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专业选修课课程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08崔轶凡田岳凤李培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学类中医学学分

崔轶凡 田岳凤 李培硕

(山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山西 太原 030619)

随着对中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整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选修课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选修课是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包括限制性选修课(限选课)与任意选修课(任选课)两大类。选修课虽然所占学分较少,但并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课程领域。在我们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对中医学专业的选修课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力求与必修课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为培养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服务。

1 课程结构调整的宗旨目标

1.1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型中医人才的培养是弘扬中医事业的重中之重,创新性思维对于中医学科发展至关重要,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新创业的硬件系统[1]。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核心,在选修课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深度融合、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

1.2凸显中医学特色 中医理论是医理与哲理的结合,又是医理与文理的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内核,也是中医药思想的理论基础。国学经典著作不仅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信息,而且充满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精神。在选修课程体系中纳入体现中国传统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特点的课程,其辐射作用必将贯穿于中医教育整个过程之中;这些丰富的人文营养元素,也必将成为中医学专业学生人文底蕴和品格塑造的发展之源[2]。

1.3完善知识结构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中医专业学生不仅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还必须掌握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在选修课体系中纳入哲学与历史、文学与艺术、自然与科学、经济与社会、伦理与法律、生物与医学等课程,对于培养学生通专并重、文理兼融的综合素质[3],无疑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1.4拓宽学术视野 中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必修课的学习,系统掌握了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各科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开设一些帮助其深入理解历代中医名家丰富多彩的学术理论,拓展认识中医学个性化学术思想的选修课程,是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这些课程生动展示了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医家之间学术上的传承与争鸣,对于学生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2 课程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

2.1课程结构基本构架 选修课课程结构调整初衷是建立“课程设置依次递进、课程内容有序衔接,课程形式灵活多样”的基本构架。从课程设置来说,以中医学类任选课为例,低年级开设难经选读、中药真伪鉴别等基础类课程,高年级则开设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科研成果讲堂等临床类、提高类课程,既与不同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又提升了专业知识高度。从课程内容来说,以语言艺术类任选课中英语类课程为例,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语音、英美国家概况、英语影视欣赏等难度较低的入门类课程;三、四年级开设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入门、高级英语读写译等难度相对较高等实用性课程。从课程形式来说,推拿手法学、FLASH动画、网页设计等课程以实训、上机等授课形式为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限选课 限选课分为医学人文类、自然科学类、中医学类以及西医学类四类。

(1)医学人文类:12学分,要求学生修满5学分。本类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著作、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初步建立中医思维,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卫生法学等课程,初步建立社会医学、整体医学观念,增强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自然科学类:5学分,要求学生修满1.5学分。本类课程旨在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在医院日常流程中的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以及科学探索的能力。

(3)中医学类:16学分,要求学生修满8学分。本类课程旨在展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通过学习中医名家临证的诊治经过程,揭示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强化学生中医思维,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4)西医学类:16.5学分,要求学生修满8.5学分。本类课程旨在使学生认识现代医学临床各科的重要概念理论,科学研究的新进展;系统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正确处理医患沟通中的矛盾,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2.3任选课 任选课分为语言艺术类、医学相关类、中医学类、西医学类以及网络通识类五类。语言艺术类提供19学分、医学相关类提供44.5学分、中医学类提供26.5学分、西医学类提供36学分、网络通识类提供18学分,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分别在以上各类别中修满2学分、2.5学分、2学分、2.5学分、1学分,合计10学分。各类任选课中的不同课程进行了灵活的组合,以期能够达到选修课结构调整的四个目的,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创新执行力、创业创新领导力、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管理-易学实用的创业真知等课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规范的理论指导。开设介绍学科前沿、讲解研究方法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中医科研素养、医药市场营销、医药企业管理学、药品临床推广技巧等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

开设国学经典选读、中国传统哲学导读、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中国文化概论、中华诗词之美、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国学智慧等介绍中国古代哲学、人文科学等的课程,充分发挥在学生通识教育与中医专业基础教育的双重价值。

开设中西医结合方法与思路、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全科医学、循证医学概论、法医学、医患沟通学、医学方法论、卫生法学、医院管理学、医院信息系统、人际沟通、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帮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广泛涉猎现代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难经选读、内经理论临床案例选讲、络病学、名家医案解析、易水学派常用方证临床解读、门氏中医经方实证、三部六病解析、中医特色疗法、针刀医学、中医养生学等课程,相对于必修课中的中医学课程来说,属于研究型、提高型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学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特点,激发学习中医的热情。

3 课程结构调整的效果分析

3.1调整后的优势 (1)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中医大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5]。通过选修课结构的调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进行自由度更大的选择。一些课程需要当作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另外一些则是为开阔眼界做一般了解。利用尔雅通识课平台、智慧树在线课程平台,学生可以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节奏、时间和进度,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学习内容由依从教师讲授到超越讲授范围,并向广博与纵深方面发展,学习方法从以记忆为主的再现型向以理解型为主的应用型转变。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选修课作为必修课有益的、不可或缺的补充,要求授课教师积极选课、精心备课、认真授课,不断提高以下能力:①更新知识的能力。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教师需要将本课程相关的新知识、新理念贯穿于教学中;②“捕捉”研究热点的能力。教师需要紧密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关注国内外时政大事,通过改进授课方法,把人文、科学与创新融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③掌控课堂的能力。选修课上课人数较多,学习习惯与学习特点各异。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更加需要具备掌控课堂的节奏的能力,强调本阶段学习目标和核心知识点,有序推动教学进程。

3.2调整后的不足 选修课课程结构调整后,增加了知识门类、课程以及学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大大增强。虽然选课范围扩大,但由于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介绍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盲目选课的现象。学生往往根据获得学分的难易程度、上课时间是否方便进行选课,在低年级就完成了所需的选修课学分,高年级时则缺乏继续选课的动力,导致部分临床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由于选修人数少而未能开课,既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拟在学生进行选课之前,通过教务处、中医临床学院、学生处、团委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充分介绍每一门选修课的设置意义、主要授课内容、授课手段、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历届学生选择本课程的意见反馈等,以引导学生更科学、有效地选课。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修课作为大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通过中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对于选修课课程结构的调整实践,中医学专业学生呈现出专业思想稳固、知识结构完整,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发展趋势。当然,我们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最终达到培养“基础扎实、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1]王红云,吴志平.构建中医学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57-59.

[2]田岳凤,张俊龙,李玮,等.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内涵建设的探索[J].中医杂志,2013,54(20):1798-1800.

[3]王鹏,彭代银,王键,等.中医类医学生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5,34(3):1-4.

[4]张星平,赵琰,安冬青,等.加强重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建设[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8):520-522.

[5]章红英,车念聪,刘宁,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23-125.

[6]王健胜,侯桂玲.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6):33-34.

猜你喜欢

医学类中医学学分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