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文献计量分析与专利发展模式的分析
2018-02-08朱丹宁
摘 要: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专利文献计量就已经逐渐被应用到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当中,在新时期对专利文献计量以及专利发展模式的分析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从不同类型以及职务与非职务的专利统计方面对专利文献计量分析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于我国大学、政府以及企业在专利发展模式当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专利文献计量;专利发展模式;专利申请统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专利领域,特别是专利文献计量以及专利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自1985年正式实施了《专利法》之后,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接受了不同种类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的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逐渐多样。如何在此种环境背景下,对专利文献计量以及专利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1 专利文献计量分析
1.1 不同类型专利申请统计分析
从发明创造项目保护的实质内容进行分析,我国在1985年制定和实施的《专利法》当中明确规定,国内在专利申请领域当中一共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以及发明创造。其中,专利的发明创造指的是在创造出生产或者研究领域当中从未有过的东西,在生产产品、生产方法或者产品改进等方面进行发展的全新的技术或者方案;实用新型专利也被称为“小发明”或者“小创造”,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是指研究者对于专利的构造、产品形状以及产品结合或者使用方法等方面所提出的实用新技术方案;外观设计专利主要指的是对产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的一项专利内容。
从技术含量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上三种类型的专利申请需要不同程度的技术能力,因此不同种类的专利所能创造的实际价值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不同时期上述三种专利申请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而言,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较高,同时发明专利的申请也能体现出国家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在这一领域当中的发展水平。除此之外的两种专利类型创新程度较低,二者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十分有限[1]。
1.2 职务与非职务的专利统计分析
同样,在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当中明确规定,专利申请的主体还可以被称为专利权人,专利权人可以享受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专利申请、专利权获取并且对专利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的法人与自然人。所以,国家在对专利的种类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其分为职务专利与非职务专利。二者之间存在着实质上的差别,从权利的所属进行划分可以得出,职务专利的专利權归申请的专利所在单位所有,专利的非职务权利归申请专利的个人所有。
为了确保专利申请的单位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专利申请当中的职务专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帮助企业生产和制造出新的产品。另外,因为非职务的专利权归个人所有,在专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非职务专利研究成果的转化耗时较长。现阶段,国内的非职务专利占全部专利总数的64%,职务专利占专利总体数量的36%;与之相比,国外非职务专利占全部数量的5%,职务专利的总数占全部数量的95%。从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以得出,与国外相比,国内的职务专利数量严重不足,对于专利成果迅速转化为可以应用于社会建设的生产力环节存在着严重的阻碍。
2 专利发展模式分析
2.1 依托创业型大学提升专利发展效率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是传授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大学办学的工作重点在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的背景下,大学当中较为传统的办学理念已经逐渐被专利发展模式所影响。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大学在转变发展理念的过程中,积极借鉴和吸收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在专利发展模式领域当中的经验。据相关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在校教师和毕业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创建了超过四千家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了两千多亿美元。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过程中,吸收了这一先进经验,结合了国内的专利发展现状以及教育环境,逐渐转变成为创业型的大学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专利发展效率[2]。
2.2 政府在专利发展模式当中具有主导作用
在专利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政府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制定和完善专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专利发展模式的建设和完善,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若想在国内现有资源的条件上,进一步为专利申请工作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我国某地区政府通过对当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不仅帮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升了对发明创造的重视力度,更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明确了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此举不仅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先进发展理念和良好创造力的高科技人才,同时还提升了我国专利发展模式的应用效率。通过实现自身在专利发展模式当中的主导作用,为我国专利申请领域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
2.3 企业以技术主体活跃在专利发展模式中
在专利发展模式当中,国内的企业逐渐成为了技术主体,并且活跃在专利发展模式当中。例如,从全国的RAD经费来源以及经费支出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已经成为了专利技术创新发展的投入主体,并且在全国RAD费用支出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我国企业也已经成为了RAD经费的重要来源和主要的经费支出执行部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企业经营成本所占的资金比例就超过了平均水平的一般以上,并且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企业成为了各类科学研究项目的主要经费筹集群体。另外,国内从事高端科学技术研究的科学人员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市场经济领域当中的经济主体的支持,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已经成为了专利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因此中国企业在专利发展模式当中同样占据着主体的地位。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已经为专利申请和专利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和稳定的空间,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可以通过借鉴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领域的基本情况,推动专利发展模式持续向好发展。同时,国家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企业在其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专利成果的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桂建军,杨小薇,曲艳丽.工业机器人传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基于专利文献计量分析视角[J].机器人,2016,38(05):612-620.
[2]王续琨,高继平,林德明.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关键技术的探寻——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例[J].情报杂志,2011,30(09):34-39+28.
作者简介
朱丹宁(1993-),女,汉,辽宁锦州,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情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