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加强临床实践背景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人才培养建设

2018-02-08黄淑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时妇产科教学方式

黄淑媛 雷 磊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7级,湖南 长沙 410006;2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生理、病理、诊疗、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新兴学科,其包含了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同时也是当代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生的一门临床必修课程。作为一门临床课程,与基础课程相比,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对于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要颇为重视,与临床诊疗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国家积极倡导各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建设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完善。

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型临床综合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规范化的教学方式、环境与优良的师资力量,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的需求相协调,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需要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临床创新型人才,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其培养的重中之重。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以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2017年又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其指出要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这两《意见》的颁布,我国的医疗体制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与改革。人才的培养方式与方向均产生了新的变化。

1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 教学方式落后 缺乏多方式及多途径教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育与其它医学课程一样都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我国占统治地位[1]。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被动学习的方式,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这种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它既极大地抑制住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使得教学质量不佳。这意味着急需寻求一种解决办法,改变现状,加强人才的培养。

1.2 临床实践教学环境及课时不足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作为一门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临床学科,其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与临床诊疗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我国医学临床教育主要通过附属医院见习、实习。然而见习课程课时少、实习科室随机、与考研时间相冲突、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均广泛存在。再者,其大多数医院均属于三甲医院,造成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不够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给人才的培养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1.3 培养投入资金缺乏 影响培养质量 培育资金的缺乏体现在教学的硬件设施数量上的不足,硬件设施老化破旧,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与更换,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精细设施设备,设备缺乏等。其次为培育配套的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人数不够,开设“大课堂”教学等问题长期存在。培养资金的投入是人才培养发展的强力保障。

1.4 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的发展更应当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但在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其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管理与培养,其考核机制也相对缺乏。必要明确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的,加大培养力度,让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加趋于多元化。

2 解决措施

2.1 实现传统课堂转化 以被动转主动 传统课堂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弊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已然不是最佳,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精品课程,设置专门的学科网站,转化传统课堂模式,将这种以课堂为主的笼统教学方式加以改进,转被动学习为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课前视频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加以引导、答疑解惑、拓展书本知识,将妇产科临床病案制成PPT或者视频给学生们共同谈论学习,开展小组研讨会,根据调查,美国的课程计划学时总数比我国多200学时,其中讲课学时二者相近,都是850学时左右,美国的小组研讨约占200学时,而我国小组讨论课时几乎是零[2]。应当加强小组研讨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互相学习,逐步提高临床思辨能力。近几年慕课在我国高校有着一定的发展,但其仍较为局限,使用率、影响力仍不够。加强其使用力度,可以使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大地提高学习的灵活性,为人才的培育保驾护航[3]。

2.2 以课堂-模拟-临床教学相结合 临床学科教学课堂应与其它的教学课程有所不同,理论教学不应成为其主体部分,加大模拟教学、临床教学的所占比,模拟教学既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桥梁,同时也可以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跳出枯燥乏味的牢笼,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学中,加大模拟人的使用力度,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女生特殊的生理解剖、产生机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以更好协助理解学习,课堂教学与模拟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临床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加深理解与记忆。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课堂-模拟-临床”教学应当齐头并进,而非层层递进,现如今我国五年制教育中实行以4+1为主的层层递进培养模式,使临床实践与理论彻底分开,这并不可取。实行以“课堂-模拟-临床”教学同步相结合的方式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推进人才培养助力。

2.3 加大教育投资,避免“大课堂”教学 “大课堂”教学是指培养人数超过一定范围,对其最佳的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产生反映出了我国高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学生不能很好地享受教育资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育应当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培养投资,使课堂教学、模拟教学、临床教学均有其规范化的培养环境、设施、人数,使教育达到最佳状态。杜绝课上听不到、临床看不到的各种情况。努力培养出高、精、尖的临床型人才。

2.4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素质 医教结合 教师在人才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团队是培育出优秀人才的保障。必须加强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其年龄、学历、背景、职称、专业的比例都应当与学科的建设相适应,引进人才,拥有学科带头人。教师之间形成共同备课、相互听课、互相研究讨论的运转模式,并采取“一票制否决”的办法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这种临床学科来说,教师还应当具备临床能力与临床思维,让学院教师上临床,提升其临床操作综合能力。同时也应当加大临床医生参与到教学中的力度,医教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临床运用型人才。

2.5 明确培养目标 调整考核机制 传统的人才培育以理论考试为主,使学生养成考前死记硬背,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习惯,像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这种临床课程通过此种培养方式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任何的社会现实意义。把培育具有高临床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调整考核机制,实行“学科理论-模拟病房-病例分析-实际操作”为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在考核机制中更加注重临床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加强人才培育的全方位建设[4]。

2.6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培养应当为精英教育,医学硕博教育更应当注重专业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跟临床-跟门诊-导师心得授课-周学习、周讨论-月总结-病人演练操作比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更能促进人才全方位、更精准的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出社会使用型人才。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因为它是当今妇产科临床人才的摇篮。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临床,其来源于临床,最终也回归于临床,在当今注重临床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培养模式加强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广大女性患者排忧解难,促进妇产科学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学时妇产科教学方式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