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医防治病毒性肝炎的意义
2018-02-09周先卡
周先卡
(青海省黄南州藏医院,青海 同仁 811399)
0 引言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在临床上呈日益上升趋势,典型临床表现在于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等,部分患者可伴有黄疸、发热、肝功能损害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任其发展,能够引起肝硬化,严重者发展为肝癌,为此在临床上对该类患者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尤为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1,2]。曾有学者研究表明:采用藏医防治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疗效,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藏医防治病毒性肝炎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具体见文章描述。
1 病因、病机
大多学者均认为病毒性肝炎是由过多食用辛辣、酸味食物所引起的三因紊乱,继而导致肝脏发生浊热血瘀症状,可贯穿于整个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发病早期病毒性肝炎患者无典型临床表现,仅出现无明显疼痛感、疲倦、食欲不佳等表现,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消瘦,且促使骨骼干枯。该病在临床上具有长期隐热、迁延难愈等特点,被藏医纳为疫病范畴,主要是由外邪疫热侵袭毛孔,继而入驻肝胆组织,且在脉道行走,故此在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应重点从浊热、疫邪入手,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3,4]。
2 治则研究
2.1 清热解毒法
能够直接抑制病毒,与西药抗毒、退热功效不同,主要是通过祛邪、解毒、消炎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经实践证明采用二十五味松石丸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患者服用8周药物后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服用16周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随着疗程的延长逐渐升高,且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除核心抗体阳性以外。
2.2 扶正固本法
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起到明显提高作用,且进一步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与此同时能够发挥调节代谢功能的作用;代表性药物在于十三味红花丸、九味牛黄丸、七味红花殊散;于阿措[5]学者研究结果中可看出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十三味红花丸治疗后临床症状(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腹胀、小便黄赤、发热、肝大)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8周后有效率为83.75%,治疗16周后有效率为86.25%,治疗24周后有效率为90.00%,治疗32周后有效率为93.75%,由此说明应用该药物治疗意义重大,临床总有效率可随着药物应用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于俄见等[6]学者研究结果中可看出4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九味牛黄丸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5.00%左右,且随着疗程的增加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对降低乙型病毒性肝炎指标水平具有极高的疗效,经6个月随访后病情基本稳定,即HBV-DNA、HBsAg等指标均为阴性,且无复发现象出现。
2.3 消糟存精法
可对病毒性肝炎起到软坚散结、祛腐生肌、除积消糟之功效,以达到彻底改善机体肝脏微循环的目的,有利于增加肝脏组织的血流量;除此之外,可进一步促进肝细胞再生,对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具有积极作用;该治疗原则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且将病毒性肝炎纳入精化不消化范畴中,经大量实践证明采用消糟存精法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及推广[7,8]。
3 结论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传染性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自我复制等特点,可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故此在临床上早期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尤为重要,对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9,10]。曾有学者研究表明:藏医治疗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疗效,比现代医学所提倡的方法(免疫抑制、抗病毒治疗)更为有效,主要是通过三因、免疫调节法以达到改善肝功能的目的;其中藏医九味牛黄丸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传承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病毒等理想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综合性、整体性调节机体继而起到改善内环境、控制病毒的作用[11,12];与此同时能够发挥修复受损肝脏组织的功效,且进一步加强保护正常代谢功能,从而让转氨酶逐渐恢复正常值,加上该配方组成均为草本植物,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