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专业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以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
2018-02-08杨司桂
杨司桂
(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遵义 563006)
英语写作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课程,这不仅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四、专八考试唇齿相连,还与专业学生的其他考试(如基础英语考试、考研、招考等)关系密切,也与其他类型的写作(如学期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息息相关。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译这五种基本技能中最难提高、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程,“写好一篇英语文章不仅需要作者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用词准确、语法正确、表达符合英语的习惯),还要有思想和思辨能力,还要有社会、文化、文学等各方面知识。”[1]前言因此,英语写作就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难点,为此很多高校的外国语学院把英语写作开设的时间由原来的一年延长为两年,加大了对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视力度。然而,尽管如此,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仍不明显,例如,在笔者接手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以前,尽管我们学院专四、专八的考试成绩逐年提高,但大多数学生写作成绩提高的幅度不大,普遍感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写出语言流畅、逻辑性强的作文,有些学生甚至感到无从下手。为了改善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提高专业英语写作教学水平,近五年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从宏观层面上摸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并努力完善之。
一、提出的前提条件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某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必须与其教学目标相契合,并考虑其实际的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内容[2]。笔者提出的教学模式是宏观层面上的,具体而言,指的是如何把两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时间进行排列组合,概括为课前背诵、理论引导、范文讲解、实践写作以及总结和任务等五个教学环节,即“五环节”教学模式,它既不同于德国齐勒尔(TuiskonZiller,1817―1882)和赖因(Wilhelm Rein,1847―1929)创造的一般意义上的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与应用[3],也不同于狭义上的英语写作教学法,譬如“结果法”“过程法”[4]或“写长法”[5]等。笔者提出的“五环节”教学模式不是凭空想象,毫无依据可言的,而是基于平时大量的教学经验、且建构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之上:
首先,它间接源自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是专升本地方性高等院校,升本时间不长,各方面的条件比不上老牌本科院校。为了求得生存,也为了更好地发展,校领导提出了近期内的宏伟发展目标:强本争硕。“强本”是前提与基础,“争硕”是目标与方向,这一顶层建设思想不仅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与方向,使学校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同时也给予本人的教学以源泉及动力。为了夯实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即“强本”,笔者不得不去思考、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
其次,这一模式建立的另一前提是我们外国语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并且两级分化严重。学生一动手写文章,就问题多多:在文章结构方面自由散漫,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条理性很差,结构混乱;思路展不开,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多,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往往是“无话可说”,或写不够字数,要不就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性差;在语言方面,词汇量小或用词简单,语法错误较多,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数、时态、语态等都不清楚。职是之故,笔者也不得不去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最后,英语写作教材的选择也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使用的写作教程是上外出版的由王星主编的《英语专业写作》(2006)教材,分为两册,本套书的特点是信息含量大、提供的范文多,并且有点难度,内容极富时代性。故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就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单靠一本教材“打天下”,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讲究灵活多变。
二、模式构件及其教学实践
专业英语写作课是一门传统的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教学目的,以教授英语写作技巧为教学依托,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表达水平为最终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以及老师的教具有一定的挑战。“五环节”教学模式是笔者对过去五年教学体会与感受的总结,是对专业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这一模式是把两个课时分为五个环节,即课前背诵、理论引导、范文讲解、实践写作以及总结和任务。这五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互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服务于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个以受众(即学生)为取向的教学模式。这五个环节的内容安排不是平行并存的,而是强弱得当,在时间分配上更注重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教学环节,其中的“实践写作”约占整个课时的40%,是主轴与灵魂,其他环节都是服务于它的。下文将基于王星的《英语专业写作》(2006)第一册的第107到112页,从如何教授学生描写地点这一维度来谈谈笔者所提出的“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课前背诵
根据王星的这本教材,在上完如何描述地点的前一个教学内容“如何描写事物或物体”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要求背诵的内容。这里所说的“课前背诵”指的是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背诵上一次课布置的任务。这一阶段只需用8分钟即可。可以采取自愿背诵,也可采取点学生学号的方式进行。一开始,笔者所教的班级大多数学生反对背诵,他们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属于应试教育的“顽疾”,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后来笔者把一篇由南京大学丁言仁教授写的长达8页的论文“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推荐给他们看,再加上在选择背诵材料方面注重他们的兴趣点以及英语水平,他们才慢慢地接受了这一建议。比如,在这一次背诵中,特意选了一篇与中国题材“爱莲说”相似的短文:即平行文本或相似文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见下文:
It is a marvel whence this perfect flower(white pond-lily)derives its loveliness and perfume,springing as it does from the black mud over which the river sleeps,and where lurk the slimy eel,all speckled frog,and the mud turtle,whom continual washing cannot cleanse.It is the very same black mud out of which the yellow lily sucks its obscene life and noisome odor.Thus weseetoo in theworld,thatsomepersons assimilate only whatis ugly and evil fromthe same moralcircumstances which supply good and beautiful results―the fragrance of celestial flowers―to the daily life of others.
通过这一短文的背诵,不仅使学生更加明白“出污泥而不染”这一主题思想,帮助他们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拓宽了写作思路,而且也让他们学会了一些新词和短语,提高和深化了对英语复杂句的了解。简言之,背诵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6],记住其优美的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7]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应该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其积极作用[8]。
(二)理论引导
英语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少讲多练。我们学院目前使用王星主编的这套教材,其理论教学的安排便是如此,理论讲解不多,重点在于范文讲解与写作练习。当然,少讲理论不等于上课不讲理论,而是理论讲解要精讲,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此外,还应采用诱导式的方法进行理论授课,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或思考,这一阶段的教学约为12分钟。譬如,笔者在教如何描写“地点”时,只需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要求写在黑板上:第一,要有主题句;第二,要有支撑材料。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107页,让学生去阅读、思考;之后,接着问学生问题:描述“地点”还有其他要求吗?教师用这一办法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或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讨论完之后,老师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或简评。只有这样引导启发,学生才不会把写作理论当作写作的教条,而仅仅是参考。
(三)范文讲解
正如前面所说,本套教材的一大特点是范文多且极富时代性。因而,范文讲解也是英语写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讲解范文时,由于范文多再加上时间有限,只需从中挑选一篇典型的范文去讲,最好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容易让学生理解的范文,这样既能精讲,又会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操练。讲解范文时,主要围绕着内容、组织、语法以及得体性去讲(这四点是专四考试所要求的)。此外,还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想,让他们去思考。比如,在讲解与“地点”相关的范文时,可以把重点放在第107页到108页的有关学生“宿舍”的范文讲解之上,因为这篇范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贴近。这里有两篇范文,在讲解前,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让他们判断哪一篇写得好,并运用刚才所学的理论知识说说为什么。学生若回答正确,进行及时表扬;若回答错误,继续进行引导;若多个同学仍然回答不上,教师可以说出答案:第二篇范文好一些,因为它符合主题句的基本要求:描述主题+作者态度+主要印象[1]P107。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笔者讲解这一范文时还进行了细节讲解,包括一些复杂句的结构,例如,“As you walk into the room,you are stopped short by my bed,which fills halfoftheroom”,还讲解了倒装句的使用以及原因,例如,“Stuffed under the desk is a woven wastepaper basket overflowing with paper and posters”,等等,不一而足。之后,笔者还告诉学生:文体除了正式与非正式之外,还有中间阶段,即它们是延续性的、线性的,而不是断裂的。这样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范文讲解的时间约为25分钟。
(四)实践写作
课前背诵、理论引导、范文讲解这三个环节为第一节课的内容,属于教学的“输入(input)”环节;在第二节课中,可将重点放在写作实践之上,为教学的“输出(output)”环节,时间约为40分钟。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是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长短适中、难易相当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段落。比如,在讲解完有关“宿舍”的描述文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段有关学生自己宿舍的描述文,长度控制在80字左右,在12分钟之内完成,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范文中的词法或句法,努力模仿其写作思路。
接着是互评(peer reviewing)阶段,这一阶段就要求老师掌握好时间,一般来说,只要时间一到,就要求学生停笔进行交换互评。在互评这一阶段,笔者交替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同桌之间进行互评,这种方法不足之处是容易形成情感偏差,未能实事求是反应学生的写作水平,优点是操作便捷;另一种方法是先把作业交上来,然后按小组进行交换互评,其优点是评阅较为客观,但费时。学生在进行评阅时,老师先把专四考试评分标准(10分值,评分依据是内容、语法、组织与得体性)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交叉批阅。批阅时,老师在学生当中来回走动,“现场”解决学生在评阅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老师仅充当组织者、解答者和协助者,退居“二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评阅完后,再把作业返回给他们。这一阶段约为20分钟。
最后,老师叫学生毛遂自荐一两篇优秀的作文(批阅分数在9分以上),把这些作文写在黑板上,叫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些地方,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或者让大家说说是不是应该得到这一分数。评价之后,教师应推荐一篇与之相类似的范文,让学生课后去欣赏或背诵。这一阶段约为8分钟。
(五)总结和任务
这一阶段是结束部分,在快结束时,老师一般要对上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其目的是为了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另外也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接下来就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笔者一般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去背诵一篇当天所上的范文或老师推荐的与当天所上内容相关的篇章(一般在120字左右),以便巩固学习内容。这一阶段的时间约为5分钟。
通过对“五环节”教学模式构件及其教学实践的一个简单呈现,我们发现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课前背诵、理论引导、范文讲解”属于“输入(input)”阶段,“实践写作”属于“输出(output)”阶段,而“总结与任务”则属于“巩固(consolidating)”阶段,故本模式符合学生的心里认知特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第二,本模式的焦点在于“写作操练”,重在实践,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就很高,因而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意识;
第三,本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弹性较大,以启发式为主,同时能包容其他传统的教学方法(譬如:背诵法、语法翻译法、任务法等),做到灵活多变。换言之,只要能促进教学效果,什么方法都可以尝试,什么方法都可以用,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三、结语
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1]P51。本模式的提出,是建立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之上,且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旨在为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尤其是地方院校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有着自己的的使用阈,“五环节”教学模式亦不例外,较适合便条、书信、段落以及概括(summary)的写作教学,而对于整篇文章的教学却鞭长不及。
尽管本模式存在不足或缺陷,但笔者希望能给专业写作教学模式增添一个参考,丰富和深化对专业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认识,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