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在怀化论略
2018-02-08唐正芒张春丽
唐正芒,张春丽
(湘潭大学a.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b.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怀化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中下游,南接广西, 西连贵州,与湖南的张家界、娄底、邵阳等相接。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中国东中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今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由此可见怀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八十多年前,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经过此地的历程,更是使得怀化在长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二六军团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怀化的辰溪、溆浦一带开展扩红工作,不断壮大红军队伍;中央红军更在怀化通道召开紧急会议,改变行军方向,使得中国革命迈开转危为安的关键一步。伟大的长征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在怀化期间的战斗历程开始逐渐凝聚成伟大的“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军长征在怀化概况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将主力撤出中央苏区。一九三四年八月,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出发突围西征,在怀化靖县新厂击溃尾追之敌,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从容进入贵州与红二军团会合,牵制敌人大量兵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突围长征。湘江之战后,面对敌人的重兵堵截,中央红军在通道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于是,红军改向黔北进军,中国革命迈开转危为安的关键一步。中央红军达到陕北后,气急败坏的蒋介石调遣大量兵力围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企图压缩聚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红二六军团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突破沅水,直插湘中进入怀化的辰溪、溆浦,迫使敌人压缩聚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的计划彻底破产,敌军改“围剿”为“尾追”。对此,蒋介石大为震惊,连忙重新聚集部队,向这一地区扑来。红二六军团迂回怀化,向贵州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机智灵活地冲破了国民党的层层封锁,胜利实现了出湘入黔的战略目标。
红军长征队伍在怀化地区先后历时两个多月,战斗、工作与活动过的地方有通道、靖县、沅陵、辰溪、溆浦、会同、黔阳、怀化、芷江、晃县(今新晃)等十个县(市)和四个县城[1],新厂乡、洞溪乡、清浪乡、船溪乡、田湾乡、新店坪镇、方家屯乡、冷水溪乡、双江镇等一百四十多个乡镇,龙溪口、老晃城、潘家寨、兵马冲、船溪、塘湾、陈家湾等九百九十多个行政村。期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十几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进行过大小几十次战斗,还在溆浦、辰溪一带扩红两千人,到处宣传革命真理,散布革命种子。广大红军战士在湖南怀化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模范遵守群众纪律的动人事迹,在湖湘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英勇豪迈的英雄赞歌,鲜明而生动地体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在怀化是红军长征艰险征途中熠熠生辉的光辉篇章。
二、长征精神在怀化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长征组歌里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正是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极端热忱和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所凝聚成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红军战士们才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英勇战斗,勇往直前。
红军长征在怀化期间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党内“左”倾错误思潮的坚决抵制。湘江之战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面对如此巨大的失败,红军指战员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坚信革命一定胜利、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当红军占领通道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在通道召开紧急会议,凭借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与党内错误的领导路线作斗争,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战略转移。在如此危难的时刻,红军战士们以理想信念作支撑,不忘初心,坚定地跟党走!
其次是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充分信任。在黔阳县,一位掉队的红军伤员,双脚浮肿,拄着一根棍子,咬着牙关,一步一移,艰难地向前走着。他经受着饥饿、寒冷、疼痛的煎熬,誓死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任何困难也不能吓倒我,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赶上部队,去见毛主席!”当他走到一间茅棚门前,贫苦农民张快子得知他是红军时,连忙热情地招待他。张快子望着伤员浮肿的双脚,消瘦的身子,心中十分难过,他心疼地让红军战士在自己家里养伤,伤员激动地说:“离开部队,比娃儿离开爹娘还难过,早走一天,就能早日见到毛主席啊!”说到这里,伤员高兴地告诉张快子,红军现在是由毛主席领导,毛主席十分英明。张快子听了,也兴奋起来。[2]
再次,是对毛泽东所预言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在通道县,红军姜德胜同志负伤离开队伍后,在当地老贫农黄大爹的掩护和照顾下在山上一座古庙里养伤。一段时间后,姜德胜的伤一天天好起来了。一天,姜德胜低着头沉默不语。黄大爹寻思:往日,他不是讲红军长征故事,就是谈将来全国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今天为什么不说话了呢?“你病了吗?”黄大爹亲切地问。姜德胜对大爹说:“如果没有您老人家救护我,我早就完了,现在,我的伤已基本好了,我想赶回部队去……”黄大爹沉思了一会郑重地说:“孩子,红军已经走了两个多月了,你的伤又没有完全好,身体虚弱,怎么赶得上呢?我看,你就留在这里吧!”姜德胜思考了一会,觉得大爹的话有道理。“是的,部队是赶不上了,但是,难道在这里就不可以干革命吗!”就这样,姜德胜留了下来。一支坚强的游击队,从此活跃在这一带的崇山峻岭里,革命的火焰在大山里大放光芒。[2]
共产主义信念是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坚强的信念、伟大的精神,铸造了我们的军魂、我们的党魂,创造了伟大的奇迹。红军战士们在怀化的历程充分彰显了这一特质。
实事求是的基本遵循
毛泽东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3]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能否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否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长征中尤为重要,不管是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还是取消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确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还是舍弃川西,北上陕甘;亦或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体现了红军战士们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在怀化境内,通道转兵则是展现红军长征中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一个典范。
通道县位于湖南怀化市南端,湘、桂、黔三省交界之处。东邻省内绥宁、城步,北接靖州,南毗广西三江、龙胜,西连贵州黎平,在历史上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北接古越国,南连古楚国南部的通道,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如今通道,向北可进入湘西腹地,向南则通桂北,向西可进贵州,为湖南至广西桂林、柳州的重要通道。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向湘西转移,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由于“左”倾领导者采取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搬家式的行动方针,使红军失去高度机动性,处处被动挨打。尽管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付出惨重代价,却迭次失利,几乎濒于绝境。湘江战役后,红军虽然突破了蒋介石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但并未摆脱蒋介石的围追堵截。还在红军突破第二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就已察觉到中央红军主力要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和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颁发了“剿匪计划大纲”,就是在“黎平、锦屏、黔阳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以北地区”布置一个大“口袋”,妄图在通道北面将中央红军“消灭之”。伍修权回忆说:“这时蒋介石正在我们前进方向布置了五倍于我的强大兵力,形成了一个大口袋等我们去钻。”[4]面对这一情况,博古、李德仍执迷不悟,坚持原定计划,准备率领红军继续往蒋介石布置的口袋中钻。事实上,如果红军坚持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就必须与数倍之敌决战。但部队战斗力又空前减弱,要是仍旧采用正面直顶的笨战法,和优势的敌人打硬仗,显然就有覆没的危险”。[5]
在这一危急关头,毛泽东积极建议放弃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从而掌握主动权,挽救即将失败的危局。在这种局势下,周恩来召集中央部分负责人在通道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应邀到会,陈述了反对北上湘西的意见,建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到川黔边建立根据地。”[6]最后,由于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三人组的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最终得以通过,并于当晚19时半发布了中央红军于13日西进入黔的“万万火急”命令,正是这一行动把蒋介石的主力和湘敌大部军力,远远抛在湖南的西部地区,使红军脱离险境,化险为夷。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一书中叙述这段历史情况时说:“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意图,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了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5]这就是通道转兵的实际意义所在。
几乎濒临绝境的湘江惨败,将部队中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推到了顶点。[7]广大红军官兵和中央领导层才开始深刻地思考“照这样的领导思路继续走下去还行不行”这一问题。伍修权回忆说:“过了湘江,许多指战员愤愤地说,过去几次反‘围剿’,打了许多恶仗,不但没有这么大的消耗,还壮大了许多倍,现在光挨打,真气人!他们还痛心地问,这样打下去,结果会怎么样呢?”[8]通道会议之后,领导层盲信的教条和共产国际权威动摇了,转兵的政策符合实际了。
正是从通道转兵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转战途中,有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精神和勇气,即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决策。
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典范,正是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无畏革命精神才使得红军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红军战士们在怀化境内进行过大小几十次战斗,红军与数倍之敌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用鲜血和生命展现了这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在芷江便水战斗中,红二六军团为了给尾追之敌以狠狠打击,红军战士们不怕大雪路滑、疲苦饥饿,在指挥员的带领下,组成大刀队、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勇猛冲锋。为了占领敌重机枪阵地,红军十多名战士,腰挎手榴弹,手挥大刀,利用树枝枯草掩护,杀出一条血路,成功占领了该阵地,夺了敌人的机枪。[9]在龙溪口战斗中,红六师十六团第一营的战士们为了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红军向贵州迁移,以一个营的兵力抵御敌人一个旅的兵力,与敌激战四小时,使其不敢前进一步,为了守住龙溪口,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固守两岸碉堡,红十六团参谋长常海波壮烈牺牲。[9]在溆浦的溆郊战斗中,红军的一位不知名的班长独身钻入敌阵地,夺机枪一挺,在敌阵地猛烈扫射,击毙敌军五十余人,最终这位班长壮烈牺牲。[9]
除战场外,红军战士们也与土豪劣绅等坏人英勇作战!红军占领溆浦城以后,就派排长雷清明同志带领一名战士到县城郊区去发动群众,领导穷苦农民打土豪闹翻身,在赵家村掀起了热火朝天的革命斗争。不料却遭到土豪劣绅报复。为了掩护战士们安全突围,转移当地游击队员,雷清明引诱四周的敌人把火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给战士们赢取宝贵的突围时间。一阵密集的枪弹射来,英雄的红军排长雷清明身中数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9]
中国革命一开始就充满着血与火的洗礼,红军战士们全体抱着牺牲一切的决心与敌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
鱼水相依的军民情谊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10]从根本上说,长征的胜利是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结果,长征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在怀化期间,红军战士每到一处,都积极宣传革命主张,撒播革命火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打富济贫,严惩土豪劣绅。使穷苦百姓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在党和红军的感召下,人民群众自发地起来做革命队伍的“靠山”,拥护红军,热爱红军,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严峻的战争形势下,演绎着暖暖的军民鱼水情谊。
红军战士严格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东西付钱,宁愿忍受刺骨的寒风,不进民房。因此,当地群众都从内心爱戴和拥护红军。红军每到一地,家家户户都腾房让铺,烧水泡茶。红军根据群众要求,抄没土豪劣绅的家产,把抄没的大部分粮食、衣服分给贫苦工农,贫苦农民无不拍手称快。红军每离开一地,都会将少数伤势较重的红军伤员安置在农民家里养伤。在敌人血腥屠杀的白色恐怖面前,当地群众毫不动摇,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隐蔽、养护红军伤员。在晃县,便水战斗后,红军伤员老胡和老艾留在贫农姚锦阳家养病。一天,伪保长带着四个爪牙,要把伤员抓走。姚锦阳和爱人刘梅香拼命反抗,将他们四人赶走。事后姚锦阳上山挖药,刘梅香给伤员煎药、换药、做饭,关怀备至。老艾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姚锦阳将他安葬好,每年清明节还带着儿子为他扫墓。老胡经过两个多月治疗,终于痊愈。当他去找部队时,姚锦阳夫妇又给他买了一付货郎担,化装小贩,送他出门。老胡依依不舍,在寒风刺骨的严冬,将身边唯一一床军毯,送给救命恩人。这床军毯刘梅香一直保留着。她经常给当地民兵讲述红军的故事,以教育子孙后代。[9]
在沅陵县,红军离开长安山去大庸时,老百姓都依依不舍,站在村旁、路口,目送自己的子弟兵。村中的王城谋、王国顶主动为红军当向导。沅陵是大山区,溪山重叠,红军每过一条小溪都要解一次裹腿,影响了行军速度。为了加快尖兵排行军速度,王成谋背着子弟兵过水。为了感谢王对子弟兵的关爱,每个战士都丢下铜钱。王不接,红军便将铜钱放在岸边。部队走后,王成谋捡得铜钱数百枚,装满了两裤脚。枚枚铜钱凝聚着军民的深厚情谊。[9]在通道,在通道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通道各族人民积极帮助红军当好引路向导、架桥渡河、舂谷送粮、侗药疗伤等,较好地完成了支援红军一路前进的行军任务。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拉开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序幕,开启了党和红军不断走向胜利的转运之旅。但在这大转折、大转运的背后,融入了侗乡儿女的真心付出、倾情奉献和广泛支援。
一部红军长征史,也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历史。红军长征在怀化的历程生动地体现了红军战士们和怀化地区各族人民唇齿相依、心心相印的鱼水深情。
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0]
湖南怀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地区之一,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怀化也是战争年代中国工农活动的重要地区,更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地区,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对长征精神的形成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在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指出,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11]红军长征在怀化的两个多月历程,就为伟大的长征精神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在时代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依然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