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课程实践体验式教学法训练项目的设计※
2018-02-08梁润英刘文礼田艳霞郭风鹏徐江雁李贞莹
梁润英 刘文礼 田艳霞 郭风鹏 徐江雁 李贞莹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实践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任教学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通过情境模拟、师生互动、学生协作等形式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开展,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建构目的的教学法。该教学法能最大程度发挥学习主体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累积和经验的修正;体现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实践体验式教学法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单单是教材知识的呈现者,而是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协调者、组织者以及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监督者;展现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由于要求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解决现实问题,切实提高了学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使个人的知识在外部刺激下活化和深化,缩小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1 开展实践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中国医学史课程是我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入门课程,往往在大学新生入学第一年开设。是以介绍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时代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中医药类专业学生在学医之初能够从时代发展的视角和历史进步的高度理清中医药学发展的脉络,探索和把握中医学不同时期的医学成就以及发展规律,在学习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领域初步构建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和知识结构,促使学生自身中医思维的萌发和成型,为更好地学习中医基础和临床课程知识奠定稳固的基础;使中医药相关类专业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特点和学术影响,有利于其更好地将中医药知识与所学专业课程有机地融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中国医学史课程的学习在中医药院校学生医学教育启蒙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由于该课程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各科知识点较多、专业术语密集,开课前学生中医学知识积累较少,对学生学习而言难度较大[1]。且由于传统教学中该课程与其他中医类课程都存在着实验与实训项目、临床实践学时设置较少,甚至缺失,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过重,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中医思维和专业思想的形成受到较大约束和限制。目前关于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多强调PBL教学法、讨论式、分享式阅读法等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中医思维构建的训练重视度不足。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增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弱化过度识记性内容比例,增强研究性、操作性内容的设置,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记、思、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实践体验式教学法训练项目的设计
鉴于中医基础类课程理论知识过多、实践环节缺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不足、中医思维体系构建困难等问题,我们以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为例,依托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覆盖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广泛利用社会中医药文化资源、学校教学资源及课程相关资源,合理设计实践环节及训练项目。
通过在2017级中医专业学生的实践运用,取得了好的效果。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趣味性。教学团队初步设计了训练项目[2-3],中医以及相关专业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老师上课选择一些条目,训练使用。
(1)医药起源情景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社会为什么人的寿命短,疾病多?所患哪些疾病?得了疾病如何处理?实际到药园模仿原始人,寻找食物,在此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药物,药食同源,体会药物的起源。针刺疗法的起源,是先有穴位还是先有经络,经络是什么?古人是怎样想到用砭石刺激身体来治病的?学生实际按压穴位如合谷、足三里,体验穴位的刺激的感受。
(2)查文献,课堂讨论医药起源问题上几种观点,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的本能。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质疑。
(3)查文献,就酒的发明以及现代运用课下准备内容,每组随机抽出一人上讲台进行讲解,考查学生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组织语言、掌握重点以及表达能力等,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
(4) 《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原则,《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原则——设置场景再现中医是如何看病、治病的,强化中医思维。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施,考查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5)十二经经络循行初步体验:在针灸铜人身上,让学生描绘十二经循行,一个学生描绘一经,知晓经络上存在有许多腧穴,针灸是如何通过经络发挥作用的,治疗效果显著。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医学的热爱。
(6)中医能够治疗急病吗?你认为中西医在当今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查文献课下准备,课上小组之间就此开展辩论。通过辩论加深对中西医优势的认识。
(7)知识拓展:中医历史上的温补派与反温补派,什么情况下用温补,有哪些方药。引导学生阅读温补学派医家的相关医著。
(8)根据所学张仲景、孙思邈的生平事迹,探寻名老中医成才的因素:考察从医动机以及方法对成才的影响,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未来进行职业规划和成长展望。
(9)小组讨论:金元四大家创新对当代新一代中医有哪些启示。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的想法,为今后的中医创新奠定基础。
(10) 课下观看影片《大明劫》,归纳吴有性的“戾气”说,并与现代微生物的发现相比较,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开展研究。
(11)参观学校医史博物馆,了解针具的演变以及现代所用针具,了解韩国、日本等国所用针具,了解针灸的中外交流。
(12)依据动静结合原则,骨伤手法复位,用小夹板固定,中药外治等方法,根据所学结合查阅资料,归纳中医伤科的特点,与现代伤科比较,培养中医思维,增强民族自信心。
(13)法医学《洗冤集录》的成就,课下观看影片《大宋提刑官》,写一篇观后感。增强对宋代法医学水平的认识。
(14)药物学史上有5次大总结,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查阅,了解5次总结的情况并熟记药物数量的变化,撰写读书报告,小组分享讨论。
(15)课下准备,课堂讨论中医的传承教育方式有哪些方式?最值得推荐的是哪一种方法?
(16)小组讨论:当今历史条件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17)讨论:温病与伤寒的异同,温病、伤寒各自包含现在我们所说的那些病?温病和伤寒分别应该用什么辨证方法?
(18)根据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阅读中医妇科著作,通过学习,加深对中医妇科的认识,并总结中医妇科治疗经、带、胎、产的特点。
(19)查文献:了解当今中医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情况。
(20)讨论: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影响。根据所学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医西医汇通问题的。
拟通过以上项目的训练,突出学生文献搜集及利用能力、知识整合及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分工协作能力的训练,强化中医理论体系的认知与思维体系的构建培养,以培养学生在中医入门阶段形成对中医学的系统、科学认识,树立良好中医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基础。本项目研究是我们教学团队的一种大胆尝试,已经在2017级中医专业开展运用此教学法,有一定的收获。希望这种方法对同仁们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助学生的成长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