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与实践
——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为例

2018-02-08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铁道接触网顶岗

胡利民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通过改革的方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市场的有效供给,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而满足人民和社会的需要[1-2]。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贡献最直接的教育类型,是供给侧改革的基础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的重任。职业教育体系的供给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国家供需结构的质量与效率,对推进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3-4]。

2014年4月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复为辽宁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为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全员参与、专家评估”的建设原则,逐级分解任务, 层层落实责任,强化过程管理,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于2017年底完成全部262项建设任务,2018年4月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产业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口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一、深化校企合作

依托辽宁铁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建立了由铁路局集团供电段、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地方铁路企业、中铁施工企业等组成的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并制订了《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章程》,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为保证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顺利开展工作:一是制定理事会管理办法,通过管理办法明确理事会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下设五个小组,明确各工作小组的职责、任务;二是制定理事会选任制度,明确理事会成员的选任办法、权利及义务;三是明确理事会会议制度,规范理事会的运行管理。

利用理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技能课程要求等内容,广泛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这些建议为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指明了方向,使专业设置与铁路供电企业发展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

企业深入参与到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校内电缆接续实训室、实习站场接触网改造、室内高铁接触网实训室、接触网模拟实训室建设当中,通过与现场专家反复研究论证,确定实训项目、指导书、考核标准。主要实训项目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紧跟生产一线,图片、标语、警句完全体现铁路企业“安全优质、一点也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精神。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23个。为了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一线,顺利转换角色,毕业后能够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制定了详细的顶岗实习计划,认真动员,加强过程监控。顶岗实习期间,派出专业指导教师进行顶岗实习检查,指导顶岗实习工作,并与学生开座谈会,与单位老师傅沟通,及时了解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并给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顶岗实习单位一致评价学生工作态度端正,积极认真,充满热情。大多数学生实习结束考核成绩优异,获得单位领导和工人的好评。

二、对接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迅猛,截至2017年底,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5 万公里。与此同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底,中国内地已有3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接近4 000 公里。高铁供电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向人才缺口较大,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为了满足人才需求,增加了高速铁道和城轨供电两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完全对接实际工作岗位,实践教学环节接轨生产一线。

不断满足区域行业、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需求,累计为一线单位培训骨干学员15 000天。与委托培训单位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培训计划,受培训员工回到现场均发挥了骨干作用。

充分利用专业和人才优势,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与锦州机电工程学校成功实现中高职对接,让中职学生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对口帮扶义县职教中心,主要在教师队伍培养、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训场(室)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三、课程适应产业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能力,按照当前电气化铁路运营维护和施工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具有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特色、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和专业理事会研讨,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六门核心课程:接触网,电力内外线,牵引供变电技术,铁路电力远动技术,铁路继电保护,电力铁道供电规程与规则。

核心课程全部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思路组织和实施教学。课程负责人带领教学团队深入企业、站段、车间、班组对岗位任务、技能目标进行深入调研,校企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模式的教材。

核心课程全部引入现场实际工作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安全意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核心课程全部建成教学资源库,开发课程网站。核心课程网站集课程标准、图片、微课、视频、习题、PPT为一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详细的学习路线图,为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

技能大赛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几年,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每年组织大一和大二学生分别开展校内电力外线、接触网技能大赛,真正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与此同时,依托“一企三校”平台,选拔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校外接触网技能大赛,做到以赛促交流、以赛补短板。

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坚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整体发展”的思路,积极实施专任教师定岗实践与兼职教师实训项目指导的战略,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通过参加企业实践、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目前,专业教师每年每人平均参加企业实践天数超过10天,平均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1.5个。

每年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校内电力外线实训和接触网实训,或开设专题讲座,弥补校内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欠缺、与企业实践脱节的短板。

结合学校名师及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了2名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教学名师和2名专业带头人,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发展方向定位,开展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科研课题研究,使其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国内前沿动态。

五、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要大胆探索创新,主动调整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改革,优化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结构,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发展的供给效能,有效解决结构性矛盾或供给侧问题,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铁道接触网顶岗
铁道小卫士
BIM技术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的应用研究
为开通打下基础!这条国际铁路完成接触网平推验收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基于接触网下部材料厂型螺栓的改进研究
荷兰咖啡吧里奇妙的“空中铁道”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基于微信的移动客户端在顶岗实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