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教学心得
2018-02-08黄琼
黄 琼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中医专业课程,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中医思维的培养及中医理论体系的掌握。马克思说:“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中医基础理论》绪论包括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知识,对于全书具有概括引导作用。讲好绪论内容能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为其他中医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将近20年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深切感受到绪论教学的重要性。
1 突出 《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主干课程,是中医启蒙课,在中医学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专业及所有与中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临床的指导性课程,还是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是中医、中西医结合考研的主要科目,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密切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只有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及中医经典著作等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其与中医其它课程的紧密联系上。教师要让学生在第一次课就认识到《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关键作用,并引导学生开始了解中医主干课程全貌,逐渐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方式。如在介绍诊治上的整体性,就可以结合《中医诊断学》的望色、察舌、诊脉等常用方法讲解。
2 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2.1强调中医的科学性 上大学以前,学生接受的是现代科学化教育,因此刚进入中医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现代科学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更易接受,并很自然地认为符合现代自然科学主流模式的研究才具有科学性。而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其研究理念和方法与现代科学主流模式有较大差别。对于刚刚接触中医的学生,《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大多古老、深奥而抽象,尤其是与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还密切相关,以往的学习背景会让他们对中医产生迷茫、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一个引导过程,因此尽早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发现中医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非常重要。
绪论中介绍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时应依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含义,结合中医学的研究内容,突出说明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亦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1],突出中医学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对中医的信心。
2.2彰显中医的有效性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时候,可以重点介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医家如华佗、扁鹊等的经典医案,华佗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华佗与曹操的故事很多同学耳熟能详。中医在治疗传染性急剧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禽流感等新发烈性传染病方面的优势。这些案例既说明了中医的有效性,又增强了授课的趣味性,让同学从心里觉得中医确实是有效的,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谢伟等[2]认为浓厚的兴趣是个体“学习的动力,探索的向导,灵感的源泉,成功的基石”。
3.1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让理论通俗易懂 很多同学认为中医深不可测,遥不可及,对中医学习有一种畏难情绪,在讲授中要多结合日常生活,深入浅出,让学生感觉到中医并不遥远,并不陌生,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中医的兴趣。比如介绍整体观念之五脏一体观时,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举例如老人为什么会出现易骨折、夜尿多、听力减退、头发稀疏花白,这就是因为肾与骨、膀胱、耳、发之间的紧密联系,浅显易懂。介绍形神一体观时,让大家回想一下高中生活,是不是有同学出现过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减退等现象,这就是因为学习紧张,压力大(神)影响到脏腑气血(形)的功能,同学感同身受,也很容易理解。
火罐成为里约奥运会的“疗伤神器”,菲尔普斯游泳比赛时身上明显的火罐印,让全世界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这些让世界了解中医的新闻也让学生认识了中医。
3.2理论与临床结合 显示理论的价值 中医理论与临床是密不可分的,在讲解中医理论时切不可以理论阐述理论,一定要和临床相结合,既可以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的意义,只有与临床相关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如介绍辨证论治,对病、证、症三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意义,有时候老师讲了半天部分同学还一片茫然,这时就可以举一个同学都可能生过的病来说明,什么病?感冒。感冒是病,分为三个证:风寒束表证、风热束表证、暑湿伤表证,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等就是症。感冒三个证,每一个证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药物不同。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具体运用,不再抽象。
3.3巧妙设疑 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经常采用问答的方式,抓住提问切入点,在重点处设疑,在难点处设疑,在易错处设疑,给学生以思考、想象的余地,老师再做讲解,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吸引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还可以加强记忆。如古代没有现代科学的检测设备,古人是怎么诊断疾病的了?凭什么判断病在心,在脾,还是在肝?这就是整体观念的体现,察外知内的应用。问学生知不知道“水土不服”的这种说法?出现过哪些表现?很多同学来自外地,到学校后部分人感到不适应,可能有的出现皮疹或腹泻,还有的出现月经不调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就是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让提问多样化、趣味化,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还可以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锻炼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丰富专业知识,主动学习,从学会向会学逐渐演变。
4 重视医德教育
中医自古以来重视医德教育,在绪论的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渗透医德教育,充分发挥“教书”与“育人”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医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特点。介绍中医学的概念时要给学生讲“杏林”的典故,董奉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后来,人们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杏林”也成为中医的代名词。
介绍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时要重点提到《大医精诚》,《大医精诚》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中医仍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医生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绪论的讲授不是简单地介绍教材内容,而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饱满的教学热情,严谨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点,更要通过绪论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医,相信中医,热爱中医,有兴趣有信心去学好中医,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及后续各门中医课程讲授都具有重要意义。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2]谢伟,刘睿,刘洋,等.培养和引导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对策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9):129-131.
关于变更投稿邮箱的通知
由于我刊原邮箱服务商合同到期,原投稿邮箱于2015年7月1号停止使用,特通知各位读者、作者。为确保投稿及时送达编辑部,即日起请将稿件投至zgzyyycjy@163.com新邮箱 ,由此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刊的关注与支持!
投稿邮箱:zgzyyycjy@163.com
咨询电话:010-57289308/57289309
官方网站:www.zgzyyyc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