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方主任运用四逆散治疗乳癌的经验※

2018-02-08马继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乳癌枳实白芍

马继恒

(丹阳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丹阳 212300)

王国方主任,是江苏省丹阳市名中医,镇江市中医师承指导老师,江苏省“333”工程人才,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肿瘤的中医西医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在肿瘤的中医治疗方面有独到的经验。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仍有许多缺陷,对某些基因类型的肿瘤治疗效果不佳。王主任治疗乳腺癌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运用经方治疗,现将王主任治疗乳癌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名

“乳岩”即现代医学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早期被称为“(乳)石痈”,首见于《肘后备急方》[1]。南宋·陈自明在其所著《妇人大全良方》中首次提出“乳岩”之名,自此,后世多沿用此说[2]。现临床多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规范中“乳癌病”为病名。

2 病因病机

乳癌(乳岩)脏腑病机主要责之肝、脾。《外科正宗》[3]中指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虑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脾涩,聚结成核”。《外科心法要诀·卷六》胸乳部乳岩篇歌诀云:“乳岩初结核隐疼,肝脾两损气郁凝,核无红热身寒热,速灸养血免患攻。耽延续发如堆栗,坚硬岩形引腋胸,顶透紫光先腐烂,时流污水日增疼。溃后翻花怒出血,即成败证药不灵[4]。因此乳岩产生的病机是素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加之饮食不当、外感邪毒或忧思郁怒,日积月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冲任失调,气滞血瘀,凝结于乳中而成癌。正虚为病之本,气郁、痰浊、瘀毒为病之标。本病的发生与肝,脾,冲任关系最为密切。其中最主要的病机为脾虚肝郁,气滞痰凝[5]。乳癌的疾病本质是本虚标实,脾虚肝郁为本,痰凝气滞为标。

3 治法及方药

治疗当予以标本兼顾,然气为生命之根本,气病则生万病。王主任认为,乳癌的发病与气的失调有关,其中最根本的是气虚、气滞、气机郁结。基本病机为脾虚肝郁,气滞痰凝。脾虚肝郁为本,气滞痰凝为标。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失疏泄几乎贯穿乳腺癌疾病始末,故治疗本病时重在疏肝理气[6]。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言:“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因此明清众多医家,用疏肝理气的方药治疗乳腺疾病。首先,乳癌患者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肝郁表现,时常表现为多疑,焦虑,失眠,对自身的细微表现过度地关注,情绪波动等。肝气郁滞常常导致脾虚更甚,脾虚肝郁为乳癌发病之本,从内部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乳癌致病的内在因素之一。其次,乳癌患者多数肥胖或消瘦,多因脾虚痰湿或脾虚内热所致,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运化失常,不能升清降浊,致使痰湿、内热等病理产物生成,致使乳癌发病,而脾虚又进一步导致乳癌治疗的困难,痰湿内生,癌毒缠绵难愈。因此健脾成为治疗乳癌的根本方法,因此王主任常用四逆散方作为乳癌治疗的基本方,既能健脾又能疏肝,真正达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其中君药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和解枢机。白芍清肝柔肝,敛阴养血,为臣。佐以枳实理气解郁,调达脾气,泄热破结。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补脾和中。其组方精妙,内含三个基本配伍:柴胡与甘草、白芍与甘草、枳实与白芍。柴胡配甘草,即为小柴胡汤之雏形,此二味乃四逆散重要的配伍。柴胡味苦平,甘草味甘平,二药合用可以:补脾体、舒肝气、畅脾道。甘草配白芍,即为《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相伍,酸甘化阴,以生津血。枳实配白芍来源于《金匮要略》枳实白芍散。枳实《本经逢源》总结其功用为“入肝脾血分,消食泻痰,滑窍破气”;与白芍合用,共奏祛痰、宣畅气机之功。四药相合调和肝脾功能,具有疏肝健脾,解郁化痰的功效[7]。该方的配伍与乳癌的主要病机相吻合。

临证时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师古而不泥古,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加味或合方使用,但用药不宜繁杂而失去用方的本意。如痰湿较重的可合用二陈汤、海藻玉壶汤等;冲任失调的合用地黄汤类方;热毒蕴结合用仙方活命饮、清胃散;气血两虚的合用八珍汤或人参养荣丸;气阴两虚的合用沙参麦冬汤;血瘀内结则合用清代·王清任的逐瘀汤类方。有特殊可以适当根据临床症状辨证稍作加减,如失眠者可适当使用夜交藤、远志肉、酸枣仁、合欢花、玫瑰花、灵芝等;便秘者可用大黄、川朴、杏仁、桃仁、火麻仁等;自汗可选用浮小麦、煅龙骨牡蛎等。在此基础上选择少许辨病使用的药物如:夏枯草、路路通、天花粉、浙贝母、生牡蛎、鸡血藤、三棱、莪术、蜂房、猫爪草、龙葵等。然辨病使用药物不是随意加减,乃是根据患者寒热虚实及症状选择1~3味药物。根据《内经》:“间者并行”为原则,标本兼治,临证处方当灵活多变。

4 医案举隅

2016年4月5日初诊:刘某,女,57岁,本地人“乳腺癌术后1年余,胁痛咳嗽伴咳痰1周”就诊。病史:患者2015年4月6日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左乳腺癌根治术,IIa期(T3N0M0),术后行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6程,免疫组化:ER(+),PR(+),her-2(-)。现口服来曲唑治疗中(已服用半年)。最近复查2016年4月4日,乳腺B超:右侧乳腺小叶增生,腹部B超是:胆囊壁稍毛糙。就诊时:两胁部不适,痰少,难咳出,纳可,二便调,月经停经5年,咳嗽影响睡眠,舌质稍红,苔少而微黄,脉数。病机:肝郁气滞,兼有上焦虚热。治法:滋阴清热,疏肝健脾解郁。拟处方:二母宁嗽散合四逆散加味。具体处方如下:柴胡6 g,白芍10 g,山慈菇10 g,白芥子10 g,枳壳6 g,杏仁10 g,桔梗10 g,川贝粉3 g(冲服),射干10 g,紫菀10 g,知母10 g,生甘草3 g。服用7剂。

二诊:咳嗽好转,纳不馨,偶有咳嗽,诉胁肋部仍感少许刺痛不舒,大便稍难解,2天一行,余同前,舌质淡紫,少许瘀点,苔少,脉略细。病机:脾虚肝郁,兼有瘀血内结。拟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处方: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具体处方:醋柴胡10 g,香附10 g,枳实10 g,生白芍30 g,莪术10 g,赤芍10 g,当归6 g,红花6 g,桃仁10 g,熟地黄9 g,生地黄9 g,川芎10 g,蜂房6 g,炙甘草6 g,炒三仙各12 g。服用14剂后症状明显缓解。三诊时症状明显改善,诉口干,余基本正常,舌质淡红,苔少,脉略数。予以上方:去桃仁、红花、赤芍,加服六味地黄丸巩固。后就诊基本按此方,制丸药服用。每半年复查,至今未见明显异常。

按:初诊时患者肝郁明显,脾虚之像不显,因外感致上焦虚热,因此治疗仍以标本兼顾为原则,清热润肺止咳为主,兼以疏肝解郁,此时外感标症为著,当治标为主,兼以治本。二诊时服药后咳嗽症状改善,但肝郁未见明显改善,结合四诊,考虑为肝郁不疏,脾虚失健,瘀血内结之像,予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治疗后效果明显。三诊时瘀血之像不显,祛邪不能太过,以防攻伐太过,损伤正气,去活血化瘀之品,并根据四诊资料,患者肝肾阴虚表现,因此服用汤药加用六味地黄丸。症状改善后均改丸药,缓图防复。整个处方过程中以 “四逆散”为基本方,根据兼证的不同予以调整使用,辨证准确,处方灵活,效如桴鼓。临证时采用此法十之有七八。

5 总结

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代医学仅根据临床病理及基因分型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以人为本,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治疗的长处,王主任认为乳腺癌的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重视疏肝健脾、化痰散结。其中本虚主要为脾虚肝郁,标实为气滞,痰湿凝结。以四逆散为主方,在患病的过程中侧重点也在不同时段有改变,必须明确患者自身的标本虚实,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使用往往可以收到好的效果。虽多数可以以此法治疗,但不能局限,一成不变,当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药,真正做到辨证审因论治才是中医治疗的真谛所在。

猜你喜欢

乳癌枳实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识别真假枳实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粳米粥缓解颈椎不适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
警惕男性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