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份珍贵的唐代姓氏资料
——《魏法师碑》碑阴释文解读

2018-02-08邱隆洪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官吏法师姓氏

邱隆洪

(京江晚报 总编室,江苏 镇江 212001)

《魏法师碑》全称《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立于唐仪凤二年(67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江苏境内为数不多、保存较完好的初唐碑刻之一。该碑原立于镇江大港华阳观(北宋徽宗时由仁静观改名),1961年迁移至焦山碑林。

《魏法师碑》阴阳两面皆刻有文字。碑阳正文由唐中书右史兼崇文馆学士安定胡楚宾撰文、清河张德言书、东海徐秀昉镌。《续丹徒县志》载有《魏法师碑》碑阳正文[1]774-777,《全唐文补遗》[2]10-13《大港镇志》[3]471-474等书也有收录。魏法师,名降,字道崇,先祖为任城(今山东济宁)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即好老庄之学。碑文叙述了魏法师生平事迹,是一份重要的道教历史文献。碑文同时蕴含了唐初润州(治所在今镇江)大量的自然、社会信息,对研究镇江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4]。

《魏法师碑》碑阴刻“门人男女弟子及舍施檀越等”数百人名,是研究唐代姓氏分布、唐人取名习俗的一件珍贵实物史料,碑阴文字还包括润州、扬州等若干道观及古村名称,对于研究江南地区唐代道教发展、镇江姓氏渊源及地名变迁也有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各种金石志及地方史志大多对《魏法师碑》碑阴文字阙而不载,《道家金石略》仅节录了碑阴题名中的部分人名[5]64-67。笔者只在《江苏金石志》中发现较为完整的《魏法师碑》碑阴释文[6]。本文主要研究碑阴题名的人员构成及其对姓氏、姓名、地名研究的价值。

1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人数及人员构成

《魏法师碑》在清末出土后开始广为人知。清宣统时,缪荃孙主纂《江苏通志》,专列金石志,派拓工四处搜访碑刻,《魏法师碑》正好出土未久,因而得以收录。与其他史志专收正文不同,《江苏金石志》还收入了碑阴题名。当时因是刚出土,《魏法师碑》大部分碑文尚可辨识,今天许多碑文已难以辨认。《江苏金石志》的记录无意之中为后人释读碑文带来了极大便利。不过由于校勘欠精等原因,就碑阴释文而言,《江苏金石志》收录的碑文与原碑及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编《魏法师碑》一书所附拓片[7]3比对,存在多处讹误、缺漏。有鉴于此,笔者数次前往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观摩《魏法师碑》,并以拓片相较,得到了一份相对完整的题名录,只有极个别人名或姓氏,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可辨识。

1.1 碑阴题名人数统计

《魏法师碑》碑阴刻“门人男女弟子及舍施檀越等”人名。“檀越”,梵语,即施主。题名共分17列,加上两边另行小字,总计为541人。

第一列38人,人员较为庞杂,有文武官吏、法师、道士、处士、女尼等,其中魏姓14人,此列人等应为魏法师近亲故旧。

第二列至第八列,计列润州、扬州、海陵20多处道观(馆)的道士、女官(即女道士)208人,为魏法师男女弟子。

第九列59人,人数最多,其中6人为魏法师男女弟子,其余为文武官吏。

第十列至第十七列,计221人,除4人为僧人、4人为女弟子外,其余皆为村民信众。其中3人官阶为“上柱国”,但没有排在第九列。“上柱国”为并不起眼的勋官,大致相当于“战斗英雄”,偶有遗漏也可理解。

两旁另行小字15人,除石匠满通外,另有14人。这14人应为树碑后添加,其中右下角的“任隆”籍贯为“青州乐安”,另外13人籍贯不明。

1.2 碑阴题名者分类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的500多人,大致可分为道士僧尼、文武官吏、村民信众三类。

道士僧尼230多人,除了魏法师的少数故旧外,其余多为男女弟子,分布于润州、扬州、海陵(今江苏泰州)的20多处道观(馆)。

文武官吏70多人,多为下层文武官吏,排在第一个的殷雅是“前扬州长史”。“州长史”官阶大致为六品下,仅比七品“芝麻官”略高。其余人等除了几个退职官吏外,均为不入流、没有职务的散官或勋官,如文官文林郎、登仕郎、将仕郎等,武官上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等。

村民信众220多人,散居于润州丹徒(今镇江)东乡马墅村、唐村、东武村、桑村、葛村等9个村庄。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人数众多,除了亲戚故旧、男女弟子外,主要为低级官吏和村民信众,反映了魏法师在当地民众中具有极高的威望。

2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是一份珍贵的唐代姓氏资料

题名碑刻特别是早期碑刻对姓氏、世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晚清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曾指出:“……谱牒即有散亡,石刻犹在,不至无徵。”[8]105《魏法师碑》碑阴题名对研究唐代姓氏分布、唐人取名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1 碑阴题名包括近百个唐代姓氏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541人,姓氏可辨者536人,包含了贲、卜、曹、蔡、陈、成、褚、戴、丁、董、杜、樊、范、高、葛、耿、公孙、桂、龚、郝、何、弘、胡、随等近百个姓氏。其中,“弘”姓即今天的“洪”姓,避唐高宗太子孝敬帝李弘讳改“洪”姓,“随”姓即今天的“隋”姓。碑阴题名记录的姓氏有的已不多见,如贲、公孙、皇、生、司徒、咸、禹、与、钟离等姓。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收录的人名,主要来自润州丹徒及邻近的扬州、海陵等地,此外,还有来自杭州(今属浙江)、沂州(治所在今山东临沂)、雍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青州(今属山东)等地,对研究这些地区的姓氏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 碑阴题名反映了唐代男取女名习俗

《魏法师碑》碑阴记录的文武官吏和村民姓名,反映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朱季妹、殷小妹、夏侯妹、倪妹儿、高叶儿、桑冰儿、胡敬娘、冷要娘、王端娘……这些名字女人味十足,其实都是男人的名字。其中,朱季妹、殷小妹还是一介武夫,朱季妹为从五品勋官骑都尉,殷小妹为从七品勋官武都尉。另有“里正”范娘子,也很有可能系男名。只有“高娘子”“冷五娘”为女名,碑文特别注明一个为“女人”,一个为村民朱建之妻。这种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3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是研究镇江姓氏的重要史料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为研究唐代镇江姓氏分布、迁徙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碑阴题名第十列至第十七列收录了润州丹徒(今镇江)东乡9个村庄的村民信众。第九列的文武官吏籍贯也应为润州丹徒。笔者研究发现,这些文武官吏的名字与后面村民人名具有高度关联性。首先,以魏姓为例,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魏孝礼”“魏孝传”,第十五列村民姓氏中有“魏孝端”“魏孝裕”“魏孝表”“魏孝宝”“魏孝辩”“魏孝登”“魏孝轨”。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魏德文”“魏德显”“魏德礼”,第十五列村民姓氏中有“魏德贤”。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魏仕颙”,第十五列村民姓氏中有“魏仕幹”“魏仕儿”。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魏智翱”“魏智瓒”,第十五列村民姓氏中有“魏智澄”“魏智训”。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魏子彦”,第十五列村民姓氏中有“魏子直”“魏子瑒”。其次,以田姓为例,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田伯达”,第十五列村民姓氏中有“田伯开”。再次,以生姓为例,第九列官吏人名中有“生仕贵”,第十列村民姓氏中有“生仕诠”“生仕信”……其他一些姓氏前后之间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关联。据此可以推定,第九列文武官吏与后面几列的村民一样,籍贯同为润州丹徒(今镇江)。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官阶差不多的文武官吏,题名却分列两处,中间还相隔数列。另外,两旁另行小字中籍贯不明的13人,部分姓名与第十列至第十七列村民姓名也存在一定关联,这13人应为后补的村民姓名,石匠满通为本地村民的可能性较大。

《魏法师碑》碑阴收录籍贯为润州丹徒的文武官吏、村民信众将近300人,这些人名中可辨识的姓氏有卜、陈、戴、杜、樊、范、高、葛、龚、桂、何、胡、华、黄、皇、霍、纪、贾、孔、来、冷、李、柳、刘、马、满、倪、彭、钱、任、桑、生、孙、檀、唐、田、王、魏、武、夏等54个,意味着这些姓氏在镇江地区存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唐代。与许多镇江家谱追根溯源只能到宋代甚至更晚相比,《魏法师碑》碑阴题名对这些姓氏的记载早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其中有的姓氏今天在镇江已找不到,如“与”姓,有的姓氏在镇江已不多见,如“皇、生、檀、夏侯”等姓。

4 碑阴题名记录的古村名对研究镇江地名来源及变迁有重要意义

《魏法师碑》碑阴记录了9个唐代丹徒古村名,大致位于今天镇江东郊谏壁、丁岗、大港一带。经查《江苏省丹徒县地名录》,马墅村、唐村、桑村、葛村4个村名尚存[9]44-52。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划,马墅村位于镇江新区大港街道,唐村、桑村、葛村并入镇江新区丁岗镇。涧壁村在镇江市京口区谏壁街道,据清光绪《丹徒县志》:谏壁又作涧壁[10]109。东武村、义宁村、北乐村位置不详,待考。

《魏法师碑》碑阴记录的古村名对研究镇江地名来源、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葛村为例,20世纪90年代编纂的《丹徒县志》记载:南宋初,解寿辉从山东省滋阳县葛村迁来润东蓝野,名其地为葛村,表示不忘故土[11]832。这一说法为不少地方史志及文史论著引用。但对照《魏法师碑》碑阴释文,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依据碑阴题名,我们可以肯定,早在唐代,丹徒东乡就有“葛村”。碑阴题名收录的葛村村民中,有“葛仕侃”“葛仕荣”“葛仕恭”3个葛姓人名,因此“葛村”以姓得名的可能性较大,应该不是移民地名。

《魏法师碑》碑阴题名中有“守润州谁山戍主解建威”。“谁山”,即今镇江新区圌山,与当地方言音近,当系音转词。这意味着,早在唐代今镇江东郊就有解姓居住。这个“解建威”是不是来自山东?是不是同属今天葛村解氏一族?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张玉藻,翁有成.续丹徒县志[M]//李铭皖,谭钧培.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 第30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 吴钢.全唐文补遗: 第六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

[3] 大港镇地方志领导小组.大港镇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4] 裴伟,吴宗海.《魏法师碑》文献价值初步研究几题[J].镇江高专学报,2012,25(1):32-34.

[5] 陈垣.道家金石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6] 缪荃孙.江苏金石志: 卷三[M].石印本.南京: 江苏通志局,1927.

[7] 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唐魏法师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8] 叶昌炽.语石[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

[9] 丹徒县地名委员会.江苏省丹徒县地名录[M]. 镇江:丹徒县地名委员会,1983.

[10] 何绍章,冯寿镜.丹徒县志[M]//李铭皖,谭钧培.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29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1] 丹徒县志编纂委员会.丹徒县志[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官吏法师姓氏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聪明的官吏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姓氏拆解
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所记陆(())、岸(())二部落考
一钱斩吏
法师削皮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