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玉甫教授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经验

2018-02-08马垟垟方玉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潜阳砂仁脓疱

马垟垟 方玉甫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2 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2)

痤疮属于中医“粉刺”的范畴,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性略多于女性[1]。其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和鼻颊沟,其次是胸部、背部、肩部。初发损害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通常以粉刺、丘疹及脓疱最为常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结节、囊肿及瘢痕。

对于痤疮的治疗,目前西医以外用药物、系统治疗、物理治疗及联合治疗为主[2],外用药物治疗以维甲酸、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等为主,系统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包括维A酸类、抗生素、性激素,物理治疗包括光学治疗、皮损内注射及外科治疗,主张及时适当治疗,适宜的治疗还应当减少外用和系统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耐药的产生,建议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3];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比,中医药治疗粉刺则具有副作用少,不易复发等优势,有时可收到西医药物无法取得的效果[4]。

方玉甫教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擅长皮肤损容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痤疮的诊治。从事皮肤疾病诊疗30年来,善于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在治疗痤疮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从师,特将方玉甫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的部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见湿,乃生痤氟”及“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外科正宗》曰:“粉刺属肺,渣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医宗金鉴》记载:“此证由肺经热而成。”陈红风[5]主编的《中医外科学》认为本病乃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因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肠胃湿热互结,上蒸于颜面而致;或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可见痤疮的发生多责之于湿、热、毒、瘀。

方教授根据李东垣的脾胃阴火学说,认为在治疗痤疮时七情内伤或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脾胃气虚;或因过用寒凉药物,克伐脾胃之气,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食生冷、熬夜晚睡等因素而致脾胃阳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下注与肾,扰动肾阳,循阳明经而上熏于面,则见痤疮。

2 验案举隅

案1患者,男,26岁,2017年3月25日初诊。主诉:面、口周下颏部丘疹、脓疱反复8年余,加重3月。平素性情一般,纳佳,眠可,大便干,小便可,无口干苦,偶有怕冷。既往体健,无特殊。舌红,苔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粉刺,治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处方:柴胡10 g,薏苡仁30 g,白术10 g,桑白皮15 g,白花蛇舌草30 g,黄芩10 g,黄连10 g,金银花15 g,连翘18 g,浙贝母10 g,肉桂2 g,生地黄15 g,当归15 g,升麻10 g,牡丹皮10 g,皂角刺10 g。7剂,日1剂,水煎服。

2017年4月5日二诊:服药期间面、口周部脓疱明显减少,下颏部皮疹颜色暗红,仍散在丘疹、脓疱,舌淡苔薄白,脉弦。前方去黄连、肉桂、生地黄、当归、升麻、牡丹皮加砂仁6 g(后下),炙甘草6 g,黄柏12 g,制附片6 g(先煎),醋龟甲6 g(先煎),益母草15 g。7剂,水煎服。

2017年4月25日三诊:下颏部丘疹、脓疱明显减少,一般情况可,无见新出丘疹脓疱,舌淡红,苔微腻,脉可。于上方加茯苓15 g,予10剂治疗,后病人未回诊,随访得知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基本痊愈。

按:痤疮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法多样,如何灵活应用古方尤为关键,恩师善从疏肝入手,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初诊患者热像较重, 《兰室秘藏》中说: “清胃散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手足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6]。方教授认为面、口周为足阳明所过,处以清胃凉血之品,改善其口周皮疹及大便不畅症状。二诊患者舌质淡,且皮疹下颏部较多,考虑寒凉药物过重,且下颏部属肾,遂去清胃散改为潜阳封髓丹,方中潜阳封髓丹纳气归肾,同时皮疹颜色暗红,考虑虚火上浮日久,阳气推动无力,局部气血不畅,寒郁日久化热,虚实夹杂,故在扶阳潜阳的同时加上清热散结兼活血的药物,白花蛇舌草、金银花清热解毒,浙贝母、连翘散结消痈,益母草活血,诸药合用,温阳潜阳、清热散结活血,且顾护脾胃,故疗效显著。

案2患者,女,32岁,2017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面部结节、脓疱6年余。平素易口腔溃疡,口异味,纳眠可,二便调,性情急躁,怕冷,月经量少,无血块及痛经。舌淡,苔腻,脉沉。中医诊断为粉刺,治以疏肝散结,温补肾阳。处方:柴胡10 g,薏苡仁30 g,白术10 g,金银花15 g,连翘18 g,浙贝母10 g,皂角刺10 g,制附子6 g(先煎),醋龟甲6 g(先煎),黄柏12 g,砂仁6 g(后下),炙甘草6 g。10剂水煎服。

2017年11月13日二诊:自诉未见新发口腔溃疡,皮疹明显减轻,仍有少许结节,建议行火针治疗促使结节软化。舌暗红,苔腻,脉弦,上方加益母草15 g,茯苓10 g,14剂水煎服。后随访得知,患者自觉路远,按原方在家服药近1月余,痤疮明显好转,口腔溃疡1月内未明显复发。

按:痤疮一般由毛囊及皮脂腺阻塞所致,治疗痤疮多不离清热之法。然此患者舌质淡,平素易口腔溃疡。明代赵献可在 《医贯·口疮论》中说: “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治之。”恩师认为上焦实热者多为急性发作期,而中焦虚寒与下焦阴火者则为复发性证候,纵观病情,可见病机为阳虚阴盛,虚阳上浮。遂用潜阳封髓丹为基础方,同时考虑皮疹颜色较红,虚火转化为实火,配伍清热药物解除标实之症,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因结节难消,遂用火针 “以热制热”,软坚散结,消块止痛。内治外治相结合,共奏佳效。

案3患者,男,28岁,2018年1月24日初诊,主诉:面部潮红见丘疹、结节、脓疱6年余,纳可眠差,大便稀溏,手脚凉,平素性情急躁,舌淡,苔腻,脉弦滑。使用多种祛痘药膏无效,曾口服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治以疏肝健脾,温补肾阳。处方:柴胡10 g,薏苡仁30 g,白术10 g,桑白皮10 g,蒲公英30 g,蒺藜20 g,金银花15 g,连翘18 g,浙贝母10 g,皂角刺10 g,合欢皮30 g,肉桂2 g,黄柏12 g,砂仁6 g(后下),甘草6 g,茯苓15 g。10剂水煎服,嘱其停用祛痘产品。

2018年2月5日二诊:自诉大便稀溏症状好转,仍有畏冷症状,舌淡红苔腻,脉弦。遂上方去浙贝母加制附子6 g(先煎),醋龟甲6 g。10剂水煎服。

2018年2月17日三诊:患者面部潮红症状明显改善,夜间可入睡,未见新发皮疹。舌边尖红,苔微腻,脉可。二诊方加莲子心6 g。10剂水煎服。患者至今未复诊,随访知患者病情好转,面已如常色,有色素沉着和瘢痕,嘱其定期观察,若无新出粉刺,则色素沉着3~6月会自然消退,瘢痕建议必要时采用激光治疗。

按:痤疮为临床常见病,以往治疗多从肺经血热、脾胃湿热、血分热毒等论治,采用清热除湿解毒凉血等法为主,但在临床上一些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该患者大量运用苦寒药物无效,说明病因不是一般的风火热毒之证,而是脾肾阳虚,虚阳上浮外越日久,由虚转实形成局部实火。故治疗应用封髓丹加减,从脾肾先后天论治,作用于中下焦,调和阴阳水火。二诊患者虽大便稀溏改善,但仍有畏冷,说明其肾脏阳气不足,故加辛热之附片温补肾阳,配合咸寒之龟甲,共奏通阴助阳之效。灵活辨证,去伪存真,故效验如神。患者面部潮红,多为外用药膏刺激引起,停用外用药后多可自行缓解。

3 讨论

潜阳封髓丹是清代郑钦安先生最常用的方子,是由潜阳丹和封髓丹组成。潜阳丹(砂仁、附片、龟板、炙甘草)主要用于真阳虚衰不能镇纳群阴,至群阴上腾,真阳被群阴阻塞不能归根所致病症,封髓丹(黄柏、砂仁、炙甘草)主要用于阳气外越,虚火上浮诸证,可收敛阳气使其回归本位。两方合用共奏补阳敛阳之功。潜阳封髓丹(龟甲、附片、砂仁、黄柏、炙甘草)主要用于阳虚致阴盛于下,虚阳上浮或外越所致病症。方中附片大辛大热,性善走窜而不守,能补火助阳,荡涤体内之阴寒;砂仁辛温可纳五脏之气归肾;龟甲质坚,禀金水之气,得水中之精气而生,可通阴助阳,黄柏味苦入心,气寒入肾,色黄入脾,可谓三才兼备;炙甘草禀土中冲和之阳气而生,可调和上下,又能伏火。通过医理、药物配伍全面剖析了潜阳封髓丹实意,具有温肾潜阳、纳气归肾、引火归原之功用。

三例患者均病程较长,面部皮疹较红,都有怕冷等阳虚症状;亦有患者因长期服用寒凉药物,伤及脾肾阳气,使阴寒内盛,虚阳浮越于外,形成虚实寒热夹杂。恩师在治疗痤疮的过程中,但见寒热夹杂,以寒为主,皮疹以下颏部的病症均善于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减,符合潜阳封髓丹的病机,故疗效显著。因此,在临床中我们要谨遵《内经》所云:“治病必于求本”的原则,谨守病机,明辨阴阳虚实、寒热真假,有是证用是药,方可药起沉疴。

猜你喜欢

潜阳砂仁脓疱
潜阳封髓丹的临床研究进展
《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
潜阳丹加半夏汤对无创通气的AECOPD伴呼衰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阳春春砂仁年产值超16亿元
未成年人角层下脓疱病及文献病例分析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砂仁的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
潜阳封髓丹临床运用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