y=)x的图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能对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形成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再如,三视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
师:我国古代的三苏是指哪三位?
生:苏洵、苏轼、苏辙.
师:他们三位中是谁在游览庐山时留下了经典的诗句?
生:苏轼.
师:很好,大家能背出来吗?大家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含义?
生:能.有以下含义:一,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时往往能够得到不同的结论;二、看问题得全面才透彻;三、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
师:太好了!大家看看我手上的几何体,结合上述古诗,大家以为应该如何理解呢?
生:我们应该从正面、侧面、上面这几个不同角度与层面来展开观察.
师:太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三视图.
教师如果有心挖掘,就能发现很多蕴含数学理性的古老诗文,将这些古诗词恰当地引进课堂往往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数学的理性美,学生重新审视数学的抽象之时也让文学的感性美与数学的理性美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学生在逐渐感受到生动、诗意的数学理性美的同时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而积极的情感.
人文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就是要将人文引领教学、数学诠释人文的相互促进完全地展示出来,教师始终应将数学内容视作人文教育的载体,使学生在恰当而有机的渗透中充分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数学味”.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