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众包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2018-02-08张春丽
张春丽
关键词:科研众包;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摘要:众包模式与科技创新活动融合力度的进一步加深,对于实现科研活动的跨越式发展、更新和改变传统科研理念、引导科研工作者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作为支持科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也应当进一步强化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科研众包服务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1-0078-03
1背景
2015年,國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快速发展[1]。这是“众包”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标志着国家对依托“互联网+”环境推动众包模式发展的决心,同时也预示着各行业采用众包模式实现自身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科研众包作为众包模式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之一,并不是众包模式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简单融合,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众包模式的深入应用,实现科研活动的跨越式发展,更新和改变传统的科研理念,引导科研工作者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2]。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作为支持科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也应当进一步强化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科研众包服务需求。
2科研众包的含义与角色分类
2.1科研众包
作为现代重要的新型科研活动方式之一,科研众包又被称作网络化科研或者大规模合作创新,主要是指将科研和立足于Web2.0的互联网新理念进行有机结合而推出的一种新型科研合作模式[3]。它改变了科研活动局限于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以及政府主导的各实验室或者企业研发部门的现状,可凭借互联网平台,将各种科研任务外包和分发给公众,进而通过汇聚所有爱好科研的人们以及科研相关从业者的全体力量,实现科研创新的深入发展。
2.2科研众包过程中的角色分类
参与科研众包过程的群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4],即大众、发包方和中介。大众是参与科研创新或科研过程服务的主体,大众的特点在于无法预先识别其身份特征,参与的过程可以是全程匿名。大众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各类社会组织;可以是专注于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是普通的大学生。发包方主要是指承担科研课题任务的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其身份较为明确,并且是科研众包的最终受益人。中介作为连接大众和发包方的中间平台,其主要职能在于确保双方信息流向的畅通与准确无误,在科研过程中大众和发包方的诉求可以得到完整而充分的表达,从而推动科研目标的正确实现。目前,大部分中介的运行主要依托数字化信息平台,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渠道实现沟通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平台自身的大数据分析功能也有助于中介进一步挖掘潜在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向。虽然三种角色的定位较为明晰,但这并不意味着三者工作的开展必须割裂进行,它们完全可以在同一机构下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5]。例如,在高校内部,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可以作为发包方委托高校图书馆作为中介,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科研具体任务或服务的发包。
3科研众包模式对科研活动的积极作用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科研众包活动对科研活动的积极影响已进一步凸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科研过程中的技术性难题,而且提高了活动的整体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大大降低了科研成本
首先,公众的广泛参与使专职从事科研活动的工作人员能够从烦琐而低级的数据处理、过程记录等科研环节中抽身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设计、科研结果运用等较为高级的科研环节当中,这就大大降低了科研的时间成本[6]。其次,理工科科研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科研实验设施设备才能有效开展,而部分设施设备往往价格较高,且重复利用率较低。在科研外包环境下,具有优质科研实验条件的承包方可以有效破解这一瓶颈问题,避免课题小组因购置科研实验设施设备所带来的科研资金成本的增加。最后,中介可以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对科研课题的方向进行查新参考咨询服务,从而避免不同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对同一方向的重复研究,进而节省了全社会的科研总体投入成本。
3.2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作为虚拟中介,可以将图书馆各类数据资源库面向多方开放,不仅发包方可以进行利用,而且承包方也可以及时进行信息的查询。同时,发包方和承包方都可以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获取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科研众包所产生的成果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展示,存在技术难题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科技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科研众包成果的转移转化[7]。另外,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连接高校的开放性实验室,从而促进开放性实验室各类大型仪器的共享共用。
3.3有助于推动大众创新效应的实现
首先,科研众包进一步消除了以往科学研究活动仅由专业科学家承担的局限性,网络环境下具备一定科研素质和实力的民间科学家和在读大学生都可以参与科研过程。其次,科研外包活动往往会给完成任务的承包方一定的资金奖励,这就进一步拓展了大众获取创新资金的渠道,在客观上推动了大众创新活动的开展。最后,科研大众还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获知科研的最新成果与进展,从而为其自身开展创新活动奠定信息基础。
3.4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氛围
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上展示的与科研外包过程相关的数据、专利以及成果更加具有透明度,可以随时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和检验,这将有利于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水平,创造良好的科研诚信环境。同时,科研外包还伴随有承包方的诚信记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术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更为重要的是,科研外包也推动了学术治理形式的变革,以往带有行政命令式的学术治理形式进一步被淡化,随之而来的是自发性和自觉性较强的学术自治管理形式。endprint
4高校图书馆参与科研众包管理的路径
4.1协助做好科研众包的组织工作
在科研外包前期,详细分解好科研外包任务,并制定相关的标准以及制度至关重要。然而,并非所有的科研课题小组都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开展好这项工作,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协助科研课题小组做好科研众包的组织工作提供了契机。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做好科研项目承包方的筛选工作。不同的众包项目对承包方的要求并不统一,有的科研外包任务相对简单,只需承包方利用设备进行简单的计算操作即可;而有的科研外包任务则对承包方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承包方具备一定的实验设备条件以及专业化的人才团队。高校图书馆拥有数量众多的用户群体,与社会科研服务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完全可以为课题小组推荐合适的项目参与对象或专业化机构,从而促进科研外包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自身规范控制机构的作用,结合学术规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所具备的经验,帮助专家进行风险的控制,做好知识产权问题的预估和判断,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做好项目成果的归属约定[8]。
4.2推动科研众包激励机制的形成
科研众包任务执行的结果是否能够得到发包方的认可,科研众包任务能否吸引优质承包方的参与,直接决定了高校科研外包形式是否能够可持续地开展。这就意味着作为科研众包管理参与者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高校图书馆要确保众包项目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如果众包项目可以有效吸引用户的注意,那么就会避免参与者数量过少而引起的发包危机,从而提高众包项目的成功概率。其次,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与众包用户的沟通和交流,重视互动和交流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使用积分政策、游戏方式以及竞争模式等,提高众包用户的参与热情。
4.3组织实施对科研众包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科研众包的典型特点在于需要依靠社会大众的力量进行创新行为的挖掘和实施,然而,由于承包方承接任务的动机各不相同,部分承包方仅看中了自身利益的获取,而忽视了承包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这就造成了众包任务执行的结果并不能完全满足发包方的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科研众包任务的高质量完成,高校图书馆在参与科研众包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9]:第一,要事先与发包方进行详细的沟通,共同制定任务完成的标准,并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或电子版的协议,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有可参考的依据。第二,要致力于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目前,质量评价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建立科学化的质量评分机制,针对最终提交的结果,由发包方给出相应的评价,并作为外包任务奖励的重要依据。第三,要及时跟踪科研外包任务的进展,敦促承包方按照时间节点准时完成任务。
5科研众包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策略
5.1提供多维度的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一直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在科研外包环境下,咨询服务的对象进一步得到拓展,这些服务对象不仅是科研外包的发包方,而且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科研外包的承包方。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拓展多维度的参考咨询服务,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完善这项工作:首先,根据具体项目,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优质数据以及文献,以提高咨询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其次,针对项目专家的需要,给予其更多的专业化咨询服务,如个人参考文献和管理、前沿文献报道等。最后,运用图书馆信息检索培训方面的实践经验,加强对参与项目公众的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增强其搜索、收集和筛选数据的能力,进而使其树立自信心[10]。
5.2提供数据的甄别与处理服务
科研外包项目一旦开始运行,承包方所提交的全部数据均会被收录于数据库中。作为科研课题小组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数据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项目研究的质量和效率。而受知识水平和信息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公众参与者所提交和收集的数据不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以及重复问题,而且数据也可能会过于普遍化,缺乏针对性和准确度。因此,科研项目组必须重视和加强数据的处理以及加工环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组织具备较高数据甄选以及加工水平的馆员,对数据进行仔细的甄选、增减以及处理,提高数据的价值和可参考性,从而为专家深入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11]。
5.3促进科研项目管理者与公众的交流
随着信息共享空间在全社会的进一步普及,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大力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信息共享空间是在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有机结合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空间形态,具备信息资源、静态资源和印刷型资源三大资源类型,可以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共用,为科研众包项目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服务等方面的便利。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运用信息共享空间“通达全球,触及本地”的信息汇集优势功能,通过视频社交、讨论版和微博等各种图书馆2.0交互工具,突破物理空间的屏障,在线上和线下共同推动项目交流活动,在为人们提供共享和交流机会的同时,促使共享式科研环境的建立[12]。
5.4扩大项目成果的使用效益
项目成果涵盖了科学成果以及社会效益两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强科研外包项目的影响力,提高其实际效益:第一,通过提高专利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创新和成果转化。近年来,图书馆员学科背景更加多元化,除了涉及情报学和图书馆学之外,还包括理学、工学、环境科学、农学以及医学等学科,各学科馆员可以积极合作,共同推动专利信息服务及相关的转移转化工作。图书馆要凭借人才优势和丰富的馆藏资源,着重对专利竞争力、转化、引证以及特点趋势等进行认真研究,给予项目团队更高水平的专利信息服务,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的更好发展[13]。第二,重点发挥宣传中心的积极作用。积极宣传项目成果,除了可以体现对项目参与者的认可以及尊敬,更有助于提高项目知名度,鼓励和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增加公众参与者的数量。图书馆需要利用新媒体环境的优势,凭借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各种方法,实时对项目各阶段所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动态的报道和推广,从而实现增強项目影响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强治.全面推进众创发展释放创业创新潜能:《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解读[J].电信网技术,2015(12):4-6.
[2]卫垌圻,姜涛,陶斯宇,等.科研众包:科研合作的新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15(2):16-19.
[3]任重.基于万众创新的科研众包研究:定义、理论内涵与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4):105-113.
[4]庞建刚,刘志迎.科研众包参与主体及流程的特殊性[J].中国科技论坛,2015(12):16-21.
[5]赵宇翔.科研众包视角下公众科学项目刍议:概念解析、模式探索及学科机遇[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5):15-16.
[6]樊一阳,周恒玉.开放式创新下我国科技服务众包模式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22-27.
[7]张九庆.科研众包对中国科研活动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5(3):1-3.
[8]盛芳,李正龙,焦坤,等.众包与众包馆员制度:助推图书馆服务转型[J].图书情报知识,2012(4):95-102.
[9]乔亚铭,肖小勃,问书芳.基于众包的图书馆服务变革及问题思考[J].现代情报,2016(9):124-126.
[10]高玉平.基于众包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知识,2016(9):88-90.
[11]牛毅冲,赵宇翔,朱庆华.基于科研众包模式的公众科学项目运作机制初探:以Evolution MegaLab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1):5-13.
[12]黄敏聪.公民科研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图书情报工作,2014(14):59-62.
[13]汤书昆,谢起慧.欧盟“科技框架计划”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2013(4):33-39.
(编校:周雪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