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3例分析

2018-02-09聂寿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凝患肢下肢

聂寿苗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总医院产科,三明 365400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为产后常见并发症的一种,大多发生在产后2周以内。发生产后下肢DVT的原因多为孕晚期血液凝血因子过度增加[1],而产妇左髂静脉被左髂总动脉压迫,会影响血流速度[2]。剖宫产手术中麻醉影响,血流速度变缓,不能及早下床活动[3],会减慢下肢的静脉回流速度,导致血液过多淤积在静脉中。患者表现为疼痛、行走不便等,影响产妇产后恢复和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4]。产后下肢DVT要及时诊断,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实施有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利于患者产后尽快恢复健康[5-6]。本研究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发生下肢DVT的3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下肢DVT的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发生下肢DVT的3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下肢肿胀症状。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其中剖宫产24例,占72.73%;长期卧床休息17例,占51.52%;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30.2±1.6)岁;下肢DVT发生部位:左下肢25例,右下肢8例;发病至就诊1~25 d,平均(9.2±1.6)d。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在站立或活动时有着明显的下肢胀痛感,活动受限,肌张力、皮肤张力明显升高,下肢皮肤颜色正常或发绀,患肢表皮青紫、有水泡,下肢周径明显高于健侧。下肢DVT可以分为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本研究中33例患者中有8例为周围型,18例为中央型,7例为混合型。3例患者出现全身反应,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DVT后第2天发生胸痛、咳嗽经超声确诊合并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根据超声检查均确诊为下肢DVT,检测血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

1.3 产后发生下肢DVT的原因

⑴妊娠女性在孕期因凝血、纤溶系统发生生理性改变,为分娩后胎盘剥离提供了预防性止血条件[7-8],同时也为发生DVT埋下了隐患。妊娠期与产褥期的女性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妊娠期、分娩时、和产褥期女性血液的凝血因子明显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尤其明显,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9]。⑵妊娠期子宫增大会长期压迫下腔静脉、髂静脉,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导致盆腔、下肢静脉等血液减缓,从而增高静脉压。⑶孕期活动过少、出现脱水血液浓缩或合并妊高征等疾病、盘腿授乳时间过长等因素会导致血流速度过缓,使血管中红细胞出现聚集。⑷剖宫产产妇由于术后卧床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速度过缓,再加上麻醉的影响,对下肢静脉血管会产生扩张作用,也会引起血流速度过缓,这些都会增加DVT的危险[10]。本次研究中33例患者中有24例为剖宫产,可见剖宫产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极高[11]。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生贫血、产褥期感染等原因也是诱发下肢DVT的原因[12]。

1.4 下肢DVT的诊断方法

33例患者经超声多普勒检测均确诊为下肢DVT,观察患者下肢静脉管壁存在低密度絮状的回声,而病变远端的静脉有增宽的表现[13],经超声探头加压发现,病变静脉腔不能完全压闭,病变静脉未见血流信号[14]。

1.5 下肢DVT的治疗方法

下肢DVT后可以选择改变体位、控制饮食、应用药物、对症治疗等措施。其中体位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15],将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变为侧卧位时,要将患肢摆在健侧的上面,保持健侧位朝下。指导患者多饮水,多注意摄取膳食纤维,维持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方式[16]。治疗药物多选择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也可以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对便秘患者给予通便治疗,咳嗽患者给予化痰止咳治疗,通过对症治疗,避免咳嗽、便秘等因素加大患者的腹压[17]。本组研究中患者均给予尿激酶30~40万U患肢浅静脉注入,每日一次,夜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 U,应用一周后进行血小板检查,如患肢肿胀减轻停止应用尿激酶,单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 U治疗。

2 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治疗1周内下肢肿胀缓解,余9例患者下肢肿胀在2周内缓解,肺栓塞0例,出院后随访未见血栓后遗症,可以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轻体力工作。

3 讨论

产妇围生期发生病理生理改变会导致下肢DVT,其中手术麻醉会扩张周围静脉,减缓静脉的血流速度,下肢肌肉被麻痹也会导致收缩功能丧失而松弛,血液滞缓,导致组织缺血,而细胞代谢也会出现障碍,溶解局部的凝血酶聚集,形成局部静脉血栓。分娩过程中,因机械性损伤导致静脉壁受损,也会引起DVT,治疗时用药也会使静脉管壁出现化学性损伤。分娩后由于血液的高凝状态,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减少纤维蛋白溶解,如果没有合理应用止血药,就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饮食不均衡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减慢血流[23]。

下肢DVT的防治工作主要是处理高凝状态和血液淤滞,避免血管壁损伤等。早期干预能有效避免发生下肢DVT,如生产后谨慎使用止血药,对评估凝血机制佳患者可以使用止血药但时间不宜过长。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要及早翻身、下床活动,以此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指导产妇产后要多饮水,选择低糖、高纤维素及高蛋白的食物,以防止血液黏滞度过高。剖宫产手术中要坚持无菌操作,术后及早给予产后DVT的干预措施,减轻产妇痛苦,也能避免婴儿正常进食受到影响,利于母婴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发生下肢DVT后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抗凝药及弹力袜等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下肢DVT。

猜你喜欢

高凝患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