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硕士研究生细胞培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8-02-08柴艺汇吴大梅管连城陈云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细胞培养硕士研究生

柴艺汇 高 洁 吴大梅 李 静 管连城 李 文 秦 忠 陈云志*

(1 贵阳中医学院实验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2 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3 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细胞是生命体进行生存活动的基本单元。目前药物的治疗靶点,疾病的作用机制及分子水平等更加精细化的研究方案均需要在细胞内进行。细胞培养技术开始于20世纪初,是指在无菌的环境下,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其进行孵育培养并增殖。值得注意的是,国外许多综合类大学已经将细胞培养课程下放为本科必修课程,国内相关课程因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由于配套课程设置相对较为滞后,目前国内细胞培养尚不能满足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求[1]。本文将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与科研创新能力为基本落脚点,简要阐述对中医学类硕士研究生细胞培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1 硕士研究生细胞培养能力现状

中医类院校的研究生本科背景大多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2]。上述专业大多以培养临床技能为主,实习阶段的大部分时间也均在医院各个科室轮转,对于基础医学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整体实验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期阶段,中医类硕士研究生几乎不具备独立开展细胞培养的能力。

目前,中医类硕士研究生对攻读期间内的科研成果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动物实验难以满足院校毕业的相关要求,学会并能顺利开展细胞实验就显得尤为迫切。由于本科阶段的相关知识欠缺,鲜有上手锻炼的机会,研究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开展自主学习,不仅效率低,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此外,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较快,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很难直接运用于实验中,研究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积累实践经验后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实验[3]。正因为如此,接受正规且系统的细胞培养实验教学不光能帮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其培养计划,还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动手的积极性。

2 教学内容的探索与思考

细胞培养技术较动物饲养相对较难[4],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及二级学院的相关要求设置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理论教学、实践操作、课题应用。其中,理论知识旨在帮助研究生建立细胞培养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建立无菌操作意识;实践操作部分旨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自己动手熟悉细胞培养的全过程,树立培养学生的实验信心;课题应用旨在帮助研究生独立完成导师或自己的相关科研课题,科学地完成实验步骤,顺利获取实验结果。

2.1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及当前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细胞培养的基本知识,细胞培养室的准备工作,细胞培养液的组成,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生长状态观察、冻存与复苏、污染检查及应对方法等。由于许多研究生初进实验室做实验,安全意识较差,特在学生入室之前专门开设实验室安全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实验室危险特点、危险品的防火防爆知识、实验室常见事故类型、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设施、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帮助大家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整个科研实验的研究工作。研究进展的学习以研究生自主探讨为主,内容包括:利用PubMed、知网、万方、维普、百度学术等信息平台查找相关文献,小组讨论、课堂讲授等。

2.2 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细胞实验的顺利开展除了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学会冷静面对不同种类细胞的培养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5]。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刚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一般采用亲自示范教学为主,同学自主实验为辅的模式进行培训,每一步操作必须得到老师的确认后方可进行,待无菌观念及基本操作熟练后,方可自主开展实践训练。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根据课题组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推动教学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基础学科中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的同学重点讲解肿瘤细胞传代、含药血清的制备、细胞活力、形态学、遗传学的检测手段等;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临床学科则重点突出讲解不同细胞培养方式的注意事项及要点指导、特殊造模及相关实验设计、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等。

2.3 课题应用 实践操作的学习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课题应用上,仅仅设置一个简单的实验最终考核研究生显然是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细胞培养技术的。在课题应用方面,通过理论考核及观看其具体实验操作确认其是否已经熟练掌握细胞培养技术,从而帮助研究生指导课题实验方案顺利完成。

3 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教学内容能否顺利被学生所接受的核心在于教学方法及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6]。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课堂授课、小组讨论会、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及AI(人工智能)学习成果质量检测等多种方式帮助研究生熟练掌握细胞培养技术。

3.1 课堂授课 课堂授课是整个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基石环节,教师在课堂内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充分保障学生们的学习质量,还能督促后进学生定时学习,保证整个学科培养的稳定性。此外,课堂授课时一般采取启发式教学与成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式教学不仅仅可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还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及掌握;成果教学是提高学生细胞培训兴趣的最好方式,例如:对于中医科学性的研究从未停止,常会引用一些中医方向上细胞培养的最新成果激励大家努力学习。

3.2 小组讨论会 小组讨论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环节,既能帮助初入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带动大家自主学习的热情。根据细胞培养学科的特殊性,除采取每周开展2次PPT演示文稿汇报会展开技术探讨,分享心得体会外,还利用亿图图示专家、Adobe Photoshop等专业工具督促同学们绘制课题实验的技术路线图,尽早熟悉实验流程及步骤,成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

3.3 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及AI学习成果质量检测的应用 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的方向之一[7]。丰富多彩的图片与视频替代了枯燥的文字,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整个学科的学习。不同学科应当有不同的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方式,细胞培养学科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特别是对于数据及正确操作方式的敏感程度。针对这一情况,利用问卷星、番茄表单等工具制作课后随堂测试卷,学生在手机端完成后,平台能依据AI技术动态分析学生的高频错误点,助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另外,知识圈、小打卡等微信小程序的运用更是帮助学生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实时上传随堂笔记,不光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到课率,一举两得。

4 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指导与监督同学们顺利完成细胞培养学科的学习任务[8]。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发现,单纯的文字或实验考核并不能有效地帮助硕士研究生提升细胞实验的实际应用水平,有的可能会疲于背诵考试重点而忽视技能操作,有的可能会过分重视实验的操作水平而忽视理论基础。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科学地掌握细胞培养的应用,一般将教学评价体系分为4个组成部门:①理论知识部分;②实践技能操作部分;③实验报告与综述撰写部分;④平时成绩部分。理论知识部分采取选择题的形式通过卷面进行考核,帮助同学们建立培养细胞的正确观念;实践技能操作部分重点考核学生培养细胞传代与开展检测的相关能力;实验报告与综述撰写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为日后开展课题组内的细胞实验提供保障;平时成绩部分通过课后随堂测试卷及小打卡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巧妙的利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确保细胞实验的教学质量。

5 结语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个性化,学科化[9]。多维度的开展教学与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细胞培养观念,更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顺利完成实验。熟练地掌握了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生具有更加广阔的就业与科研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针对细胞培养过程中易污染操作台、传代失败、检测手段运用不熟练等问题,本校实验中心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的细胞教学实践活动,将会以更加优秀的教学水平服务于中医类硕士研究生群体,为建设高端科研型人才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细胞培养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酶解大豆蛋白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其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细胞培养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采用PCR和细胞培养方法比较流感样病例不同标本的流感病毒检出观察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