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交流平台在临床教学应用的探讨

2018-02-08刘作良杨兵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病例交流

刘作良 杨兵厂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危重症科,湖南 长沙 410013)

移动交流平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使人们的探讨交流和互动越来越方便,多样化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对于使人们的互动与交流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丰富[1],这些便捷的交流平台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于医学的临床教学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合理应用这些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师临床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进而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移动交流平台的使用[2],能够使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同时能够不分时限、场地的便捷交流,还能够方便的对交流的内容进行保存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升临床教学的教学效果[3]。

1 根据课程和人员结构 合理安排移动交流平台的使用

我院学生在临床课程的安排上,一般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理论课与见习课,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不同,理论课上课人数一般为45人左右,一般分为3个组进行见习课的学习,每组15人左右,根据人数情况,一般分为3~4个讨论组,每组4~5人,由不同的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带教学习。

全班级有移动交流平台,见习课不同小组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有带教老师在平台中,负责对交流内容进行引导、总结和评价,在理论课授课前两天,老师会将下一堂课需要讲授和讨论的内容提前发布在群里,由学生先进行查阅和预习课程内容,以便于在讲授过程中学生提前领会和了解,在理论课结束,引导学生将课时上的困惑和疑问在群中进行公布,对公认的困惑,首先由学生查阅资料,对疑问进行思考,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解答和总结。

而在临床见习课,则更加突出开放性这一特点,强化对典型病例的讨论和学习,带教老师首先挑选典型病例,然后将典型病例进行分层次处理,课程提前两天首先公布患者主诉及症状表现,由学生进行讨论,可能是哪些情况,应该进行哪些检查和化验,可能进行什么样的诊断,此时对于疾病的分析一定是广泛的多样性的,通过一天的讨论,带教老师在课程提前一天公布患者的检查化验结果等资料,将患者的疾病诊断及表现范围缩小,引导学生根据现阶段的检查检验结果分析疾病,提出可能的诊断,给出可能的治疗原则及方案,然后通过见习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与之前交流中的主诉、症状表现进行印证,对可能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通过见习课的学习,在课后对可能的疑问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发散学习的原则,通过一个病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着一系列的疾病情况,使知识得到巩固。

2 以互动性为原则 强化学生参与

移动交流平台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使之不分场地、时限的进行交流与探讨,故而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互动性和参与度是学习的关键和重点[4],在移动平台的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对课程的影响和对学生的参与包括通知各项事宜、告知下节课课程内容、病例发布与讨论、对课程内容的答疑与分析,在这几个方面,要求平台中的老师对学生的参与进行实时掌握,同时根据分组情况以小组负责人的形式收集各小组成员的疑问和问题。

移动平台的应用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以防止有部分学生实际脱离平台甚至出现平台建立了,但是无人回应与答复的情况,这就要求对平台的建立和使用提出规定与要求。以重症监护科室为例,提前两天的课程预习阶段,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之前在自己小组内发表自己的预习情况以及遇到的困惑与难点,进行小组初步讨论,并由小组负责人发布至班级平台,提前发布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能够对问题进行重点的见解。而在病例讨论阶段,需要每位同学必须发表自己对病例的判断和分析,将自己对病例的下一步检查、可能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发布,同时本着严谨治学的原则,要将自己判断依据的出处进行公布,这样可以有助于各个同学之间共享学习资源。而课后的答疑与分析则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和发布,同时进行解答,以上参与均要求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例如病例讨论须在一天内,每位同学均需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以时限性来要求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同时在讨论过程中,重症医学科的老师还根据比较典型或者疑难的病例或者症状为切入点,设置专题讨论,以一个点带动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及互动性。

3 加强启发思维 激发自主性学习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启发性思维发散学习是开阔学生学习思路的重要方法。通过移动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课堂教育时间不够、部分学生不主动表达以至于很多学生无法发表个人观点等弊端,呼吸科老师在平台学习过程中,在群里的角色以观察、引导为主,对于知识尽量不进行判断,教师公布本次讨论的切入点之后,各个学生对所公布的问题进行讨论,带教老师不判断学生提出观点的正误,仅引领学生不跑题,不同学生的观点在学生中间互相交流,同时根据学生公布观点的论据的出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查阅资料,此举较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查找资料,主动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很多带教老师表示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拓展,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老师起初也没有考虑到和分析到的情况,发现学生之间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思考的角度确实各不相同,对于老师、学生均能够丰富其思维,拓展其视野。

4 以案例为核心 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临床教学的核心就是病例,无论是移动平台还是课堂或是见习,病例都是老师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切入点,前期通过诊断学、内科学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疾病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在移动平台的交流过程中,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病历以剥丝抽茧的形式进行公布,进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5]。

呼吸科在实施平台教学的过程中,在临床见习课之前首先选择典型的或者特殊的病例,形成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在课程前两天,首先公布患者的主诉,现病史等信息,根据情况也可公布照片资料,学生在平台根据已有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查阅相关资料,提出需要完善的疾病资料,应该进行何种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注明应进行的检查哪些结果可能是哪种疾病,在课程提前一天,老师再次公布患者的一些检查化验结果,学生根据检查化验结果,提出可能的诊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甚至提出用药,同时根据已有诊断,提出对于该诊断可能的疑惑,在见习课程中,带教老师会带领学生对病例进行直观的认识,同时提供现有的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措施时候患者的具体表现,课后再进行答疑与分析。

以病历为核心的学习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根据病例分析得出的诊断与治疗可能使疾病缓解,当然也有可能不缓解,这就需要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是治疗方向的错误还是疾病发展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广泛查阅文献,积极交流探讨,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深入的印象[6]。

5 多方参与 有序引导 形成系统评价体系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调整,需要多方参与有序引导,更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切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我院的移动平台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学生、遴选病例、合理引导学生讨论、对学生进行督促与评价,由以前的知识授予和灌输者变成了组织学习者,学生由以前的知识接受者变成知识的自主学习者,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考核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掌握,而另一部分是对移动平台的参与和交流程度,学生是否积极查阅文献,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成为了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7]。

通过移动交流平台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发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以往的以听为主,转变为以找为主,而带教老师所形成的病历的分析可以逐步建立病例库,并使之不断丰富与完善,使今后的学习更加的方便和便捷[8],相信通过网络的逐步完善,移动终端的不断丰富,学习与交流也将越来越方便与便捷,知识的获取程度也能够越来越高。

[1]童燕娜,程哲,段洪连,等.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5):571-574.

[2]王洪,杨洋,王浩然,等.浅析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2):343.

[3]赵学铭.移动学习在PBL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4):10-12.

[4]江其龙,陈伟焘.移动教学平台在重症医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2):2292-2295.

[5]郑荣欣,李玉明.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模式探讨[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1):29-30.

[6]赵弘.临床教学中应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交互式学习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5,16(6):67-69.

[7]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90-97.

[8]刘刊,陶恒沂,刘昀,等.移动学习平台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54-455.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病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病例”和“病历”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